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五世纪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时代的伦理思想和学说。公元前12世纪至前6世纪,是其伦理思想的孕育形成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其有理论形态的伦理学说的产生发展时期。一般地把其后一段伦理学说的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城邦奴隶制繁荣时期,史称“希腊时期”;二是从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马其顿统治希腊时期,史称“希腊晚期”,亦称“希腊化时期”;三是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罗马统治时期,史称“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2—8世纪的“荷马时代”(又称“英雄时代”),随着古希腊由原始氏族制向城邦奴隶制过渡,人们开始了新的道德思考,主要表现为:在内容上,崇尚勇敢、智谋、正义等英雄美德。这涉及到后来伦理学研究的身体、情欲、利益、知识等与道德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尽管还很肤浅,且带有直接经验的性质,但恰是以后伦理思想的胚芽;在形式上,这时尚未有理论性的专著,只采取了如荷马史诗、赫希阿德叙事诗及稍后的抒情诗和伊索寓言等神话、文学的形式。这些萌芽状态的伦理思想,经过公元前7—6世纪著名的“希腊七贤”特别是泰勒士和梭伦的发展,在公元前6—5世纪的“自然哲学”中,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代表是毕达戈拉斯和赫拉克利特。他们的伦理思想虽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伦理倾向,从思想内容到路线方向都奠定了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初步理论基础。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城邦奴隶制进入繁荣时期。普罗塔戈拉适应当时奴隶主民主政治生活需要,提出“人是万物尺度”,把哲学眼光由自然转向社会和人自身,开辟出伦理学新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苏格拉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道德思考的成果,提出了“知识即道德”的伦理观,吸引了一批学者对于什么是美德、人生目的与最高道德理想,怎样才能达到至善等人们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使古希腊伦理思想趋于理论形态。热烈的探讨促进了古希腊伦理学的全面繁荣,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和体系。根据在伦理学基本问题上的主要倾向和思想特点,这些学派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三大派别。所谓两大阵营:一方是以德谟克利为代表,包括普罗塔戈拉,沿着赫拉克利特的方向,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奴隶主民主派立场出发,以物质利益说明道德现象,注重个人利益,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幸福;另一方是以柏拉图为代表,从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奴隶主贵族利益出发,否认道德同现实生活的联系,否认个人利益,排斥情欲与物质享受,夸大理性、知识对道德的作用,把至善和幸福推向来世。所谓三大派别:一是普罗塔戈拉派,由道德的相对性而否认道德一般性,肯定道德具体性,具有功利主义倾向,其极端就是昔勒尼派的唯感官快乐论;二是柏拉图派,由道德相对性而否认具体善,肯定一般善(至善),具有禁欲主义倾向,其极端是犬儒学派的全面禁欲论。三是德谟克利特派,介于以上两对立派别之间,倾向于普罗塔戈拉派,但强调理性作用和精神幸福。亚里斯多德总结并发展前人特别是以上三大派伦理思想成果,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幸福论的伦理学体系。他以“中道”为原则,既反对禁欲主义、也反对纵欲主义,主张理性节制下的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个人品行与政治需要统一。他是首先明确确立“伦理学”学科并写成伦理学专著的学者。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时期,由于奴隶制衰落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经常处于动荡危机中,伦理学便失去了整体繁荣和积极向上的生气。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根据时代需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他更强调心灵安宁,过淡泊的生活。早期斯多葛派继承了柏拉图伦理观,并发展了其中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因素和国家至上论,使伦理思想进一步与政治结合。古罗马时期,后期斯多葛派把早期斯多葛派伦理学的消极因素进一步发展,完全否认物欲,成为极端禁欲主义、消极无为的宿命论,超凡脱俗的神秘主义,最终与基督教伦理观合流。这时尚有生气的是卢克莱修所继承的伊壁鸠鲁幸福论。在总体上,以后期斯多葛派为代表的各种禁欲主义、宿命论占主导地位,它实际上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是整个西方伦理思想的源头,它包含了以后各种伦理学派别和思想的萌芽。这个意义上,以后各时期各派伦理思想,都是在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基础上的发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