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红斑
口腔红斑系指发生在龟头、口腔粘膜的病变,范围清楚,呈光亮鲜红色的天鹅绒样病变,过去多称为增殖性红斑或Queyrat增殖性红斑。本病不包括炎症性红斑,常为癌前病变或是癌。
红斑好发于颊粘膜,牙槽嵴、舌腹,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别,中年以上较多,依据临床不同的表现分为:
❶均质型红斑: 一般为黄豆大或蚕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斑块,界限清楚,鲜红的边缘,表面光滑、质软,不高出粘膜面,疼痛不明显。
❷间杂型红斑: 即有散在白斑点的红斑,此型最常见于舌及口底粘膜,红斑不如均质性鲜红,白斑点形状与散在情况均不规则,是否由白斑转变而来尚不明确。
❸颗粒红斑:此型较多见,边缘不规则,稍高于粘膜面,红斑表面不光滑有颗粒样微小结节,触诊非常柔软,界限清楚,病变可发生在口腔各部,但以龈、颊、腭部多见。临床上对于无症状的红斑,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应注意与轻度或慢性白念珠菌感染相鉴别,故应作涂片和培养以便明确诊断。活体组织检查: 绝大多数为不全角化,上皮增生表现为钉突增大伸长,结缔组织乳突层高,毛细血管充血及淤血,炎症细胞浸润。均质红斑大多为上皮非典型增生或部分为原位癌,而颗粒性红斑大多表现为癌。诊断明确后,应手术切除,并且要注意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