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学法Faxian jiaoxue fa
教师提供适于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使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并培养提出问题和探索发现能力的方法。“发现”一词作为教学用语始于19世纪德国第斯多惠。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积极倡导此法,他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运用发现法能使学生:
❶亲自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产生兴奋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
❷掌握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❸能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更好地理解、掌握和保持学习内容,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为:
❶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物;
❷将所得的片断知识形成假设;
❸从假设上升到精确的概念;
❹将概念转化为能力。运用发现教学法的一般要求:
❶缩短原发现的过程;
❷简化原发现过程中出现的启示期的思维过程;
❸把原发现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可能性,精简为少数几个主要的选择;
❹考虑学生智能的高低、学习材料的难易以及学习时间是否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