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叶绍翁《游园不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叶绍翁《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字嗣宗,南宋龙泉(今属浙江)人,属江湖诗派,有《靖逸小集》。他以擅长写七言绝句著名,《游园不值》,更是万口传诵的名作。 这首诗的好处之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 诗人不是写一般的春景,而是写早春之景。早春之景,最有特征性的一是柳色,二是杏花。唐人杨巨源写长安早春,一上来就说“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等到绿柳初“匀”,杏花也就开放了。北宋人宋祁的名词《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杨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绿柳”与“红杏”并拈,以见东城“风光”之好的。再看陆游的《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三、四句虽然既说“杨柳”、也讲“红杏”,但二者并非平列,而是以“杨柳”衬托“红杏”。诗人骑马寻春,眼前出现了“杨柳”。如果没有“红杏”,那么,万缕柔丝,金黄、嫩绿,也就满可以算做“春色”。可是当诗人欣赏那金黄、嫩绿之时,忽然于万缕柔丝迎风飘拂的空隙里闪出一枝娇艳欲滴的“红杏”;两两相形,才感到这是真正的“春色”!于是乎满心欢喜地说:幸而“杨柳”还没有把“红杏”遮断,如果遮断的话,就看不见“春色”了! 用“杨柳”的金黄、嫩绿衬托“红杏”的艳丽,已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的诗,特别是第四句,也许是从此脱胎的。但题目各异,写法也不同。陆游以《马上作》为题,故由大景到小景,先点“平桥”、“小陌”、“翠霭”、“杨柳”等等,然后突出“一枝红杏”。叶绍翁则以《游园不值》为题,故用小景写大景,先概括大地“春色”于一“园”,强调“春色”不但满园,而且“满”到“关不住”的程度,其具体表现是:“一枝红杏出墙来”。陆诗和叶诗都用一个“出”字把“红杏”拟人化,但前者没有写明非“出”不可的理由;后者却用“关不住”一“呼”,再用“出墙来”一“应”,把“一枝红杏”写得更活、更艳,更赋予崇高的灵魂美,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的好处之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例如“屐齿印苍苔”,就包含许多东西。仅就写景而言,“苍苔”生于阴雨,“屐”多用于踏泥,“苍苔”而“屐齿”可“印”,更非久晴景象。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有这样的名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一联也很精彩:“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叶绍翁看来也是从“春雨”声中听到了杏花消息,因而春雨初收,就急不可耐地穿上雨鞋,赶来“游园”的;但他避熟就生,不明写“春雨”,却用“屐齿印苍苔”加以暗示,而“春色”之所以“满园”,也就不难想见应该归功于谁了。“春色”既巳“满园”,而且“满”得“关”也“关不住”,那么进园去逐一观赏,该多好!然而就是进不去,只能在墙外看看那“出墙来”的“红杏”,而且仅仅是“一枝”,岂非莫大的遗憾!可是这“一枝红杏”,正是“满园春色”的集中表现,眼看出墙“红杏”,心想墙内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内万树,不正是一种余味无穷的美的享受吗? 这首诗的好处之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 题为《游园不值》,“不值”者,不遇也。作者想进园一游,却见不上园主人。那么主人是怎样的人呢?门虽设而常关,“扣”之也“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风神俊朗,更动人遐想。作者吃了闭门羹,而那所谓门,其实只是“柴扉”,别说用脚踢,用手也不难推垮;但他不仅计不出此,而且先之以“小扣”,又继之以“久”等;“久”等不见人来,就设想园主人大概是由于珍惜那满地“苍苔”、不忍心“印”上“屐齿”,才不愿开门的,因而也就不再“扣”门了,即使是“小”扣。这既表现出他本人的文雅,又反映了他对园主人的体贴和崇敬。而当他目注墙头、神往园内的时候,他本人的美好情怀和园主人的高洁人品也就同那满园春色融合无间,以“关不住”的艺术魅力摇荡读者的心灵。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有一首《偶题》:“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般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其谋篇造句,颇与叶诗相似,而意境相悬,奚啻霄壤!景中要有情,诗中要有人,这是重要的。但那情是什么样的情,人是什么样的人,毕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容忽视,更不容轻视。 这首诗的好处之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一旦“满园”,那“一枝红杏”就要“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是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的吗? 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 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靖逸,一字嗣宗,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江湖派”诗人。作品中七绝较多。值:见面,碰头。怜:爱,爱惜。屐齿:一种装有木齿的鞋,便于走泥滑之地。扉:门。 入选理由: “春色”两句名句,今天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诗词赏析 不值即不遇,见朋友没有见到。诗人大概是前去探访,但朋友不在家,敲了很久的门,还是没有动静,诗人感到有些失望了。但是,又很快就被探出墙头的红色杏花枝吸引了,原来里面早已春色满园,门墙已经关不住了。“关不住”三字多么生动。 此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但读者对园中之人的身份却猜测不休,是一个官员?还是一个隐士?或许是一个花工?从诗歌的抒情表现看,诗人小心翼翼,怕鞋把苔藓踩坏,扣门也很轻,应是怀着敬意来的,所以园中主人很可能是一个高士。高士常行踪不定,来往自由,喜爱孤独。如果是官员,恐怕什么时候都应该有人在家。如果是前者,后两句就是纯粹写景,并无暗示象征之含义。不过后来有了“红杏出墙”的浓缩后,含义就变了,已被今人使用得俗不可耐了。 后两句并非独创发明,之前陆游已经写有“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马上作》)的诗句。 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浙江龙泉县人,是南宋诗人,擅长写作七言绝句。 诗人在春日的某一天去游园,可能园主人是他的朋友,他踏着长满翠绿苍苔的路径,走到了幽静的园门前,园门在里面紧关着。诗人在轻轻地敲动柴门,可是敲了很久也没见有人来开门。由于是久等而无人开门,诗人不禁骋游目,就此而想而看。诗人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穿着木底鞋,踏乱了路上的青苔,主人为此而感到可惜,故拒我于柴门之外。正在猜想之际,忽然看到有一枝红杏从篱墙上伸出外面,至此,诗人好象弄清了柴门紧闭的原因——惜春护花的园主人,一定是怕他的满园春色四散远飞,故而才如此严闭门扉。想到这些,诗人虽然久等而进不去门,但却毫无愠意。他似乎觉得这位门锁春光的园主人高雅多情,可堪怜敬,同时也觉得作为富有春色的主人,对自己园中的万紫千红,爱得过于专制,约束得有些违反规律,忘记了春色遍属赏春人,而春天中的万物,生命力都是蓬勃旺盛,不可抑制的,谁要想把春色关在门中,那不仅是违背物性,而且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就是生动的证明啊!一个被关在春园门外的人,也不凭园主人的予夺,分得了春光自身的赐与,心中不禁泛起了胜利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写得别开生面,新警引人。可能许多知道这首诗写得好的人,却并不知道从生活中的红杏出墙到诗中写“红杏出墙”,中间也有一段经验积累的过程,而一联佳句成名的叶绍翁,正是站在他许多前人的肩头上挥笔描绘这一枝红杏的,也可以说叶绍翁是一组接力赛中跑最后一程而又夺得冠军的人。 唐代诗人多有描写出墙杏花者。温庭筠《杏花》: “杳杳艳歌春日舞,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还是他《杏花》: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这些诗句中都写春天的杏花从墙内开出了墙外,但都缺少意境,写诗的人都未有真动情感,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特别强烈。他们的贡献在于捕捉到了春光的一种表现特点。 宋人也多有写出墙杏花者。陆游有一首《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与叶绍翁同为“江湖派”诗人的张良臣,有一首《偶题》也是写杏花的: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应该说陆游和张良臣的诗,在写出墙红杏上,有继往开来的意义,他们胜过唐人,但都不及叶绍翁。叶诗形象集中,感情浓厚,命意新警,这使他取得了后来居上的稳固地位。 叶诗下笔处好象离杏花比较远,但他的目的是要给出墙的红杏创造一个条件。诗人游园不值——没有进去园门,园主人所以拒他于门外的具体原因。这心想的原因与动作的结果,以及眼中所见的具体景象,交相结构,造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在发展上层层深入,最后形成特写形象。可见叶诗的写法,高于他的所有前人的描写。陆诗笔下的形象给叶诗以启发,但陆诗描绘的是雨、云、柳、杏,四种形象因素构成春天景象,很明显这是不及叶诗形象集中的,叶诗的尾句脱胎于陆诗,但却是青出蓝而胜于蓝。 叶诗比之于其他许多写春天杏花的诗人,在诗中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叶诗中有人,这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他踏着苍苔走向园门,怕惊扰园主人,却又要劳驾园主人,他只能轻轻地扣动柴门,大概是园主人对于满园春色管束太严,很怕门开春去,所以有人来叫门也未加理睬。诗人这时从墙外向墙里看,这是望春,有一种被拒门外,求之愈切的感情在驱使。果然,春光不负赏春人,春色冲出了围墙。有一枝红杏出墙,诗人的心理期望得到了胜利。这种胜利满足感,取代了游园不值的遗憾与失望。这种细微复杂的情绪变化,是以前有关杏花的诗中所不见的。 叶诗别开生面,句句都有自己的独具特色。屐齿苍苔,小扣柴扉,园关春色,这些都属别具匠心的描绘。更加非同凡响的是: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尽管前人写过多次了,都是写“出墙头”;叶绍翁这次是以“来”字结尾,把春色写得更有生气了。 “墙头”只表方位, “出墙来”,不仅是杏花越围墙而出,更在于生动地表现了春色扑人的情境:人爱春光,春色应人,情景交融,变成了动人的有特色的诗句。没有最后的一个“来”字,是无法达成这一艺术效果的。叶绍翁是充分利用了前人的艺术原始材料,又以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扬而超越了前人,这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叶绍翁《游园不值》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①宋谢枋得选《千家诗》题作《游小园不值》。不值:没有遇上。②怜:爱惜。屐(ji机):木头鞋,鞋底有两道高齿。扣:同叩,敲。柴扉:柴门。 【译文】 大概是怜爱青苔,怕木屐的鞋齿踏踩。我轻轻地敲打着柴扉,却久久不见主人来开。围墙里,定然有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你看,一枝红杏伸出墙来。 (王 洪译) 【集评】 明·瞿佑:“陈简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放翁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佳句也。惜全篇不称。叶靖逸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戴石屏:‘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句意亦佳,可以追及之。”(《归田诗话》卷中) 今·钱钟书:“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搀杂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宋诗选注》第295—296页) 今·程千帆:“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古诗今选》第604页) 今·吴熊和:“叶绍翁写园的一角,比陆游取景小而含意深。在‘出墙来’的前面加上了 ‘关不住’这个‘关’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一枝红杏’与‘满园春色’相对,又显出春光的洋溢,两句中含义有几层,诗意蕴藉。后来就产生了‘关不住的春光’的说法,这两句诗也常用来形容生活中的这类境况了。”(《唐宋诗词探胜》第377页) 今·霍松林:“这首诗的好处之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好处之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好处之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好处之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宋诗鉴赏辞典第1242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作者将一段闲情写得如此富有情趣。作者游园是为了追寻春天的脚步,而主人闭园是因为爱惜青苔,这么一说便沟通了主客惜春之心,使访友不遇的惆怅顿时化为乌有。作者看到的是一枝红杏,而引导读者想到的是满园春色,读者与作者在这里又产生了共鸣。‘关不住’和‘出墙来’,互为因果,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宋人绝句选》第408页) 今·金性尧:“三、四两句是名句,写得自然,寓见微知著之意。……张良臣《偶题》……就是显得太用力了,如‘好春’、‘粉墙’之类总感到有些涂抹,‘藏不尽’比‘关不住’尤其见绌。”(《宋诗三百首》第286页) 【总案】 游园,赏花,寻春,是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的题材,而这首小诗却能够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其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魅力,传诵千古。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忽然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正如霍松林先生所说:“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新事物是任何人都禁闭不住、压制不了的。”(参见《宋诗鉴赏辞典》第1242页) 缪钺先生在《论宋诗》中说:“宋诗之情思深微而不壮阔,其气力收敛而不发扬,其声响不贵宏亮而贵清冷,其词句不尚蕃艳而尚朴淡,其美不在容光而在意态,其味不重肥醲而重隽永。”叶绍翁的这首七绝正体现了这些特点。取景小而含意深。全诗如一颗多棱面的水晶石,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美。仅此一首诗,叶绍翁的名字便永远镌刻在诗史上。 叶绍翁《游园不值》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宋·谢枋得选《千家诗》题作《游小园不值》。不值:没有遇上。 2.怜:爱惜。屐(音ji):木头鞋,鞋底有两道高齿。扣:同叩,敲。柴扉:柴门。 今译 大概是怜爱青苔, 怕木屐的鞋齿踏踩。 我轻轻地敲打着柴扉, 却久久不见主人来开。 围墙里,定然有满园 关不住的春色, 你看,一枝红杏 伸出墙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