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叶剑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叶剑英1897—1986

广东梅县人
中共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曾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加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后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参加长征,任前敌总指挥参谋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参谋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
原名:叶宜伟(一说为化名)
字:沦白(一说为号)、剑英
笔名:剑英
化名:老杨

叶剑英

广州起义中的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同志
叶剑英同志和红军学校
叶剑英同志二三事
叶剑英同志在延安时期参谋总部
放眼高歌气吐虹——记叶剑英同志的青少年时
金应熙
吕黎平
萧克
路辉
卢伟良
光明日报1977年12月15日
解放日报1983年3月8日
解放军报1983年7月10日
解放军报1983年8月1日
广州日报1983年8月8日
叶剑英在南岳
将星闪耀照南岳——记叶剑英同志在南岳游击
干部训练班与友党友军的真诚合作
钟德灿等
夏远生等
团结报1985年8月17日
湖南日报1985年8月24日
镇海狮山 丰碑永存——叶剑英同志一九二五
年在香洲的革命活动
叶剑英同志在三堡学堂和东山中学的活动片断
周红兴等革命文物1978年6期
广东青运史资料1982年1期
远见卓识的叶剑英同志
叶剑英同志在华北军大
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叶剑英
吕黎平
徐兴华
杨祥伟
星火燎原1982年3期
星火燎原1983年1期
星火燎原1983年3期

曾渡七洲洋武堂励壮志——叶剑英同志在云南
讲武堂
卢伟良党的生活(上海)1983年4期
叶剑英在东线工委
叶剑英(1897-)
杨光星火燎原1984年2期
文献和研究1984年5期
叶剑英在军调部
平易近人的叶帅
力挽狂澜 正气凛然——叶帅同林彪、江青一
伙的一场尖锐斗争
章一峰
马浩
仝德
星火燎原1984年5期
星火燎原1984年6期
星火燎原1984年6期
叶剑英(1897-) 党史通讯1984年9期
在叶帅身边工作的日子
育人育心——叶剑英同志在华北军大
叶剑英同志在接管北平前后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武装起义领导人简
介:叶剑英(1897-)
伍修权
赵勇田
楚航
姚仁隽 孙璞方
新观察1984年19、20期
星火燎原1985年2期
星火燎原1985年3期
人物1985年6期
叶剑英
叶剑英(1897-)
足智多谋的叶剑英
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简历:叶剑英
(1897-)
王晓钟
星火燎原编辑部
洪舒
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第1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1集第2页
中共人物小史第19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3)第12页
叶剑英(1897-)
叶剑英在重庆办事处
叶剑英(1897-)
叶剑英
黄埔前后的叶剑英
回忆在湖南与叶剑英同志接触的日子
叶剑英(1897、4、28-)
朱新民
翟作军
陈涛 周林宝
李自强
杨祥伟 潘苍石
刘斐章
*环华百科全书第19册第40页
革命回忆录第152页
将帅录第94页
黄埔军校名人传略第1卷第83页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第184页
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第1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第877页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
——叶剑英
程国柱*新中国人物志(上)第150页
叶剑英读者出版社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21页

叶剑英

叶剑英光辉的一生
叶剑英传略
薛冶生编
军事科学院《叶剑
英传》编写组编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156页
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13页
萦思录:怀念叶剑英
叶剑英
论叶剑英的革命理念与实践
《萦思录》编辑小组
云香编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
等编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85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15页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636页
叶剑英元帅历险纪实
青年叶剑英
叶剑英传
叶剑英
叶剑英在广东
黎新等编
范硕
《叶剑英传》编写组
刘东山等
叶剑英 广东叶剑
英研究会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190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95页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804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05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522页
叶剑英:叶剑英身边工作人员和亲人的回忆
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
叶剑英在广东的实践与理论
叶剑英
我陪叶帅走完最后十七年:一位身边秘书的回
李祯荪主编
张江明
叶剑英研究会编
范硕 金立昕
张廷栋
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133页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270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87页
昆仑出版社1998年版229页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212页
新北平首任市长叶剑英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上、下)
将来发展看无边——叶剑英同志在我国橡胶事
业部初创时期
范硕主编
李庚辰主编
丁家琪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500页
长征出版社2000年版2册
人民日报1983年2月17日
沉痛悼念叶剑英同志
沉痛的怀念
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晚年生活片断
一次难忘的采访——怀念叶帅
沉痛悼念叶帅
深切怀念叶剑英同志
李坚真
李坚真
艾丰等
柏生
梁广
林西
南方日报1986年10月25日
光明日报1986年10月26日
人民日报1986年10月26日
人民日报1986年10月29日
广州日报1986年10月29日
广州日报1986年10月29日

深切的悼念
最艰难处显奇才——沉痛悼念叶剑英同志
叶剑英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
叶剑英同志追悼会在京隆重举行,胡耀邦致悼
廖似光
宋时轮
广州日报1986年10月29日
光明日报1986年10月29日
人民日报1986年10月30日
人民日报1986年10月30日
功勋卓著,光辉一生——悼叶剑英元帅
记忆的明灯永亮——老医药学家薛愚怀念叶剑
英同志
徐向前
李树喜
人民日报1986年10月31日
光明日报1986年10月31日
痛悼敬爱的叶帅
“吕端大事不糊涂”——痛悼叶剑英
巨星陨落天际,勋名长留人间——痛悼叶剑英
元帅
习仲勋
聂荣臻
钱昌照
人民日报1986年10月31日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1日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1日
缅怀敬爱的叶剑英同志
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楷模——悼剑英同志
从武昌两湖书院到广州四标营——忆叶帅率领
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
林若
童小鹏
左洪涛
南方日报1986年11月1日
光明日报1986年11月2日
羊城晚报1986年11月2日
叶剑英同志永远活在侨胞的心中
悼念叶剑英同志
丹心向党,功炳千秋
公告
叶飞
李真
杨成武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2日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4日
光明日报、文汇报1986年11月5日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
怀念敬爱的叶剑英同志
远见卓识,功彪史册——沉痛悼念叶剑英同志
非凡胆略功勋著
统战工作的杰出活动家
挺作南天柱——怀念叶剑英元帅
高风亮节,大智大勇——沉痛悼念叶剑英同志
怀念叶剑英元帅
板荡识坚贞
叶剑英同志关心法制建设——缅怀解放初期他
在广东的业绩
军事科学院
张震
吕黎平
范硕等
廖钺
李德生
王首道
宋时轮
范硕等
解放军报1986年11月6日
解放军报1986年11月8日
光明日报1986年11月9日
光明日报1986年11月9日
广东侨报1986年11月12日
人民日报1986年12月14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2月3日
人民日报1987年4月28日
羊城晚报1987年10月21日
满目青山夕照明——曾在叶剑英同志身边工作
的同志忆叶帅
邓加荣光明日报1987年10月22日
叶剑英灵骨安放仪式在广州举行 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3日
思念剑英哥哥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记叶剑英同志对社会
主义法制建设的贡献
叶道英
范硕等
人民政协报1987年10月23日
光明日报1987年11月22日
经得艰难考验时——忆叶剑英同志
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
叶剑英与南方大学
忆叶帅
在叶帅身边工作的日子
抗日战争时期叶剑英同志在桂林活动的情况
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
胡耀邦同志在叶剑英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薄一波
王震
李又华
郭庆兰
伍修权
桂林场委党史办
范硕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0日
人民日报1989年10月22日
羊城晚报1989年12月30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1月13、20日
新观察1984年19、20期
广西党史研究通讯1985年6期
党史通讯1986年12期
红旗1986年21期
新北平的第一任市长——叶剑英
叶剑英元帅与华侨
叶剑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贡献
拔剑角群雄——大革命时期的叶剑英
“板荡识诚臣”——叶剑英长征建奇功
缅怀叶帅在北平军调部的二三事
遭“四人帮”炮轰的叶剑英
叶剑英和广州起义
伟岸的苍松——忆叶帅在“十年动乱”中的几件
徐光耀等
拾汶
范硕等
范硕
迟生秀
郭戈奇
关国煊
陈登贵
楚民
瞭望1986年45期
华夏1987年1期
文献和研究1987年1期
文献和研究1987年1期
党史文汇1987年2期
四川文物1987年4期
*传记文学1987年50卷1期
学术研究1987年6期
中国民兵1987年10期

  
伟业共巨艰——周恩来和叶剑英在民主革命时
期的友谊
范硕等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1期
叶剑英与我国教育事业
东征时期的叶剑英
叶剑英在福建任职时间考
四帅轶事
叶剑英战斗在福建
叶剑英与广东解放
叶剑英和南岳游击干训班
叶帅在黄埔
我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叶剑英在中央后
委二三事
李俊远
廖金龙
连尹等
张植信
连尹等
张俊棉
李建春
范硕
成正荣
管理与教学1988年2期
广东党史通讯1988年4期
福建党史月刊1988年9期
春秋1989年1期
党史月刊1989年2期
广东党史通讯1989年5期
红岩春秋1990年1期
黄埔1990年4期
红岩春秋1990年4期
叶剑英的军事理论概述
叶剑英的参谋工作实践及其卓越贡献
广州起义中的叶剑英
主政南粤时期的叶剑英与华侨
叶剑英关于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研究的思想初探
试论叶剑英在新四军创建时期的历史功绩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叶剑英在长征中“立了大功”
坚持科学的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学习《叶
剑英选集》的一点体会
范硕
金立昕
李杞华 罗茂繁
蒲海燕 夏琢琼
刘志青
陈广相
路遥 玉林
张江明
张江明
军事历史1992年1期
军事历史1992年2期
军事历史1992年6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1期
军事历史研究1993年4期
安徽党史研究1993年4期
军事历史1996年3期
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5期
学术研究1997年4期
叶剑英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
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读《历史转折关头的
叶剑英》
张绰
马中柱
学术研究1997年4期
学术研究1998年6期
叶剑英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探析
叶剑英
叶剑英同志在西安事变前后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开馆和铜像揭幕
叶剑英元帅《叶剑英传》出版发行暨纪念其诞辰
九十八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林伟京
黄震遐编著
陈力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7期
*中共军人志第517页
中共党史资料(9辑)第165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71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66页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纪念诞辰100周年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8)第8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叶剑英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14页
叶剑英(1897—1986)廖国良 田园乐编
中国工农红军事件人物录第378页
叶剑英(1897—1986)
叶剑英
范济国
《毛泽东交往百人
丛书》编委会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50页
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军事人物篇第71
传记资料:1936年以前的革命经历
长征路上,紧急关头建奇功
(美)埃德加·斯诺
(美)哈里森·索尔
兹伯里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198页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200页
接触印象:个子较高,英俊精干
回忆在叶帅身边工作的日子
护送叶剑英同志到中央根据地
叶剑英(1897—1986)
叶剑英(1897—1986)
叶剑英(1897—1986)
(美)戴维·包瑞德
伍修权
卢伟良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石草 白玉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205页
回忆与怀念第530页
在秘密的交通线上第77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129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199页
解放军将领传第六集第95页

叶剑英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广东梅县人。1917年就学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1922~1923年,任广州革命政府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作战。1924年参与建立黄埔军官学校的工作,并任该校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指挥参谋长,新编第二师师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领导广州起义,后去苏联学习。1932年到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一方面军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到陕北后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参谋长,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北平和平解放后任北平市市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理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副主席。1975年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常委会。1976年2月被解除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职务,同年10月,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八、九届政治局委员,十、十一届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1986年在北京病逝。

叶剑英

中国领导人。广东省梅县人。1897年4月28日生。1920年夏,毕业于云南讲武学堂。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第1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新编第2师师长。1927年6月任第4军参谋长。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和领导广州起义,工农红军副指挥。1928年12月,赴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秋回国。1931年初进入中央根据地,先后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8月,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6月至1949年10月,先后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北平市市长。1949年10月以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理书记、中南军区代理司令员。1954年11月后,先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1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66年5月,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任国防部长。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978年2月,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84年9月,因年迈退出领导岗位。1986年10月22日去世。

叶剑英

162 叶剑英1897—1986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字沧白。广东梅县人。早年曾参加民主革命。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30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红军学校校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随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驻南京代表、中央军委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助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1949年北平(今北京)解放后,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5年任国防部长。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978年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86年10月22日病逝。

☚ 恽代英   周恩来 ☛

叶剑英

166 叶剑英1897—1986

军事家和军事教育家。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学校。1920年7月,投“援闽”粤军,在总司令部任见习官。1924年3月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曾参加两次东征并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1928年赴苏学习。1931年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一、四方面军在长征中会合后,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1941年起,历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后,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等职。1976年10月,与中央政治局同志执行党和人民的意愿,毅然粉碎了江青等反革命集团,在这场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97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六届全国人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十二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和九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和十一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副主席,十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叶剑英抗战言论集》。

☚ 罗炳辉   陈诚 ☛
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Ye Jianying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广东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于民主革命。1922年任海军陆战队营长, 陈炯明叛乱时, 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1924年初, 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参加创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1927年, 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兼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同年7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 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广州起义, 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1928年冬, 赴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下半年回国。1931年初, 到达中央苏区, 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与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参与指挥第二、三、四次反 “围剿”战役。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红三军团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在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紧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1936年12月,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参谋长、八路军驻南京代表, 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7年至1941年,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1939年2月,参与创办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1941年2月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1945年12月,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重庆进行停战谈判,出席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赴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1947年2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1948年5月,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1949年初,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8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1954年10月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长等职。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76年后,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八届十一中全会和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一中全会和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病逝。

☚ 蒋介石   恽代英 ☛
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Ye jianying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生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4月28日。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

☚ 戴笠   张国焘 ☛

叶剑英1897—1986

广东梅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参加东征和北伐。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之后,曾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对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拨乱反正,制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和政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参见“军事”中的“叶剑英”。


叶剑英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长、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过一些重大的战役,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民党统治区统一战线的组织领导和调处国共军事冲突、监督执行停战协议等工作。参见“历史”中的“叶剑英”。

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

广东省梅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参与创办黄埔军校,任第一期教授部副主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南昌起义,并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在军事部门任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并任八路军和中央军委参谋长等职,和其他领导人一道指挥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协助中央领导进行全国范围的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叶剑英一贯注意体育锻炼,长期以来,他十分喜欢钓鱼活动。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是钓鱼爱好者了,在空余时间常常蹲在河边,享受这一乐趣。每次垂钓都非常认真,从放竿到拉竿的全过程都聚精会神地守着。不仅自己爱好垂钓,而且还关心和重视在群众中开展这项活动,我国的钓鱼协会正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的。此外他还喜欢打猎、足球、乒乓球、跳舞等运动。

☚ 徐向前   帅孟奇 ☛

叶剑英1897~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916年赴南洋谋生,翌年回国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20年毕业后,追随孙中山革命。孙中山在广州组织革命政府后,他曾参与1921年的出师桂林和1922年、1923年两次讨伐陈炯明叛军的作战。1924年在粤军中任第2师参谋长。同年参加筹建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任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师师长。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杀害共产党人及其支持者,他通电反蒋,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策应8月1日在南昌发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并率领第4军教导团南下广东,12月与张太雷、叶挺等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秋回国。1931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和福建军区司令员。1934年参加红军第一方面军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当时四川省西北部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他任会合后的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及时地向毛泽东报告了第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图谋劫持党中央、迫使第一方面军随张南下的密电,随即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一起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在中共党内先后任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务委员,在武汉、重庆等地参与领导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日本投降后,为制止内战,他于1945年12月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同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停战谈判。1946年1月,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蒋介石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停战协定签订后,1946~1947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1946年7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1949年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和平解放后任北平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中南地区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理书记、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后历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196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66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央军委秘书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他重新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73年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1975年任国防部长。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77年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83年因年迈辞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职务,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因病逝世。著有《叶剑英抗战言论集》、《叶剑英诗词选集》等。

叶剑英1897—1986

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第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四局局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任八路军参谋长,后在南京、汉口、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