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中国民主党派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民主党派之一。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举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遭到残酷镇压,参加起义的部分革命者于当年11月12日在香港召开会议,成立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的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一切阴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在经济上主张耕者有其田,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工商业。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劳动节口号,台盟积极拥护。同年8月,台盟成立总部,谢雪红等为负责人。之后在香港、华北、华东建立支部或总支部,在北平设立办事处,参加中国共产党号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建国后,在团结、推动盟员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先后召开代表大会确定了新时期的方针和任务。大会号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实现四个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台盟在台湾同胞较多的11个省、市建立有地方组织。 ☚ 九三学社 中国国民党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以台湾同胞为主要成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宗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切阴谋活动,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1948年5月,台盟响应中共“五一号召”,1949年1月,声明拥护共产党的八项和平主张,决心为实现全国解放、取得真正和平奋斗到底。同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把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政治路线。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台盟召开了第二、三次全盟大会,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当作自己的任务,1987年11月台盟第四次大会,确定了台盟在当前的行动纲领: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原则,争取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广泛联系台湾岛内外的各种政治力量,促进文化交流和实现和平谈判,为完成统一大业而努力。1988年11月台盟召开“四大”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号召全体盟员团结起来,同心同德,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竭尽全力,为祖国、为台湾人民争光荣。创办内部刊物《台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7年11月11日在香港成立。1949年3月总部由香港迁至北平。1949年9月参加新政协。至2000年已召开过6次全盟代表大会。现有12个省级组织和一批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现有盟员1600多人(1999年9月)。中央委员会主席张克辉。台湾民主自治同盟2002年12月,在台盟第7次全盟大会上,张克辉再次当选为主席。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80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当代民主党派之一。由从事爱国民主活动的台湾省籍人士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发起,于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其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分裂中国的企图,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制定政协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推动其成员和所领导的台湾省同胞,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现已成为由台湾省籍同胞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中的民主政党,也是中国的参政党。 ☚ 九三学社 中国军事编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Taiwan minzhu zizhi tongmeng简称“台盟”。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省籍人士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 是与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1947年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省籍人士发起, 于同年11月12日在香港召开了台盟筹备会第一次会员代表会,通过了台盟的纲领、章程等文件。12月1日,正式宣布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成立。其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反对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切阴谋活动, 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1948年5月,台盟发表声明, 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同年8月, 台盟总部成立, 谢雪红等为总部负责人。1949年8月台盟在北平设立了办事处。同年9月, 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建国后, 台盟由一个地方性的政治组织成为中国的一个民主党派, 制定了接受中共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 团结推动盟员和所联系的群众,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为实现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反对外国侵略台湾而贡献力量。台盟中央迁到大陆后,初设于上海, 1955年迁至北京。目前台盟在台胞较多的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13个省、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 在台湾省籍的人士中发展盟员。盟员中多数是文教、科技、医药卫生界的知识分子。现任台盟中央名誉主席苏子蘅, 主席为蔡子民, 评议委员会主席为李纯青。 ☚ 九三学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Taiwanminzhuzizhitong meng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其成员多数是居住在大陆的台湾籍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简称“台盟”。台盟是由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籍人士在台湾秘密发起筹备,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并以《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团结、推动盟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在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十大军事原则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见“政治”中的“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中国爱国民主党派。由台湾省籍爱国民主人士组成。台湾1947年“二·二八”起义失败后,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统治,实行民主制度,于同年11月在香港成立。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共同纲领》为政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的台湾同胞为台湾回归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中国爱国民主党派之一,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47年11月12日由从事爱国民主活动的台湾省籍人士发起成立。台湾人民曾于1947年2月28日为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而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失败后,部分爱国民主人士发起组织台盟。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1979年10月召开第二次全盟代表大会,确定新时期的任务是调动盟员和所联系的台湾同胞的积极因素,联合一切爱国的人们,和全国人民一起,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进步党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1947年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后,由部分从事爱国民主活动的台湾省籍人士发起,于同年11月在香港成立。其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切阴谋活动,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在经济上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工商业。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了《共同纲领》,并以其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盟推动成员和所联系的台湾同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引下,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调动盟员和所联系的台湾同胞的积极因素,联合一切爱国的人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促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目前,在台湾同胞较多的京、沪、津、粤、闽等11个省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历届台盟总部理事会主席为谢雪红、蔡啸、苏子蘅等。 ☚ 中国致公党 中国国民党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制与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民主党派之一,由台湾同胞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举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遭到残酷镇压。参加起义的部分革命者于当年11月12日在香港召开会议,成立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的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一切阴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在经济上主张耕者有其田,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工商业。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劳动节口号,台盟积极拥护。同年8月,台盟成立总部,谢雪红等为负责人。之后,先后在香港、华北、华东建立支部或总支部,在北平设立办事处,参加中国共产党号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建国后,在团结、推动盟员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先后召开代表大会,确定了新时期的方针和任务。大会号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实现四个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台盟在台湾同胞较多的11个省、市建立有地方组织。 ☚ 民主集中制 加盟共和国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The Taiwan Democratic Self-Government League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是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后, 由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省籍人士发起组织。谢雪红、杨克煌、苏星、周明等为负责人。其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切阴谋活动,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以“新台湾出版社”为宣传机关。先后建立了香港支部、华北支部、华东总支部、天津支部等地方组织和总部驻平办事处。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9月,应中共中央邀请派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建国后,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该同盟《章程》总纲为其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总部初设于上海,后迁至北京。另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11个省市台胞较多的地方建立了地方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居住在大陆的台湾省籍人士,多数是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后恢复活动,并于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先后召开第二、第三次全盟代表大会。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并把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作为台盟的总任务,号召全体盟员高举爱国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发展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台盟总部理事会历届主席为谢雪红、蔡啸、苏子衡,现任主席为蔡子民。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革命者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于11月12日,在香港召开了台湾民主自治筹备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选举谢雪红为领导人。大会通过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筹备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文告》、《台盟规程草案》、《台盟时局口号》和《台盟纲领草案》四个文件。着重阐明了台盟的政治主张:在政治上,打倒独裁政权,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美军在台湾建立军事基地,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反对日本侵略势力复活。在经济上,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工商业,取消苛捐杂税,恢复生产。“台盟”成立后,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台盟地方组织。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