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晨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晨碑 史晨碑东汉碑刻。即《史晨前后碑》。前后两面刻,前碑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为《史晨飨孔庙碑》。灵帝建宁二年立。内容为当时尊孔活动情况的记载。隶书。其书端正谨严,为后代学隶书者所重视。著名汉碑之一。今存山东曲阜。 ☚ 华山庙碑 西狭颂 ☛ 史晨碑 《史晨碑》为汉代名碑之一。此碑分前碑和后碑,故又总称《史晨前后碑》。全碑约800—900字,字大3厘米。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立,今存山东曲阜孔庙。前碑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记载祭祀孔子的奏章;后碑刻《史晨飨孔庙碑》,记述飨孔的盛况,又称《史晨奏铭》。《史晨碑》系当时的“庙堂巨制”书刻年代处于东汉末年汉隶完美期,约后于《礼器碑》13年,早于《曹全碑》14年、《张迁碑》17年。其时汉隶绮丽纷华,名作迭出,此碑即其一。而在字形结构上的“体法百变,穷尽其妙”,尤见特色。现略举其要: 其一,具有飞动之美,往往“若飞动在天”,得“鱼翼鸟翅翩翩自得之状”。如“史”、“乃”、“奎”等字,斜向的撇捺,弧度特别大,极意向两边伸展,构成了“如翚斯飞”的形象意态,並带有装饰性的夸张美。这种结构处理,使撇捺间形成大块空白,显得空灵飞动,风神逸宕。 其二,隶法严密,四满方正,显得典雅端秀。如“三” 、“坐”、“品”等字的结构,四角撑满,下部又略宽于上部,字体端庄平稳,显示了隶贵平正的典型特点。又如“罪”、“日”、“国”、“尚”等方形字,左右两竖互相揖让,弧背向外,成内抱之势,从而显得饱满,而“月”、“门”、“自”等长方形的字,以及“顿”、“首”、“页”等长方形的偏旁结构,两边竖画则成弧背向内,成束腰外抱之势,结构显得更为严密。《史晨碑》这些带规律性的写法,与东汉早期的《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 石门颂》等相比,可以看出已有了明显的规范,变成隶法谨严的官方书体。 其三,以“左敛右舒” 结字取势。如“见”、“先”、“元”、“克”等字,收缩左撇,舒展右捺。一张一弛、一擒一纵,不仅以此表现笔画的差异性,同时以强烈的对比,突出右捺的舒放与飞动,使个性十分明显。又如“书”、“肃”、“寿”等字,以雉尾横画为主笔,缩其左端与其它横画上下相平齐,而伸其右端,极意舒展,使方块字中一笔孤放,不落俗套,别具新意。这一笔很有特色的处理方法,还在整个字形结构中起到了疏密的调节与坚实的杠杆作用。似乎承托众多的笔画,而又丝毫没有负担过重之状与偏侧不稳之感,谨严而又不拘束,有“峨冠博带,雍容肃穆”之风。当然,在整个《史晨碑》中也有少数变例,但总的说来,都采用了“一舒一敛”的取势规律。 《史晨碑》刻凿精工,从现存的拓本中,依然可以领略到较多的书写笔意,分辨出用笔的轻重顿挫和曲直流转的变化。例如: 该碑“点”的映带呼应与布势的种种变化都清晰可见。如“年”字,时作方笔直点,时作圆笔曲点; “胙”字作方笔斜点;“玄”字作方笔斜折点等,随势布点,姿态迥别。又如“畔”、“益”等字作背势点; “首”、“精”等字作向势点;“正”字以一斜一正取势作点;“爵”、“之”等字作顺势点等等,这些因字导势,顾盼生情的点画,显示了书写者十分娴熟的用笔技巧。 《史晨碑》在用笔上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方圆並重。方笔以切锋重入后,再衄锋运行。落笔峻削方饬但笔道仍然浑圆厚实。圆笔用逆锋锋轻入后,转笔回行,点画蕴藉而富有动感。加上雉尾开拓,波势柔和,使人有“婉婉缓缓,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之感。如横画,虽然以方圆结合,藏露随宜,端正平和为主,但细看却十分讲求轻重向背的变化。如“祀”、“县”作重起轻收; “兴”、“依 ”作轻起重收;“经”、 “援”轻重起收兼而有之; “执”字作粗细强烈对比; “垣”、“通”以斜取势;“死”、“不”作弧背向上; “年”“行”、“麟”作弧背向下; “臣”“曰”、“成”作相背之势。这许多丰富的横画用笔,体现了《史晨碑》平正多变的用笔特点。又如竖画,“利”、“居”、“光”、“制”、“神”等字起笔处作斜侧状,似古藤虬松,劲节纠结,直中有曲,柔中有刚,线条富有弹性和力感。“物”、“即”、“除”等字作弧背向右,“来”、“臣”、“精”、“作”等字作弧背向左; “敝”、“删”等字竖画作相反相成之势等等,都以不同的曲线形态,给人以一种动感,使凝炼的运笔不板滞,与结构上“如翚斯飞”的飞动之美相映照。 《史晨碑》是崇孔的丰碑,整体上规范典雅,有“庙堂之气”。但结构、用笔上“变化若龙”,並不刻板质直,故使该碑受到历来书家的推崇。 史晨碑东汉隶书碑刻。也称史晨前后碑。东汉建宁二年(169)立于山东曲阜孔庙。此碑前后两面并刻于一石。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俗称史晨前碑。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俗称史晨后碑。碑文记述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事迹。碑高231cm,宽112cm。前碑隶书17行,行36字;后碑隶书14行,行36字。此碑是汉隶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其风格方整平正,笔致古雅。清代万经评曰:“修饰紧密,矩度森然。”杨守敬亦云此碑具有一种古厚气息。 史晨碑 史晨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也称《鲁相史晨孔庙碑》,通常称《史晨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纵231厘米,横112厘米。无额。隶书,17行,行36字。记载鲁相史晨奏祀孔子的情况。后碑刻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碑名《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隶书,尺寸同前碑。14行,行36字,记载孔庙祀孔之事。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前后碑书风一致,当为一人所书。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此碑:“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之最佳者也。”何绍基跋此碑:“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虚和则有《乙瑛》、《史晨》。”杨守敬《平碑记》:“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史晨碑》是东汉后期的产物,整章布局统一和谐,井然有序,结字工整方正,端庄典雅。中敛而四面拓张,波磔分明,疏密有致。笔致古朴,字体秀润,中锋圆笔,逆入平出,轻重相间,提按并施。笔力劲健遒逸,布白疏朗明快,字里行间,空旷舒展,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王舍人碑 礼器碑 ☛ 史晨碑 251 史晨碑东汉隶书碑刻。因碑石前后两面刻字,故又称《史晨前后碑》。灵帝建宁二年(169)立于曲阜孔庙。前碑17行,满行36字,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14行。每行36字,为《史晨飨孔庙碑》。两碑隶法修饬紧密短度森严,用笔圆润,点画绰约多姿。影印本有商务印书馆的周大烈藏明初拓本等。 ☚ 华山碑 曹全碑 ☛ 史晨碑东汉隶书碑刻。因为两面刻文,又名《史晨前后碑》。建宁二年(169年)立于鲁县孔庙。前碑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为《史晨飨孔庙碑》。前后碑字法度森严,沉雄道健,为汉隶代表作品之一。 史晨碑 史晨碑碑阳为《史晨前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刻;碑阴为《史晨后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刻。碑圆首,有额无题,高207.5厘米,宽85厘米,厚22.5厘米,隶书,阴刻。《史晨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又称《鲁相晨孔子庙碑》、《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碑文17行,每行36字,刻鲁相史晨请求祭祀孔子的奏本。《史晨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子庙碑》,又称《汉鲁相晨谒孔子冢文》、《史晨飨孔庙后碑》。碑文14行,每行36字,记述祭祀孔子之盛况及修治与孔子有关的遗迹事。前后碑书法相似,书写端正典雅,笔法含蓄蕴藉,健劲遒逸。结构疏密匀称,提按得法,风韵自然跌宕,法意俱全。是汉隶的代表碑刻之一。现存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 ">史显 ![]() 史晨碑东汉名碑之一。立于东汉建宁二年(169),碑存山东省曲阜孔庙。碑高约1.83米,宽0.80米,无额。碑阳为建宁二年《鲁相史晨祠孔子奏铭》,亦称《史晨前碑》。碑阴刻建宁元年(168)《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亦称《史晨后碑》。碑文记述史晨祭祀孔子,修缮孔子故里并上奏朝庭的过程,对汉代的尊孔及谶纬思想有参考价值。碑文字体为东汉晚期典型隶书,在书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其碑为历代金石家所珍,《隶释》、《金石萃编》等书中均有著录。其碑阳文字为:“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苻宋,得在奎娄,周孔旧寓,不能阐𢎪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宁元年到宫,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角,俯视几莚,灵所冯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餟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缀纪撰书,修定礼义。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毕,即归国。 臣伏见临璧㢕日,祠孔子以大窂,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豊穰,《月令》祀百辟卿土有益于民。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寑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辄依社稯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以共烟祀,馀□,赐先生执事。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尽力思惟庶政,称为效,增异辄上。 臣晨诚惶诚□,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应聘,叹凤不臻。 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著纪,黄玉𩐿应。 主为汉制,道审可行。 乃作《春秋》,复演《孝经》。删定《六艺》,象与天谈。钩《河》摘《雒》,却揆未然。巍巍荡荡,与乾比崇。”其碑阴文全文为:“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谒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气拜手。 秪肃㞕。 仿佛若在。依依旧宅,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灵,而无功出享献之,钦𡆬(国)春飨,导物嘉会,述壁㢕,社稯品制。 即上尚书,参以苻验。 乃敢承祀,馀胙赋赐。刊石勤铭,并列本奏。大汉延期,弥历亿万。时长史庐江舒李谦敬让,五官掾鲁孔,功曹史孔淮。 户曹掾薛东门荣,史文阳马琮,守庙百石孔瓒,副椽孔纲,故尚书孔立元世,河东大守孔彪元上,处士孔褒文礼,皆会庙堂,国县员冘吏无大小,空府竭寺,咸俾来观。并畔官文学先生、执事诸弟子,合九百七十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荡雅反正,奉爵称寿,相乐终日,于穆肃㢕,上下蒙福,长享利贞,与天无极。 史君飨后,部史仇,县吏刘耽等,补完里中道之周左垣决,作屋涂色,修通大沟,西里,南注城池。 恐县吏敛民,侵扰百姓,自以城池道濡麦给令还所敛民钱林。史君念孔渎颜母井去市远,百姓酤买,不能得香酒美(肉),于昌平亭下立会市,国彼左右,咸所乐。 又勑: 渎井,复民餝治,桐车马于渎上,东行道,表南北,各种一行梓。 夫子冢颜母开舎及鲁公冢守吏凡四人,月与佐除。”碑后为武后大周天授二年马元贞题字,计三行(文略)。 史晨碑東漢·建寧二年 (169) 刻。碑之兩面各刻有魯太守史晨祀孔子廟文一篇,一面為 <奏祀孔子廟碑>; 一面為 <饗孔廟碑〉,多簡稱為 <前碑>、<後碑>,以别之。<前碑> 隸書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後碑>隸書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同出一筆。或者視書者為蔡邕,無據。《庚子銷夏記》 曰:“石皆完好,字亦爾雅超逸,為百世楷模,漢石最佳者。”方朔 《枕經堂金石跋》 曰: “書法則肅括宏深,沈古遒厚,結構與意度皆備。洵為廟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楊守敬 《平碑記》曰:“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 評價不甚高。舊拓本中,每行末之一字皆全、“出王家榖春秋行禮”八字完好者為宋拓。明末以後,每行末之一字陷入趺内,難拓。而楊守敬 《平碑記》 曰: “自乾隆己酉 (1789) 何夢華將趺眼鑿開,從此全文遂顯。”後碑左端稍小,有楷書“大周天授二年二月廿三日,金臺觀主馬元貞弟子楊景”云云者,為則天武后時之補刻,得見武后新製之字。現存山東曲阜碑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