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异(*異)★★★ 00959名

yì ❶动分开。离异 →❷形不同的。规格各异|日新月异 ⇒❸形其他的;另外的。异乡|异日 ⇒❹形新奇的;特别的。奇花异草|优异 ❺ 形 惊奇。惊异|诧异 ○❻名姓。用法说明上边是“巳”,不是“已”或“己”。
❶ 有区别;不一致: ~口同声|~国风情|日新月~|独在~乡为~客。 同 tóng 大~小异|求~存异|两人志~道合。 ❷ 不平常的: 怪~|~趣|他今天的脸色有点儿~样。 常 cháng ~规|人之~情|恢复~态|不按~理出牌。
❶有分别;不相同。多用于固定词组中或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大同小~|求同存~|党同伐~|日新月~|~曲同工|~体字。 ❷分开。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离~。 ❶奇异;特别;惊奇;奇怪。常用于固定词组中或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深以为~|标新立~|~闻|惊~|奇~|神~|新~|优~|珍~。 ❷另外的;别的。常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地|~乡|~日。 【反】 〈动〉同 【词语】 异词 异地 异读 异端 异国 异化 异己 异军突起 异类 异曲同工 异日 异体字 异同 异味 异物 异乡 异香 异想天开 异性 异言 异议 异域 异族
字源解说 本 字“异” 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 = (巳,胎儿)+ (双手,接生),表示产婆手接怪胎。造字本义:不正常的婴儿。“尤”* 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 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 是不正常的婴儿。 合并字“異” “異”是“戴”的本字。異,甲骨文 像一个人 双手 将面具 戴在头上。造字本义:戴上面具主持活祭或行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变形较大,将金文的面具 与人 分离,并误将金文的“人”形 写成 。隶书 又误将篆文的双手 写成两个“十” ,导致字形费解。“異”的“戴面具行刑”本义消失后,再加“土”(“大”的误写)、“戈”(刑具),另造“戴”代替。 异 文言版《説文解字》:异,舉也。从廾, 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异 白话版《说文解字》:异,推举。字形采用“廾”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虞书》上说:“诸侯长说,推举他吧!” 異 文言版《説文解字》: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从異。 異 白话版《说文解字》:異,分开。字形采用“廾、畀”会义。畀,表示给予。所有与異相关的字,都采用“異”作边旁。 引申线索

字源解说 “異”是“戴”的本字。異,甲骨文--newnew/091yi2(tian gong)/12jia00.gif)  (像布袋做的头套面具) (双手持举),表示双手举起头套面具,戴在头上。古代主持活祭或行刑的刽子手为了免遭报复,戴着头套面具行事,形象显得奇怪而恐怖。简体甲骨文 将表示头套的 简化成“田”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误将双手持举的人形写成不知所云的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戴上头套面具主持活祭或行刑,形象奇怪恐怖。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共” 。当“異”的“头戴面具行刑”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哉”另造“戴”代替。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 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 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 是不正常的婴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从異。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異,分开。字形采用“廾、畀”会义。畀,表示给予。所有与異相关的字,都采用“異”作边旁。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巳 廾
【同音字】 y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