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门司郎中阶官名、职事官名。
职源唐武德三年(620)始有尚书省刑部司门司郎中之名。在隋初,称刑部司门司(曹)侍郎,炀帝去“侍”字,径称司门郎。唐高祖加“中”字,称“郎中”。北周依《周礼》置司门下大夫,属秋官府,其职任与唐宋司门司近(《六典》卷6《刑部尚书·司门郎中》)。
职掌❶宋前期为文臣迁转寄禄官阶,无职事,属中行郎中阶;元丰改制,其阶易为寄禄官朝散大夫(《宋会要 ·职官》4之1《尚书省》、《玉海》卷119《元丰新定官制》)。 ❷元丰新制,归本司为一司之长,领本司事(《宋会要·职官》15之47)。
官品❶宋前期依唐制,为从五品上。 ❷元丰新制后,定为从六品(《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
简称❶司门郎中。全称应为尚书省刑部司门司郎中。《渑水燕谈录·佚文》:“司门郎中王缮,潍州人。”《长编》卷184,乙亥:“诏尚书省……司门……,自今以未有差遣带职京朝官领之,如阙人即差正郎或员外郎。” ❷司门。《合璧后集》卷31《都官郎中》:“建炎三年,诏都官郎官以一员为额,并权司门、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