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证伪性和证伪
可证伪性是波普尔提出的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指的是一种理论体系的诸多论断,有可能与观察的结果相冲突,从而遭到否证。他认为,只有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才是科学的。他以牛顿力学理论为例。牛顿曾根据其力学原理预言,行星由于相互作用会发生对开普勒定律的偏离,而当时并未观察到这种偏离。于是,牛顿力学就面临被证伪的可能性,即它的预言可能与观察结果矛盾。如果与观察结果矛盾,它便被证伪;否则,便被验证。因此,牛顿力学理论属于科学。相反,如果某种理论不能受到批判和反驳,它就不属于科学。比如,“明天这里可能下雨或不下雨”这样的命题,包括了逻辑上的全部可能性,不可能被证伪,因此不属于科学。
证伪就是用经验否证从一般陈述演绎出的个别陈述,从而表明一般陈述为伪。首先从一般陈述推演出一个个别陈述,再根据经验检验这个个别陈述。例如,一般陈述“凡天鹅皆白”——大前提;“P是一只天鹅”——小前提;“所以,P是白的”——结论。个别陈述“P是白的”可以用观察来检验。只要有人看见P是非白的,这个个别陈述即遭否证,则其大前提一般陈述“凡天鹅皆白”即被证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