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渴

口渴

渴(~水;害~;燥~;解~;消~;止~)
干燥,需要水分:干渴 枯渴
渴而欲饮:枯喉
唇干思饮:渴吻
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 唇焦舌干 唇干口燥 口燥喉干 喉焦唇干 干喉焦唇 唇干舌燥
炎热干渴:热渴
非常干渴:焦渴 舌敝唇焦 舌敝唇枯 舌干唇敝 舌干唇焦 舌焦唇燥 罢口敝舌 敝舌焦唇 布唇枯舌 喉干舌敝
干渴得利害:燥急

另见:吃 喝 感觉

☚ 饥饿   饱 ☛

口渴

渴之俗称。详渴条。

口渴thirst

系口咽干燥欲喝水的感觉,为人共有的普通感觉之一。但食盐过多或食物过于干燥,则食后饮水欲强烈,且饮水量大、次数增多;高热、出汗亦明显口渴、欲饮;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则口渴强烈,并难以克服;消化道疾病吐泻大量失水也强烈口渴。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口渴,除补充水外,尚需针对病因治疗。

口渴

口渴

口渴是指口中干燥,喜饮水浆,饮不止渴,或渴不多饮或口干不欲饮的病证。
病名考证
口渴见《慎斋遗书》。《内经》称“渴”。《伤寒论》所称之“消渴”是指口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诸病源候论》称“渴病”。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辨证上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以口渴与否,饮水多少,喜热饮或冷饮作为病位在表在里、病性属寒属热、疾病是虚是实的重要鉴别之一。《伤寒论》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作为温病的诊断依据。饮病以“欲饮水”为疾病向愈的预后转归标志。张景岳把“渴”列为十问之一。
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感受外邪,入里化热,或脏腑内热,或多食咸味等都可以引起口渴。历代医家各有发挥: 巢元方主热伤津液,《诸病源候论·渴病候》:“若脏腑因虚实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渴也。”并指出饮酒太过,或金疮、产后失血等也能致渴。赵佶主阴虚,《圣济总录》卷五十九:“人因劳伤府藏,或大病后未复,荣血不足,阴虚于内,则生内热,热则津液燥少,故渴而引饮。”刘完素主燥热和津亏,《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夫燥渴之为病也,多兼干热。”又“如病寒吐利,亡液过极,则亦燥而渴也。”朱丹溪主里热,《丹溪手镜·渴》:“渴,热也,在里也。”朱棣主胃热,《普济方·胃热渴》:“夫胃气实则生热,热则土气内燥,……故渴而引饮。”李梃主暑,《医学入门》:“夏月大渴好饮者为暑。”唐容川主瘀血,《血证论·瘀血》:“瘀血在里,则口渴。”归纳起来以下几种较为常见:
热邪炽盛: 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热; 或肺胃素有蕴热,热灼津伤,发生口渴。
阴亏津少: 大病久病之后,或汗下太过,损伤津液;或失血过多,汲取胃津自救;或阴虚火旺,虚火煎灼,均致津少而口渴。
脾虚痰湿中阻: 脾虚不能转输津液;或脾虚不运,积湿生痰,痰湿阻滞,津液不能上承,发生口渴。
瘀血阻络: 跌打损伤,或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络,津液不能循经上布于口,发生口渴。
阳虚水不化气: 肾阳不足,气化不利,肾水不能上济,故见口渴。
口渴的分类,一般按起病情况,分为暴渴和久渴两大类。
病证鉴别
口渴应与消渴鉴别: 渴与消渴本为二病,始于《内经》。但古代文献口渴与消渴时有混杂而论者,如《伤寒论》以口渴小便不利能消水者,亦称消渴。口渴为津液耗伤,或津液不能上承,小便少; 消渴多为水谷精微从小便而泄。症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味甘量多,如脂如膏,故不难鉴别。天暑,或劳累汗出,偶见口渴,饮水渴止者,是正常生理需要,非属病态。
辨证要点
暴渴起病急暴,多为外邪化热伤津,初起多属实证热证;久渴起病缓慢,多由内伤阴虚,阳不化气,或痰湿血瘀中阻,津液不能上承而致。但暴渴有因津液大伤而致者属虚; 久渴因瘀血痰湿阻滞而致者多属实。口渴而有外感症状,邪热内传而出现者为外感口渴,多属暴渴;内伤饮食,劳倦久病而出现口渴者为内伤口渴,多属久渴。《内外伤辨·辨渴与不渴》:“外感风寒之邪,三日已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渴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渴,是邪气在血脉中有余故也。初劳役形质,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以其心火炽,上克于肺金,故渴也。” 内伤口渴若喜冷饮,则属实热,喜热饮则属中寒。《景岳全书·传忠录》:“凡内热之甚,则大渴喜冷冰水不绝而腹满便结,脉实气壮,此阳症也。凡口渴喜热不喜冷者,此非火症,中寒可知。”
治疗原则
暴渴以实热为主者,治宜清热泻火;津伤脉虚者,治宜清热生津养液;大失血为主者,治宜补气养血;久渴以阴虚为主者,治宜滋补阴液,阳虚为主者,治宜温阳补肾;瘀血为主者,治宜活血化瘀;痰湿为主者,治宜健脾化痰利湿。
口渴,渴欲饮水,宜少少与饮之,不宜暴饮过量,当防水停饮聚为害。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咸食。

☚ 下消   暴渴 ☛

口渴

口渴

口渴是人需求饮水的欲望。口渴的感觉是由于机体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兴奋下丘脑腹侧正中部口渴中枢所引起。人体体液约占总体重的60%,组成体液的成分绝大部分是水。在气温和湿度适中的环境下,进行轻度工作时,每天最低的需水量每公斤体重成年男性约30ml,成年女性约25ml。一个健康成人失水仅为其体重的2%时,即能引起口渴。老年人的口渴感常较青壮年迟钝,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的一个发病因素。
口渴的原因可分为伴有多尿与不伴多尿两类。伴有多尿的口渴可见于糖尿病、尿崩症、失钾性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21-羟化酶缺陷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失盐型)、精神性多尿、癔病、应用大量利尿药等。不伴有多尿的口渴可见于:大量出汗;持续的限制饮水;发热;剧烈呕吐或(及)腹泻;大量体液渗漏入浆膜腔(如肝硬变腹水形成、急性渗出性胸膜炎等);急性大出血后;食盐过多等。

☚ 口干   多涎 ☛

口渴

口渴

口渴是口渴欲饮或是无论怎样饮水也不能解渴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引发本病的原因为,上行隆和赤巴功能紊乱,造成培根和津液减少,口中干燥;或饮酒过多、食盐过量,使培根与赤巴偏盛;或在炎热时疲劳过度等。口渴分隆、赤巴、培根、聚合、精华耗损所致5种。口渴的总症状是口舌及咽喉干燥、饮食不振、吮舌、声嘶、多饮而不解渴。其中隆所致症,头晕、失眠、面颊疼痛、鼻无嗅觉、舌不知味;赤巴所致症,体内灼痛、口苦、口臭;培根所致症,口发涩、消化不良、饮食不振;聚合所致症,具有以上诸症症状。凡是能治疗隆、赤巴病之方剂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外用凉水洗浴全身,内用十味舵手剂加獐牙菜、波棱瓜子、止泻木共研细末泻下。饮食起居,身处凉处,雨水调蜂蜜作饮料,粗面、白糖用蜂蜜调和为食。特别是隆所致症,进食红块糖调奶酪;赤巴所致症,内服中尼大戟、葡萄干、白糖研粉泻下;培根所致症,用山豆根汁引吐,小檗皮、白糖、蜂蜜配作饮料;聚合所致症,用五业催吐法进行引吐,多饮白开水;精华耗损症,用肉汤、奶子等滋补品补养。方药,将砖块烧红后投入水中,取清汁内服;芫荽子煎汁与白糖、蜂蜜调和内服,能消除口渴诸症。或者余甘子、芫荽子、鸭嘴花加白糖共研细末,用蜂蜜水送服。饮食起居,忌食引起血及赤巴、隆偏盛之食物。在凉爽房子、月光、林间、草地等环境中养病,不宜过多说话。渴甚者,先多饮雨水解渴,然后针对隆、赤巴、培根等病因进行施治。

☚ 食欲不振   呃逆 ☛

口渴kǒu kě

thir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