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称“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艾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术语,指青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一种现象。他们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虑个人的品质、目标、需扮演的角色及价值观等问题。自我评价偏低,难以承担自己的生活责任。青年出现这类现象一般属正常,但有的人这段混乱时间延续过长,甚至终生无法解决。也有的在经过这段混乱时期之后达到了自我同一性,并比没有经过这段时期的青年显得更主动、自我概念和性别角色更加确定和积极。
同一性混乱identity confusion
亦称“同一性危机”、“同一性扩散”、“角色混乱”。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术语。个体进入青年期在重新认识自我及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多发生于人格发展的第五阶段(12~18岁)。其主要表现为: 缺乏自信、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未能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角色。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因里比多增多而产生的破坏性,以及情绪均可成为影响人格顺利发展的因素。青年期危机主要有七个方面: 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自我确定对冷漠无情;角色试验对消极同一性;成就动机对工作瘫痪;性别同一性对性别紊乱;领导的两极分化对权威混乱;思想的两极分化对观念混乱。这七种情况若在某些方面发生混乱,就会产生消极同一性。但亦不必对此过分担心,青年期发生的某些危机,仍可在成人期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完善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