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概述
壮族地区开发较早。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活动,最早的居民为百越族西瓯、骆越人,他们都是壮族的祖先,不仅使用各种石器工具进行栽培水稻等原始农业耕作,同时还驯化和饲养狗、猪、牛、马等动物,建筑独特的“干栏”住宅。
秦朝,统一岭南,开凿灵渠,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从此壮族地区成为祖国的重要部分。岭南地区物产丰富,有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等,均为中原商人乐于采购的物品。当时桂林,布山(今贵港市),苍梧等是货物集散地。合浦为对外贸易港口,汉代与东南亚各地商人贸易颇为频繁。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止,北方汉族纷纷南迁进入广西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壮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时期,推行屯田制,积极开垦农田,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著名的桂管布,远销京城,铜器铸造业亦甚著名。广西铜鼓形体多样,为西南各省之冠。修治运河,注重航运,密切与中原地区的物资交流。宋元时期,是壮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农业品种增多,牛耕已在桂西北推广,农产品自给有余,畜牧业很发达。饲养的牛马较多,有力地支援南宋政府的军马所需。坑冶业、纺织业、陶瓷业、酿酒业、造船业等都有较大的发展,当时广西著名的邕州横山寨、永平寨和钦州等三大博易场,与周边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均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明清时期,是社会经济大发展时期,具体表现:❶政府奖励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工程,陂塘遍布各州县,开发地下水,引泉灌溉,粮食产量增加,尚有余粮可供调出。甘薯、玉米等旱地作物的试种和推广,对山区人民大有帮助。
❷清代手工业发达,武鸣、忻城等地生产壮锦,钦州产紫砂陶器,容县造纸业,融安、都安等地产绵纸,铸钱业也比前代有较大发展。
❸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壮族地区,使壮族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光绪年间先后有龙州、梧州、南宁等地辟为通商口岸,洋货充斥,打击民族工业。受洋务运动影响,壮族地区亦热衷于振兴实业,以特殊优惠吸引华侨资本,收效良好。清末华侨到广西投资者不少,如叶恩和刘义任集资三百万元,创办振华公司,开采银矿,兴办银行和轮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