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移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移居》移居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于义熙四年戊申(408年)由山南之上京,遭逢火灾, 移居到南村。宋代李公焕有一本《笺注陶渊明集》,在《戊申岁六月遇火》一诗下注云: “按靖节旧宅,居于柴桑县之柴桑里。至是属回禄之变(火灾),越后年,徙居于南里之南村。”据此,移居大约在义熙六年庚戌(410年),诗人时年46岁。 二诗写于移居后不久。其主要内容是写迁居南村后喜得佳邻,与同志之士过从交往之乐。南村,在江西浔阳城下。 第一首起于移居之前,写他很早就有移居南村的想法但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风水好: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诗歌重点在写结邻,却反笔扑起,从非为其宅写起,可见陶公用笔平淡中有曲折。三、四句“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才说到欲居南村的真正原因:是听说那里有许多心性素朴、淡泊宁静之士,自己乐意与他们朝夕共处。素心人,据李公焕注,指颜延年、殷景仁,庞通等。所谓“数晨夕”,实即是说过日子,但着一“数”字要形象得多,意思也丰满得多:屈指互数,见关系之密切。 “数”从前之晨夕,如何度过; “数”今后之晨夕,作何生活。五、六二句说移居南村的愿望已经有好几年了,现在终于实现,“兹役”,即指移居这件事。“怀此颇有年”是总结前四句,说的都是想法; “今日从兹役”才是实写移居。 以下六句紧接着写移居以后的情况: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是承非为其宅说新居房屋不必求宽敞,只要能遮蔽一张床席也就可以了。敝庐,破旧的房屋,此指新居。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则是承“素心人”和“数晨夕”,说邻居们经常来访,在一起高谈阔论。谈在昔,议论往事,世事不入口也。邻曲,即邻居。作者有一首《与殷晋安别》诗,其中说: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知殷晋安(景仁)即为邻曲之一。 全诗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作收。意思是说和邻居们一起共同欣赏好文章,剖析其中疑难的文义。二句包涵着多层含义:非奇文不足以供欣赏,而既然欣之赏之,说明必有深切的体会,此为其一。非真正读书、认真思索者不会提出疑义,更不能析解蓄疑,此为其二。而村居析疑、抗言谈论,又说明陶渊明和他的友邻们不是优游笑傲之徒,而是一批有头脑、有见解的人物,此为其三。如此辩难析理,可见陶公并非真的不求甚解,只不过不去纠缠细节,不搞穿凿附会罢了。 《移居》移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这是第二首。前首言刚移居时,与邻居好友赏奇析疑。此首则写既移居后,与他们赋诗饮酒。二诗抒发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情趣的无限爱悦,对纯真友谊的无限珍视和留恋之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开篇用赋体平平而起,天成的诗句展现了极美的意境:在那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作者和友人们一起登高赋诗。清代张潮等人有同阅《曹陶谢三家诗》,其中评这首诗说: “起句韵极,靖节难到处,正在此等。”即是看出了这首诗起句的妙处。从开篇至“言笑无厌时”八句都是写邻里朋友之间交往的: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说互相招饮。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说农忙时各自回去耕作,一有闲暇彼此就互相思念;想念了就披上衣服登门访问,见面后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谈笑起来没有厌倦的时候。清代蒋薰在评《陶渊明诗集》时曾说: “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这几句即是如此。曰相呼,又曰各自归,又曰披衣互访,再曰相见言笑,不仅按时间、行为的先后顺序写出了活动的过程,而且用通俗的口语把邻里间频繁纯真的交往、亲密无间的关系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这种友谊写得愈是笃厚,交往写得愈是热烈,后边“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感慨才使人觉得是发自肺腑的。这种邻里友朋之间的过从之乐岂不是比什么都美好吗?乐之终身而不厌,千万不可舍此而去,写到这里,饮酒务农、不虚佳日的意思已经完整,最后却以“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作结,显得语意突兀。其实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张玉榖说: “后二句忽跟农务,以衣食当勤力耕收住,盖第耽相乐,本务易荒,乐何能久?以此自警,意始周匝无弊,而用笔则矫变异常。”(《古诗赏析》) 我们从陶渊明归田以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归隐后,有了一个新的生活天地。这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朴素的农村生活,他在下层社会找到了淳朴和真诚。所以他十分珍视。在艺术上也为我们展现出了平淡质朴的美。这些诗纯取白描,既不造声设色,更无雕琢粉饰。一首首田园生活之歌,如清溪流水,随物曲折;如白云在天,舒卷自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 “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这是更高的艺术境界。陶诗即是如此,这是陶渊明艺术手法高超、语言纯熟自然达到的一种境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