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叠山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叠山集 叠山集诗文别集。宋末谢枋得作。枋得号叠山,故名。其集凡十六卷,计诗三卷,文十二卷,附录一卷。有影印明刘隽刻本。 ☚ 遗山先生集 文山先生全集 ☛ 叠山集 叠山集一作《宋谢文节公集》。诗文别集。十六卷。宋谢枋得撰。据元人李源道于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所撰《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枋得有杂著诗文六十四卷,翰林学士卢挚为之序。其后,此集以屡经兵燹,存者无几。枋得里人黄溥乃采辑遗佚,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刊刻。凡十六卷,卷一、卷二为诗,卷三为诗、词,卷四至卷一五为文,卷一六为附录。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黄齐贤为重刻。1934年,商务印书馆据嘉靖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续编,是为今日的通行本。此集,嘉靖(1522—1566)中尚有知广信府事揭阳林光祖所刊二卷本,亦出黄溥本,然所收诗文篇数,与嘉靖本互有增减。明神宗万历(1573—1620)中,御史吴某据林本重刻于上饶,为十六卷,编次与林本有别。清圣祖康熙(1662—1722)中,弋阳知县谭瑄重订此书,为五卷;《四库全书》收入此本时,删去其中《贺上帝生辰表》、《许旌阳飞升日贺表》、《蔡氏宗谱序》十馀篇。清穆宗同治五年丙寅(1866)有皖江六卷刊本,卷一为书,凡十三篇,较《四部丛刊》本多《与李梅臞书》一篇。卷二有序八篇,较《丛刊》本多《蔡氏宗谱序》一篇,少《程汉翁诗序》一篇;有记六篇,较《丛刊》本多《辛稼轩先生墓记》,易《丛刊》本《宋辛稼轩先生墓记》之题为《辛稼轩先生祠记》。卷三、卷四收各体文八十三篇,较《丛刊》本多二十二篇,而《四库全书》本删去的《贺上帝生辰表》、《许旌阳飞升日贺表》,即在其中。又此本卷四有《碧湖杂记》七则,《丛刊》本无。卷五收各体诗九十首,较《丛刊》本多十九首;收词一首,与《丛刊》本同。卷六为附录,较《丛刊》本互有增减。 ☚ 萧冰崖诗集拾遗 仁山集 ☛ 叠山集诗文集。南宋末谢枋得(1226—1289)撰。十六卷。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进士,宋末曾任江东制置使。京城临安破后,起兵卫饶州、信州,兵败弃家入闽,后被胁迫入燕京,绝食而卒。枋得为人豪爽,性好直言,平生著辑有《易》、《诗》、《书》三传,《四书解》,杂著、诗文六十四卷,大都散佚。黄溥慨其散逸,多方采辑,得其部分诗文,编厘为十六卷, 初刊于景泰五年 (1454),再刊于嘉靖十六年(1537)。卷一为七言绝句三十二首,卷二为五言律诗六首,七言律诗十八首,附他人送行、挽诗九首,卷三为五、七言古体诗十五首,词一首,凡诗三卷八十一首。文十二卷,书、序、记四卷二十一篇,墓铭、说、跋二卷六篇,启、启状,二卷三十四篇,札、青词、颂、表二卷八篇,疏、文二卷十七篇,凡八十六篇。卷十六为附录,载上枋得书及列传、碑、祭文等八篇。其诗浅白流畅,无雕饰之痕,《七绝·觅茶》:“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扣柴门觅一茶”,清新晓畅,颇具风情。其文也光明磊落,卓尔不群, 《却聘》一书,流传不朽,虽乡、塾童孺皆能诵而习之。有《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嘉靖十六年刊本,前有明刘秀景泰五年(1461)序、目录,后附黄齐贤嘉靖重刊序。另有《四库全书》本,作五卷,所收也有异。 叠山集 《叠山集》5卷。收诗歌和散文等。其文内容富博,法度谨严,是南宋末年散文大家。有《四库全书》本。 ☚ 谢枋得 谢叠山先生文集 ☛ 叠山集 《叠山集》16卷。《四部丛刊续编》本。 ☚ 谢叠山先生文集 刘辰翁 ☛ 《叠山集》die shan jiA Collection of Mountain over Mountain→谢枋得 (Xie Fangd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