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集一译《蒙古全史》。书名。拉施特·阿丁·法兹勒·阿拉赫(Rashid al-DinFadl Allah, 1247—1318,波斯哈马丹人)著。作者历仕伊儿汗国合赞汗、完者都汗、不赛因汗。初为侍医,后出任宰相。1300年奉合赞汗勒命开始撰写此书,1307年将撰成部分进呈完者都汗。成书于1310年。为波斯文。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记述突厥和蒙古诸部落及成吉思汗先世和成吉思汗时期历史;第二卷为窝阔台汗至铁穆耳汗时期历史;第三卷为伊儿汗国史,记述旭烈兀汗至合赞汗时期历史。作者以蒙古皇室秘籍《金册》为基础,博引阿拉伯文、波斯文史料,记述详尽可信,可与汉文史料互证,被誉为中世纪亚洲和欧洲“任何民族未曾有过的历史大百科全书”。部分内容已由洪钧译入《元史译文证补》。1983年第一卷第一、二册又重新译为汉文出版。该书并全部译为俄文,部分译为法文、德文、英文。 史集 史集书名。波斯文Jami‘al-Ta warikh,又译《集史》。14世纪初年,波斯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丁先后受伊利汗合赞和完者都之命修撰而成。全书分三部: 第一部蒙古史,第二部世界史,第三部世界地志。从现存各种波斯文抄本看,仅存第一、二部和附篇《阿拉伯、犹太、蒙古、拂朗、中华五民族世系谱》。该书编写时利用了当时已有的波斯、阿拉伯文著作以及秘藏于伊利汗宫廷金匮中的《金册》等宫廷档案资料,对各民族的口头传说和各族学者的口述资料也如实记述,史料价值极高。其中关于畏兀儿、乞儿吉思、哈刺鲁等我国西北民族以及12—13世纪中亚、西亚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丝绸之路的演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学者先后整理出版了本书大部分原文和译文。1983年我国商务出版社出版了根据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俄译本转译的汉文本。 ☚ 马可·波罗 拉施都丁 ☛ 史集 史集书名。波斯文Jami‘al-Ta warikh,又译《集史》。14世纪初年,波斯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丁先后受伊利汗合赞和完者都之命修撰而成。全书分三部: 第一部蒙古史,第二部世界史,第三部世界地志。从现存各种波斯文抄本看,仅存第一、二部和附篇《阿拉伯、犹太、蒙古、拂朗、中华五民族世系谱》。该书编写时利用了当时已有的波斯、阿拉伯文著作以及秘藏于伊利汗宫廷金匮中的《金册》等宫廷档案资料,对各民族的口头传说和各族学者的口述资料也如实记述,史料价值极高。其中关于畏兀儿、乞儿吉思、哈刺鲁等我国西北民族以及12—13世纪中亚、西亚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丝绸之路的演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学者先后整理出版了本书大部分原文和译文。1983年我国商务出版社出版了根据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俄译本转译的汉文本。 ☚ 马可·波罗 拉施都丁 ☛ 史集 史集书名。波斯拉施特主编。拉施特(Rashidat-Din Fail Ailah,1247—1318),14世纪波斯的政治家、史学家。祖先为犹太人,本人出生在伊朗。伊斯兰教历700年 (1300年9月15日—1301年9月5日) 受其所在伊利汗国 (当时蒙古大帝国版图内的四大汗国之一) 合赞之命,主持编纂此书。于伊斯兰教历710年(1310—1311)完成。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蒙古史》,第二编 《亚欧各国史》,第三编《世系谱》,第四编 《地理志》。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第一编。此编分为3卷,第1卷为上、下两部分,介绍突厥蒙古部族的乌古思、札勅亦儿九大部落、迭儿列勤蒙古诸部、尼伦蒙古诸部和成吉思汗祖先及成吉思汗本人事迹。第二卷介绍波斯蒙古诸汗以外的成吉思汗后裔。有窝阔台、术赤汗及其后继、察合台及其后继、拖雷汗传、贵由汗纪、蒙哥合罕纪、忽必烈合罕纪、铁穆耳合罕纪。第3卷介绍波斯伊利汗国史,有旭烈兀汗传、阿八哈汗传、帖古迭儿 (莎勒坛——阿合马) 汗传、阿鲁浑汗传、乞合都汗传、合赞汗传。是书记载了蒙古诸部和我国北方许多游牧部落的起源、分支和亲属关系,记载了这些部落的社会制度、军事政治制度、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氏族部落中所用习惯法、成文法,记载了他们狩猎、游牧、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图腾宗教、口头文学、语言、医学的各方面情况。其资料来源有的利用了《世界征服者史》 (波斯史家费尼著)、《全史》 (阿拉伯史家伊宾·阿昔儿著) 等著作,有的利用宫廷的原始档案,有的则采自民间的口头传说或是直接请教了各民族的学者和其它熟悉各民族历史的人物。这其中许多史料,有的已全部散佚,有的为 《蒙古秘史》 和其它汉籍史书所无,因此是书为研究成吉思汗发家史,远征史和蒙古史,元代宫廷史以及古代游牧民族政治、社会制度史保存了珍贵的资料,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使用和重视。一百多年来,对此书各卷的校勘、翻译、注释和整理研究从未间断。我国从1946年至1960年陆续以俄译本转译此书,并在1974年至1978年又作了改译。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史集》 汉译本第一编 《蒙古史》,并附录多种序言和说明,是目前较好的汉文版本。 ☚ 蒙古秘史 元典章 ☛ 史集又译《集史》。伊利汗国拉施特奉旨主编的世界通史巨著。拉施特 (Rashidal-Din,1247—1317)出身于波斯哈马丹的一个医生世家,曾任伊利汗国合赞汗宰相。此书撰于伊斯兰历700年 (1300—1301),完成于伊斯兰历710年(1310—1311)。共分三部分,第一部蒙古史,第二部世界史,第三部世界地志。但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二部及附编《阿拉伯、犹太、蒙古、拂朗、中华五民族世系谱》。第一部蒙古史分三卷:第一卷上册为突厥蒙古部族志,第一卷下册为成吉思汗祖先及成吉思汗纪; 第二卷记载太宗窝阔台至成宗铁穆耳诸帝纪及术赤、察合台、拖雷诸传;第三卷为伊利汗国史,记述旭烈兀至合赞诸汗事迹。第二部世界史分四卷,记载了古代波斯诸朝史,以及先知穆罕默德、诸哈里发的事迹,十至十三世纪伊斯兰诸王朝史及突厥、犹太、拂朗、印度诸民族史。其中蒙古史部分,参考了当时各种波斯文和阿拉伯文著作,并且利用了伊利汗国宫廷秘藏的档案《金册》和熟知史事的蒙古、印度、畏兀儿等族学者的口述资料,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史集》成书较《世界征服者史》晚,内容较《世界征服者史》更为广泛,尤其是十三世纪以前蒙古地区各游牧部落的记载,多可补《元朝秘史》和《元史》之不足,极为学者所重视。《史集》的波斯文抄本流传至今的有五十多种抄本,其中最早、最好的为伊斯坦布尔1317抄本。十九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学者陆续整理翻译出版了波斯文本。1836年,法国出版了卡特麦尔的《史集·旭烈兀传》波斯文校注本和法文译本。1858—1888年,俄国出版了贝勒津的《史集》蒙古史部分第一卷波斯文校注和俄译本。英国学者波义耳将《史集》蒙古史部分的第二卷译成英文,并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在名词的译写与注释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7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题为《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 (the Successors of Genghis Khan)。1946—1960年,原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分卷出版了《史集》蒙古史部分的波斯文校勘本和俄译本,我国学者余大钧、周建奇据以译为汉文,已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 史集书名。波斯文称Jami‘ al——Tawarikh,又译《集史》。波斯哈马丹人,伊儿汗国宰相拉施特(Rashid al—Din Fadl Allah)奉旨主编。分3部,第一部蒙古史,3卷;第二部世界史,4卷;第三部世界地志。成书于回历710年(1310—1311)。传世抄本10余种,仅有第一,第二两部及附篇《五民族世系谱》。蒙古史第一卷分上下册,上册为突厥蒙古部族志,下册为成吉思汗先世及成吉思汗纪。第二卷为元太宗窝阔台至成宗铁木耳诸帝纪,及术赤、察合台、拖雷诸汗传;第三卷为旭烈兀至合赞诸汗时期伊儿汗国史。世界史各卷分别记述欧亚各国及诸民族史。蒙古史诸卷因利用伊儿汗廷秘藏《金册》和档案,访求来自蒙古本土、熟谙蒙古故实诸蒙古高官、耆宿、学者等人口述资料,又博引波斯文、阿拉伯文史籍有关蒙古的记载,而所据第一手材料今已大部分散失,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史家所一致推重。中外学者多认为此书成吉思汗纪与《皇元圣武亲征录》、《元史·太祖纪》出于同一史源,可与《元朝秘史》互相参证。19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先后整理出版了此书大部分原文和译文。清末,洪钧曾据贝勒津俄译本将其部分内容节译为汉文,收入《元史译文证补》。1946—1960前苏联先后出版了此书蒙古史全部的新俄译本,余大钧、周建奇已据以译为汉文。 史集书名。波斯人拉施都丁主编。此人曾任伊利汗国合赞汗的宰相。该书分三部,第一部《蒙古史》、第二部《世界史》及残缺不全的附编留存下来。其中第一部《蒙古史》史料价值很高,共分三卷,记述了乌古思及起源于乌古思亲属、后裔的各部落、民族,札刺亦儿、塔塔儿等十九个部落,克烈、乃蛮、汪古、唐兀、畏兀儿、吉利吉思等九大部落, 自古以来就称为蒙古的诸部落,成吉思汗先祖纪和成吉思汗纪及同时代的亚洲、北非各国君主传,成吉思汗编年大世纪、训言、军队编制及其后裔史等,内容极其丰富,可补《元朝秘史》、《元史》之不足或互相参证,是研究十四世纪初以前蒙古族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也是研究古代游牧部族社会制度、族源、民族学的重要资料。因此,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一再进行校勘、翻译、注释和研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