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号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号地

号地

傈僳、独龙、怒、佤等少数民族中一种自由垦种公有土地的方式。这些民族中的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或家族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结合两三户在春耕前选择合意的一片或数片山林地, 砍去一些树枝或在地上堆些石块以作标志。他人便不会来开垦。号种的地不得据为己有, 不得私自转让或买卖, 丢荒后仍为公有, 别人可以号种。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口增加, 出现了把自己号占的土地长期占有和耕种, 甚至丢荒期也不让他人种植, 最后演变为私有。是土地从公有向私有过渡的一种形式。迄至建国前夕, 仍保留着若干通过号地形式垦种的公荒地。

☚ 依底   瓦刷 ☛
号地

号地

云南省怒、景颇、独龙等族农村公社中村社成员自由占有、使用土地的制度。农村公社 (村社) 范围内的土地、森林、牧场等,属农村公社集体所有,居住在村社辖区内、奉祀共同的社神从而有村社成员身份的人,有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力。一般为采用号地方式来占有和使用土地。其具体情形,在景颇社会为: 每年村社成员可根据自己生产需要,在村社公有土地范围内选择一块或几块土地,标明记号,称为“号地” (以号占地), 然后报告官, 如山官同意,即可砍伐草木,焚烧后进行耕种。三五年后地力耗尽,便抛荒,土地不再属原耕者占有。待若干年后,地力恢复,村社中任何成员 (奴隶除外) 均可用上述号地方式占有和使用。但村社成员无权把土地转让。号地形式是由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可垦地很多及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等客观条件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氏族、家族长或村寨头人等具有公职的村社成员,往往利用号地形式首先挑选和占有公有地中的好地,后来又据为私有,使号地形式的性质发生变化。进入20世纪,由于傣族与汉族地主经济和商品经济不断侵入,景颇等族农村公社内土地私有、租佃关系和借贷关系有了发展,上述以号地形式为特点的农村公社内占有和使用土地的制度进一步削弱。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和残存的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有时,号地亦指以号地方式占有、使用的土地。

☚ 坎色   提康 ☛

号地

解放前我国南方不少少数民族以某种符号为标志圈占土地的一种方式。如云南的独龙、怒、佤、傈僳等民族过去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家庭或村社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二三户合伙在春耕前选择合意的一片或数片山林地,作上标志。所作标志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各有差异,如独龙族多在选定的土地上插上一根竹子,然后劈两半夹些草;怒族和傈僳族多在选定的林地中隔不远就砍倒一棵树或在树干上砍些口子,或堆些石块;崩龙(今为德昂)族多以砍地边草为标志;等等。凡已作了记号的土地,他人便不会来开垦。原先号种的地不得据为己有,不得私自转让或买卖,也不得继承,丢荒后仍为集体所有,别人可以自由号种。随着锄耕农业的出现和人口不断增加,开始把自己号占的土地通过不断加工长期占有使用,甚至丢荒期也不让他人开种,若要耕种,需先征得原耕者的同意,遂使公有土地演变为私有。但迄至解放前夕,云南的独龙族、西盟佤族、怒族、傈僳族等仍不同程度保留着若干通过号地形式垦种的公荒地,大多为荒山或远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