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Gudai yindu
古代印度系指今天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汉代称之为“身毒”或“天竺”等。唐朝玄奘在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改译为印度,沿用至今。古代印度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著名的腊玛古猿的化石就是在这里问世的。印度次大陆出土过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一般认为达罗毗荼人是这里最早的文明创造者,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现是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上的成就。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掘了哈拉巴文化——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两座城市遗址,证明了哈拉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手工业、农业、商业达到了较高水平。约公元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文明突然衰亡,原因未祥。约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从此印度历史进入“吠陀时代”(因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献《吠陀》而得名)。吠陀时代是雅利安人氏族制度解体向国家过渡的军事民主制时代。雅利安人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也产生了奴隶制。种姓制度主要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4个等级构成。而婆罗门教又为种姓制度蒙上了神圣的色彩。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南亚次大陆城市国家普遍发生,较大的国家有16个,故曰该时期为列国时代。此间,印度次大陆动荡不安,意识形态领域内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佛教在各种思想流派的争鸣中应运而生。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他29岁出家修行,7年后自称得道,创立佛教,传教凡40年,80岁去世。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苦、集、灭、道四谛,实际上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烟。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国入侵印度,曾把印度变为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侵入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5年被迫撤回巴比伦。恒河流域摩揭陀的难陀王朝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324年,出身孔雀宗族的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定都华氏城。至阿育王统治时,他一方面使用武力拓疆辟土,另一方面大力宣扬佛法教义,把佛教徒派往国外,使佛教走向国际化。孔雀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帝国。统一帝国瓦解后,次大陆的奴隶制也开始解体,印度次大陆又陷入长期分裂状态。1世纪,贵霜帝国吞并了印度北部大部分领土。迦腻色迦统治时代,大力倡导佛教,并向外传播。贵霜地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东西方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世纪,贵霜帝国分裂为若干小国,直至4世纪笈多帝国重新统一北印度。 (吕殿英)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顶端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