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同州梆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戏曲剧种。也叫“老秦腔”。因主要流行于陕西东部,又称“东路秦腔”或“东路梆子”。秦腔的一个支派。相传北曲盛行时即已流行于民间。崇祯时李自成义军曾以“西调” (同州梆子)为军戏。清乾隆年间著名演员魏长生又在化妆、表演、声腔等方面有所提高。咸丰、同治间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原以梆子为主要击节乐器,乾隆时加上板胡,用二股弦伴奏(定调F),音调特别高亢。表演上长于文武唱工和靠把戏。 ☚ 秦腔 汉调二黄 ☛ 同州梆子即东府秦腔。流行于同州府 (今大荔县)一带的朝邑、韩城、合阳、白水、澄城、华阴、华县等地的梆子腔剧种。形成于明,清乾隆中叶以后进入鼎盛时期。辛亥革命后,西安改良秦腔迅速传入东府,同州梆子开始衰落。1949年后,成立了陕西省同州梆子剧团才有所复苏。其唱腔音乐具有西北高原牧歌的风味,善于表达豪迈、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角色分行比较严格。有《黑逼宫》、《春秋笔》、《破宁国》、《金沙滩》等剧目一千多本。 同州梆子戏曲剧种之一。也叫“老秦腔”、“东路秦腔、“西调”、“山陕梆子”等。形成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以大荔(旧同州府治)为中心的十数县。明万历年间已流传到江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以“西调”为军戏,随军传至北京和南方;清初流传各地,对不少地区的戏曲都有影响。唱腔具有“直起直落又复婉转”的特点,分欢音、哭音,板路有塌(慢板)、滚(滚白)、代(紧打慢唱)、尖、摇5种。乐器以奚琴(二股弦)为主奏弦,辅以四弦、三弦、呼胡、琵琶、月琴、琥珀、唢呐、海笛等。曲牌有200多种。传统剧目丰富,有1000多个,如《破宁国》、《八义图》、《画中人》、《大报仇》、《金沙滩》、《串龙珠》、《长坂坡》、《天门阵》、《满床笏》、《打金枝》、《清风亭》、《斩秦英》等。著名演员先后有申祥麟、樊小惠、魏长生、盖陕西、白长命、李桂亭、银顶儿、同州儿、王谋儿、朱林逢、张海娃、王麦才、王赖赖、刘省三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