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名画《仕女图》赏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画《仕女图》赏析

仕女图

清·吴友如作

纸本水墨

纵三六·五厘米

横三七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吴友如的《仕女图》册,体现了画家的典型画风,兹选其中的一幅。画中表现的是庭院一角,在山墙四周数竿修竹和一株梧桐的掩映下,两个女子凭栏而望,一人托腮而睇,若有所思,另一人回首看着她,似乎正在劝解宽慰。

作者吴友如在美术史上地位不高,常被文人画家们视为工匠之辈、甜俗之流。他自习绘画,师法钱杜、改琦、任熊等,擅长人物及肖像,曾以卖画为生,也曾为苏州民间木版画绘制画稿,所作在民间流传甚广,因此被誉为“现代仇十洲”。从这个称号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一是吴善于人物画,尤其是仕女,二是他的作品通俗可喜,颇受大众的喜爱。吴友如曾一度应征到宫廷作画,但因不惯受到束缚而退出,后来他在上海主持《点石斋画报》和《飞影阁画报》,声名大噪。由于画报的特性,他的作品多为石版印刷所制,所以常常像这幅《仕女图》一样使用只有黑白且没有皴染的线描画法。

此画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许是曹雪芹笔下林妹妹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病态美在清代成为一种时尚。这两个仕女也是身形孱弱,削肩柳腰,体态纤细,倚靠在栏杆边上,弱不禁风。面目俱是瓜子脸,纤眉细目,樱桃小口,眉宇之间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再加上画面没有色彩,只以墨线勾画,用笔复又细谨纤秀,更加重了这种凄凄然的伤感氛围。绘画风尚总是与时代特征联系在一起,清代,尤其是晚清,本来就是内忧外患交迫的时代,当时“十里洋场”上“时装人物的脸,只要见过清朝光绪年间上海吴友如的画报的,便会觉得神态非常相像。”(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尽管吴友如的这类古装仕女画艺术价值并不太高,但它们深得市民大众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社会风尚。而就画论画,其精工不苟的态度,极其严肃认真,虽须眉纤微,却无一毫小失。在水墨大写意风靡的画坛上,能不为“草草率笔,不求形似”的潮流所左右,而恪守古典绘画的敬业传统,尤属难能可贵。当然,其气局的萎靡细碎,自是不足称道的。

仕女图


名画《仕女图》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名画《仕女图》赏析

仕女图

清·焦秉贞作

绢本设色

纵三○.二厘米

横二一.三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焦秉贞是清初康熙朝的宫廷画家,当时朝中多善画的西方教士,这使他有机会接近西方绘画,目染之间,对西画的某些东西,有所领会,并顺理成章地融入自己的画里。这种小规模的“中西合璧”,在当时很是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每每称旨,颇得康熙帝的赞赏。

《仕女图》是焦秉贞的代表作,为册页,共十二页,描写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景象。真实地表现了深宫中女性的精神面貌,通过一个个不同的画面,反映出她们寂寞的内心。这里欣赏其中的三幅。

《仕女图》之一,是绿柳掩映下的水阁中,女主人安坐于榻上,看着侍女轻盈的舞姿打发时光。画法工致是焦秉贞的特色,工致中的细腻则是特色中的特色了。前景柳树,片片柳叶层层叠叠地一一画出,不厌其烦,经过墨勾色点,又经过渲染,浑然一体,很见功力。女主人身后的画屏,实是一幅笔法写意的水墨山水画,和工笔的柳树相映成趣。画屏是个小节,在细腻密实的柳树和界划工稳的水榭以及重彩细笔的人物之间,也许并不起眼,但都是画家匠心的高妙处,点睛般地让画面活跃起来。

《仕女图》之二,是水面赏荷的场面。宫廷妇女们乘小舟入水,穿梭于水草荷叶间,荷花盛开,绿盖红菡,煞是美丽。一女看着水中的荷花,观赏入神;一女捋袖伸手采花。隔舟一女手持刚采得的荷花,俯首把玩,身后站立之女以及前舟的红衣女子的目光,都集中在这朵荷花上。一组人物,不同的目光,大同小异的神色,因姿态的相异而显得生动。画家在这小小的场景中,尽力要让画面丰富多彩,他将每个人的目光作为传神的基调,又设计了坐、立、倚、蹲和持花、采花、撑篙等多样的动作,用服装的样式、装饰、颜色来区别人物,让安静的赏荷活动有点热闹的气氛;更在近岸安排了梧桐树,在山峦后安排了半面落日,让暑气甫退的水泽罩上一层“夕阳无限好”的大意境,让赏荷的小场景在大意境下,弥漫起更多的想象力。此图的画法,还是那么细腻,荷花画得精致,大有宋人的风韵。远处山峦空勾轻染,让人放眼望去,一派松弛。梧桐树略近装饰,和中景坡岸的青绿画法倒也相称。只是近岸的石块显得呆板,毫无生气,也有违写实的意趣,这个不小的瑕疵,实在令人遗憾。

仕女图

《仕女图》之三是冬景夜色。说不上是冬天的什么节气,也说不上是冬季中的什么宫廷风俗,女主人在暖阁中摆开火炉,侍女们托盘端壶,进盏送碗,忙忙碌碌;一侍女双手垂膝,在听候女主人的吩咐。室外,寒树枯枝,雪峰耸立,圆月中天。信是十五之夜,女主人小饮赏月,此等闲情逸致,庶几文人情怀。女主人仪态万方,举止不俗,一定是能以诗释怀的宫中才女。此图在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中,渗入不少西方画法,将西方的明暗法,用于配景为多,如圆柱、栏杆、暖炉、椅子等,看上去很得体。

这本册页的画法精致细腻,保持着焦秉贞一丝不苟的风貌特色,其中不少采用了西方的画法,也表明了焦秉贞对西画的态度,并在为中国画所用的方略上作了具体的尝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