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名画《西园雅集图》赏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画《西园雅集图》赏析

西园雅集图

现代·陈少梅作

纸本设色

纵一三五厘米

横六七厘米

宋英宗的驸马都尉王诜,是一位出色的山水画家,他沉湎于书画文玩,结交文人雅士。王诜在其住所西园邀请当时著名的文人雅士集会,苏轼、米芾、李公麟等均在此列。李公麟归后即作《西园雅集图》以记其胜。尔后,“西园雅集”遂成画家乐于描绘的题材。

“西园雅集”被历代画家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是因为这个题材人物众多,情状雅逸,人物个性鲜明,风度潇洒,是画家水平高下的试金石;而且,在历代绘画审美的发展、变迁中,有同一题材,不同风貌,常画常新的快意。由于中国画科目的讲究,擅长人物画的,往往疏于山水,而山水画家的人物技巧,又往往只限于点景的层面。石涛也画过《西园雅集图》,配景的树石竹草美不胜收,而主角的众多人物,画得迹不逮意,虽生拙趣味浓烈,毕竟是强扭之瓜。陈少梅是位技巧型的画家,他讲究绘画技巧,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是他的强项。这幅作于1945年春的《西园雅集图》,是典型的既有独立山水意境,又完整地描叙了人物活动的山水人物图或者是人物山水图。

西园雅集图

就山水而言,伟岸奇魁的长松,枝茂叶盛的杂树,芭蕉摇绿,修竹蔽阴,加上假山石壁、小桥曲水,虽是园林处所却具山水情致。画法上的渊源,远可追溯到南宋李唐、刘松年,近变明代的周臣、唐寅,松树的姿态,松针的勾法,丛树的密点点和双钩叶,假山的勾描渲染,石壁斧劈似的皴刮,都明明白白地表示了陈少梅的技巧取法——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北宗”的山水技巧。这和当时萎蘼枯槁的所谓“南宗”相比,无疑是一种健壮扎实的上好画法。

人物活动在山水中展开,吟诗、作画、弹琴、题壁、论禅,五个场面,五种场合,各个场面里人物的个性、情态、体貌、风度、身份以及主次关系,都精确谨实。场面之间,既隔亦联,由近及远,布置得合情合理。大小二十一个人物,在这个似山水般的园林里,不觉拥挤,也不见空荡,没有深厚的写实功力,是难以驾轻就熟地把握住如此复杂场面的。


名画《西园雅集图》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名画《西园雅集图》赏析

西园雅集图

清·原济作

纸本设色

纵三六.五厘米

横三二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西园雅集”是始于北宋李公麟的一个著名画题。公麟在元丰年间所作,乃描写当时文人学士苏轼、米芾、黄庭坚、蔡天启、刘巨济、秦观和他自己共十六人在王诜(晋卿)都尉家雅集,写字、绘画、赋诗、谈禅等生动的情景。米芾为此特作《西园雅集图记》(见《宝晋英光集》补遗)。后世画家遂以此题仿作甚多,如传为南宋马远的《游春图卷》(今藏美国纳尔逊一阿特金斯美术馆,但从内容一望可知为“西园雅集”),又如明代尤求的《西园雅集图轴》(藏天津艺术博物馆)等。

原济此作,一扫前人工致之气,而通卷出以淋漓郁茂。画后工楷书是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全文,画面无名款和年款,但钤有原济常用的四枚印章。

西园雅集图

原济别开生面,根据米芾所记,一一描绘,舒卷自如,历历生动。全卷可分为三段,每一段以人物的向背和林木的掩映相隔,巧妙而又自然。画卷开处,山石斜倚,高松特立,一带“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环境幽美。在园内丰草之间,置一方案,正面“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是苏东坡,“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机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启,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面一女奴持扇,又一倚立的为王晋卿的“家姬”,所谓“云鬟翠饰”“富贵风韵”,更有小童嬉戏于草石间。这第一段,突出苏东坡和主人王晋卿的从容神情和心境。接着一株“孤松盘郁,上有凌霄缠络,红绿相间”,旁立湖石,松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从而过渡到第二段:松更茂,石更奇,林木更具错综横陈之趣。右边石畔,苏子由“道帽紫衣”坐于石盘上,“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对坐者“手秉蕉箑而熟视”,是黄庭坚。当中又一大案,据横卷作画的是李公麟,细看所画为“陶渊明归去来”图,墨笔,画心一小舟,正是描写“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之诗境,极为传神。对面“披巾青服,抚肩而立”的是晁无咎,“跪而捉石观画”的是张文潜,内侧一老者,“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的是郑靖老。其后有童子一人执灵寿杖而立。一株古桧柏盘根而出,两人坐于其下,席上两人相向,其中陈碧虚“琴尾冠、紫道服、摘(拨)阮”,秦少游“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至左边山石下,“唐巾深衣”的米芾正援笔昂首而题石,王仲至立其后“幅巾袖手而仰观”,一“鬅头顽童捧古研而立”。这第二段更为烘托众多文士宾客之雅兴,苏辙观书、秦观听阮、米芾题石,犹如众星拱月,突出着正中的李公麟作画。转入第三段,一座锦石桥,柳枝扶疏,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却又转换出一番景象,怪石之上,两人并坐,圆通大师衣袈裟坐蒲团,为旁边“幅巾褐衣而谛听”的刘巨济讲说“无生论”。至此境界更幽绝,“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原济题记作“枭”,实误)草木自馨”。画卷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派流水悠韵杳然无际。

原济此类以巧妙的空间分割和接续,再现了宋人《西园雅集图记》的画境和诗意。人物与景物妙相生发,主观与客观交融。全卷结构井然有序,运思精妙,布置停匀,山石草木气氛上融为一体。通卷不留空白,而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俱呈开合、呼应、对照、挹让、掩藏之趣。如卷首甚密实,而卷末空渺,入于浑莽之境。实处虚,虚处实,路径、水源、洞门之间,丘壑变化而气脉不断,开拓着无尽空间。人与人、树与树、山石与山石,均有呼应向背,增强了画卷整体感和气势。全图共写人物二十有四,衣着奇古,变化多姿,特别是苏轼宾主十六人,“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人物形象以很简古的墨线勾写,几乎全为白描,而设以淡雅之色,衣纹等看似信笔率意而成,实乃深具功力,笔笔送到。人物的神情毕露,有的造形极为夸张,如跪于石上观李公麟作画的张文潜,翘首背袖,神态稚拙,趣味横溢,颇得汉画天趣。人物组合有疏有密,却与空间的景物浑然一体,与此同时,人物的种种活动更将诗、书、画、音乐打成一片了。用笔淋漓纵率之中显得工致缜密,沉著而痛快,同时墨气浑成,淡浓得宜。和景物的处理相比较,人物俱用细笔,所谓一种“细笔石涛”,精气逼人。人物的衣冠穿着与器物用具,皆根据故实,烂熟于心,然后落笔。山石、松桧、芭蕉之属,均在工写之间,形象精到,而又意趣动人。卷首近处一石,中锋勾轮廓,侧锋横皴,更打上“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癸未秋日为石头刘先生写画时拈出)。至于树根石脚,丰草轻勾,复用淡墨点作大大小小的“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同上),再施以淡花青,烘托出“草木自馨”的“林下风味”,真是境界毕出,处处“景语”,皆为“情语”了。

自魏晋以来,王羲之等的“兰亭修禊”、嵇康等“竹林七贤”、陶渊明的“归去来”、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白居易等“香山九老”,而至宋代苏轼、李公麟的“西园雅集”,所有这些题材陆续进入中国文人画家表现艺术的系列。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虽不复可睹,但其主题是写“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而“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对于这种精神,原济此作定然深有会心,寄托良深,从而卷中出现李公麟所图陶渊明式的“归去来”,不仅点题,而且抒发了愤世嫉俗的情绪。这个画中画,正是画眼,此中信息我们可以深味,如果再结合此图笔墨特征以及所反映的情调,就不难判断创作的时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到南京,石涛在长干诗接驾,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到扬州,石涛在平山堂接驾,并献上接驾诗,有“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颜”之句,随即北上京华,虽结识权贵博尔都将军,却未能再睹天颜,因而返扬州后在大东门外筑大涤堂,自号“大涤子”,要决心彻底地涤瑕荡秽了。因此石涛之画《西园雅集图》,正说明他不再是“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了。另方面,这一画卷乃中年以后由京返扬绘画益臻成熟的佳作,所以较之存世的同一题材之作,更胜一筹,不但是他的代表作,更是清代人物画发展中的无上精品。


名画《西园雅集图》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名画《西园雅集图》赏析

西园雅集图

明·李士达作

纸本淡设色

纵二五.八厘米

横一四○.五厘米

藏苏州博物馆

《西园雅集图》是一个历史故事画题。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之第,当代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初,王诜曾邀同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游园。米芾为记,李公麟作图二,一作于元丰初王诜家,一作于元祐元年(1086)赵德麟家。以后不少画家均以此画题作过画。此图画面通过几组文人士大夫在山林野外的不同活动场面,表现他们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画中刻画了二十二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分为五组: 第一组和第二组在挥洒作画,第三组在吮毫构思,第四组谈禅论道,第五组抚琴遣闲。各组之间以树木蕉石或小桥作自然分隔,又用童仆、侍女的回首反顾使各组之间有呼应。

山石、人物造形多趋向圆浑,线条柔韧,山石以青绿设色,衣纹多用劲挺圆润的铁线描。最引人注目的是运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人物的各种神情动态,颇为出神入化。如第二组,当中正在作画的文士,扼腕、俯身、凝息挥毫,得意之状可掬,几位画友的专注神情使当中的作画者成为一个视觉中心,主次分明。转过小桥,一文士正在面壁吟思,准备向石壁上题字,通过他口吮笔尖的忘形之态,和兀立凝视的姿势,颇能刻画出苦思冥想的心境。身后有一诗友抄手交臂,直视前方,似乎也在深思之中。一僧一士坐蒲谈禅的一组,有点漫画意味,胖僧人正在眉飞色舞地高谈阔论,听得入迷的文士则侧首倾身。奏琴的一组,重点突出演奏者的专心神态,听者则绘以背面相应。这些生动形象的塑造,表现出画家对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熟悉。

理解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还必须联系画家的艺术见解。李士达认为画有“五美”——苍、逸、奇、圆、韵,“五恶”——嫩、板、刻、生、痴。苍为刚劲挺拔,精气内含;逸为挥洒自如,别有意趣;奇为打破平庸,别出心裁;圆为形圆技熟,含而不露;韵为笔墨滋润,余味醇厚。本幅《西园雅集图》在不同程度上多少体现了他的“五美”观。

西园雅集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