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罗马奴隶制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罗马奴隶制经济

古罗马奴隶制经济

公元前8—前6世纪伊达拉里亚人部落就在意大利腹地定居下来,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经营畜牧,与意大利各部落之间常有贸易来往。公元前6世纪开始形成阶级社会,特权阶层常从事战争和海盗活动,控制大片土地,奴役依附者。奴隶已成为一个社会阶级,大多源于战俘或拐卖人口。公元前一世纪初地中海各先进国家便向意大利移民,带来先进生产经验,促进了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公元前7世纪起意大利氏族公社瓦解,出现了家长制奴隶制,奴隶被视为家庭成员,受家长剥削。同时出现 “庇护制”,即富有的氏族贵族攫取土地和财富,破产氏族成员受贵族“庇护”。公元前510年左右罗马成立共和国。铁器广泛使用于农业和手工业部门,农业中出现了轮作制,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手工业出现分工,贸易兴起,罗马广场每八天举行一次集市。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大量平民沦为债奴。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意大利全境,控制了全部意大利商业城市,垄断了皮革、肉类等货物的贩运。在与罗马隔海相望的伽太基,奴隶制经济也得到极大发展。农业经营上广泛使用奴隶,伽太基贸易主要内容即是奴隶买卖。奴隶来源于海盗掠夺或战争俘虏。手工业规模小,使用奴隶较少。农业大量使用奴隶。罗马与伽太基之间第一次战争之后,奴隶制经济大有发展,大量战俘奴隶为罗马奴隶制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债奴日渐增多。罗马征服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后,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各地都有奴隶市场。公元前2世纪中罗马奴隶制充分发展,奴隶主要用于农业,大规模的奴隶制农庄排斥小农经济。矿场中使用奴隶较多,但用于手工业商品生产者则很少。当时来自东方的许多奴隶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罗马生产、文化的发展。
大田庄的出现排斥小农经济,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步。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输出葡萄酒、橄榄油和金属制品。大量掠夺而来的财富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使罗马出现了货币高利贷的现象,同时出现许多经营兑换、放款、存款、汇款的钱庄。
由于残酷剥削和无情镇压,罗马奴隶时常爆发起义。在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以后,奴隶主被迫对剥削方式和经营生产方式作出某些改革。把土地分给许多奴隶耕种,自己坐收地租,奴隶开始渐渐演化为隶农。这时骑士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并从事包租包税和货币高利贷等活动,成为商业金融贵族。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结束了早期罗马共和国制度。在其后将近200年中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形成所谓 “罗马和平” 时期,奴隶制经济日益发展繁荣。社会的相对稳定,城市和行省地位的提高,交通系统的完善和发达,技术的传播,特别是隶农的出现以及释放和授产奴隶增多,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都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农业生产上出现了带轮的犁和割谷器,水磨广泛应用,建筑上应用复轮起重装置,技术分工比以前细密,提高了生产效率。城市生产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小手工业作坊,以被释奴隶做带头人带领一二个奴隶生产。中等作坊常雇用5—10人,自由手工业者占较大比重。这一时期帝国繁荣主要表现在行省经济的发展。埃及和北非一带改善了灌溉系统,扩大了耕地面积,每年向罗马供应大量粮食。高卢和西班牙出产葡萄和橄榄,爱琴海诸岛的经济作物栽培也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更为显著,高卢南部和莱因河沿岸金属、纺织、陶器和玻璃等行业十分发达,行销帝国全境。西欧各地采矿业发达,西班牙的铅、锡、银矿,高卢的铁矿,不列颠的铁矿和铅矿,达西亚的金矿为金属冶炼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城市和内外贸易都繁盛起来。各地城市都发展起来,成为内外贸易的大小中心。帝国修缮和完善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包括水路和陆路网,为大规模贸易展开创造了条件。大商人控制了商品买卖的大部分,奴隶主也以授产和委托经营的方式投资于商业中,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发展。同时内外贸易所需之银钱汇兑和信贷业务也扩大了规模,金融商成为城市中富豪阶层。
在帝国达到全盛时代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农业却开始滞后,谷物生产由于大量大田庄改营牧场而萎缩。2世纪时罗马对外扩张达到极限,这使得依靠战俘做奴隶主要来源的农业得不到足够的劳动力。再加上奴隶的反抗,奴隶主被迫改变某些生产和占有方式。这种情况下隶农制就越来越多地流行开来,即奴隶依附于土地,向奴隶主交租和提供劳役而不再是劳动成果被奴隶主无偿全部占有。分配方式和剥削方式的改变预示着古罗马奴隶制经济的衰落。
公元3世纪古罗马奴隶制经济开始全面陷入衰落。政治上的动荡、内部矛盾的激化和外族入侵的干扰,使古罗马经济运行每况愈下。奴隶人数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同时奴隶生产效率却不能同步增长。农业生产不断下滑,矿山、大田庄、一般手工作坊等大量使用奴隶的部门无法维持运转,隶农制的积极影响也在经济急速衰退情况下被抵消。一方面上层结构的膨胀和腐化侵蚀着国家财富; 另一方面帝国又不断发行劣币,使物价大幅上涨,造成币制和物价混乱,正常经济生活无法运行。商品货币经济陷于崩溃,城市普遍衰落,内战和外族入侵又阻断了交通,贸易梗塞,城市经济更是一落千丈。自3世纪以后大土地所有者对帝国离心力日强。在社会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帝国东西部呈现出不同情况: 西部大领地迅速发展,经济衰落,城市几乎消失; 在东部由于爱琴海沿岸、小亚细亚、埃及和叙利亚等地经济仍有相当发展,城市商业仍然活跃。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在内外交困、在外族入侵和人民起义打击下灭亡,标志着古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终结,而东罗马帝国则逐渐演变成为封建制的拜占庭帝国。

☚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   马尔克 ☛
000038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