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巴导弹危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巴导弹危机Cuban Missile Crisis1962年,美国U-2侦察机获悉,苏联正在古巴兴建旨在针对美国和加拿大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基地。经反复考虑,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仅在宣布决定之前的1个半小时,美国才将该意图告知加拿大政府。围绕着“是否应美国要求宣布加拿大军队处于战备状态”这个问题,加拿大内阁23日~24日展开激烈的辩论。经国防部长哈克尼斯批准,各有关部门秘密备战。但由于加拿大政府不满美国的古巴政策及自作主张的行为,又恐操之过急会激怒苏联,同时还想保持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因而迪芬贝克总理和外事国务部长格林迟迟不愿批准,一半的部长则犹豫不决。后因苏联船只再度靠近隔离区,迪芬贝克总理才批准处于战备状态。27日~28日,苏联被迫撤除布设在古巴的导弹,危机终告结束。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Guba daodan weiji美、苏就苏联在古巴设置的导弹基地问题发生的尖锐冲突,亦称加勒比海危机。1962年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采取冒险主义政策,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建立基地,以加强与美国进行争夺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发现。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演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监视下,迅速拆除和撤走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并下令武装封锁古巴,命世界各地美军进入戒备状态。随后,美军在古巴领海周围设置警戒线,拦截检查前往古巴的船只,集结庞大的部队准备参战。苏联实力不足,在美国的军事讹诈下退却,于27日、28日两次表示以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导弹为条件,接受美国要求。美坚持必须先撤走设置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然后才能提供对古巴的保证,避而不谈土耳其的美国导弹。经过私下密谈,10月28日和11月21日,苏联先后同意从古巴撤走导弹和伊尔28式轰炸机。美国遂解除封锁,危机基本平息。 ☚ 不结盟运动 南北对话 ☛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Guba daodan weiji美苏两国围绕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一事发生的激烈对抗。又称加勒比海危机。古巴革命胜利后,面临美国进行颠覆的威胁,寻求苏联的帮助。1962年7月,赫鲁晓夫采取冒险主义政策,以保卫古巴为由,下令秘密在古巴建立基地,布署中程导弹和伊尔28中程轰炸机,以便加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地位。此事迅即被美国发现。10月16日,美国决定封锁古巴。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要求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督下撤走设置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宣布美国武装部队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随后,美军在邻近古巴的佛罗里达等州集结庞大部队准备入侵,派遣海空军在古巴领海周围设置警戒线,拦截和搜寻进入隔离区的船只。苏联实力不足,在美国的战争讹诈下退却。27日和28日,赫鲁晓夫两次致函肯尼迪,表示愿意撤除导弹,条件是美国不入侵古巴和从土耳其撤走针对苏联的进攻性武器。美国坚持苏联必须先从古巴撤走进攻性武器,然后才能提供不进攻古巴的保证,避而不谈美在土耳其的导弹。经过较量,苏联将在古巴的导弹及伊尔28轰炸机撤出,美国结束了海上封锁,危机以苏联的失败而告终。 ☚ 不结盟运动 南北对话 ☛ 古巴导弹危机亦称“加勒比海危机”。前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而使美苏两国濒临战争边缘的一次对抗。 1962年10月,美国空军通过空中和空间侦察发现苏联正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并把进攻性导弹运入古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封锁古巴的决定,派出海空军追踪和阻止运送导弹的苏联舰只进入古巴,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肯尼迪总统和赫鲁晓夫总理多次交换信件后,美苏双方于1962年10月28日达成协议。苏联停止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在苏联撤走导弹和军事人员后,美国于11月20日宣布结束对古巴的封锁。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布置了伊尔28中程轰炸机和中远程导弹,美国通过U-2飞机在古巴上空侦察,发现并证实了苏联在古巴布置导弹。10月16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商讨对策,选择了对古巴进行封锁的行动方案,10月22日晚肯尼迪宣告,苏联正在古巴构筑导弹基地和部署导弹,他已下令对一切正在驶往古巴的进攻性军事装备实行海上“隔离”,加强对古巴本土的监视,从古巴发射的任何导弹都将被认为是苏联对美国的攻击。他宣布美国武装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呼吁苏联立即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除那些设置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24日上午,隔离生效。美国在古巴领海周围设置了警戒线,近百艘舰艇在空军和航空母舰的护卫下,拦截和搜寻驶往古巴的船只。面对美国的军事讹诈,苏联退却了。26日赫鲁晓夫致函肯尼迪,私下表示愿从古巴撤走导弹,但以美国解除封锁,并保证不入侵古巴为条件。27日赫鲁晓夫又发给肯尼迪一份公开信件,增加了要求美国撤出在土耳其的“丘比特”导弹的条件。肯尼迪仅就26日的私函作出答复,提出苏联在联合国适当的监督核查下从古巴撤走进攻性武器体系,并保证不再把类似武器体系引进古巴; 美国方面迅速撤销隔离措施,保证不入侵古巴。28日赫鲁晓夫复信肯尼迪表示已下令撤除苏联在古巴的核武器,并同意让联合国代表核实。11月 1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提出美国停止经济封锁; 停止一切颠覆活动; 停止从美国和波多黎各的基地上进行海盗式袭击; 停止侵犯古巴领海领空的行动; 撤除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等5点要求,并拒绝联合国对古巴核察。苏联立即派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到古巴施加压力,迫使卡斯特罗同意在30天内拆除42个发射台和撤走伊尔-28重型轰炸机。11月8日至11日,苏联从古巴运走42枚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美国“船靠船的观察”。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取消封锁,古巴导弹危机基本平息。 ☚ 世界气象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 ☛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夏季,苏联将导弹秘密运进古巴。8月29日,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了苏联在古巴建立的萨姆导弹发射场。肯尼迪政府随即派出海空军封锁古巴,并集结丁庞大的登陆部队,同时命令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进入戒备状态。面对美国准备一战的强硬姿态,11月21日,赫鲁晓夫同意在30天内撤走轰炸机和导弹,美国也终止了海上封锁。随后,美国飞机和舰船对苏联撤走战略武器在公海上进行监察。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苏美在争夺拉丁美洲势力范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在力量对比上美国居于优势。这同时也表明苏联走上了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争霸的道路。 ☚ 日本北方四岛问题 两伊战争 ☛ 古巴导弹危机亦称“加勒比海危机”。美、苏两国因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而在加勒比海地区引发的严重对峙的紧张局势。从1962年7月开始,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将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运往古巴。10月14日,美国在空中侦察中发现苏联正在将进攻性导弹运往古巴,同时古巴圣克里斯托瓦尔附近正在构筑导弹基地。22日,肯尼迪政府在商讨对策后,宣布武装封锁古巴,下令美国海军检查所有进入古巴的船只,并强迫载有进攻性武器或导弹引爆装置的苏联船只停船或返航。同时,命令武装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国际局势极度紧张,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美、苏两国首脑通过信件商谈,10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同意在适当的监督和检查下拆除和撤走在古巴的导弹,肯尼迪总统则保证美国不入侵古巴。11月8—11日,苏联从古巴运走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美国军舰“船靠船的观察”。11月20日美国宣布取消对古巴海面的封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