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切秘密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切秘密语一作“切语”或“反语”、“切口”等,即运用反切注音原理构成的一种主要隐语行话形态。作为传统语文学注音方法的“反切”的原始,通常有多种说法,如认为系三国时魏国的孙炎 (叔然) 始创,或认为始于后汉服虔、应劭等人,也有的认为产生汉字之际即已产生了反切,纷纭不一。但无论“反切”注音法始见于何时、何人,汉魏时民间已广泛流行反切秘密语了。《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载:“童谣曰:‘诸葛恪,芦苇单衣篾钩落,于何相求? 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冈’也。”《古小说钩沉·甄异传》:“此鬼无他需,唯啖甘蔗,自称高褐,主人因呼阿褐。或云: 此鬼为反语,‘高褐’者‘葛号’。邱垅累积,尤多古冢,疑此物即其鬼也。”清顾炎武《音学五书》云:“齐武帝永明初,百姓歌曰:‘陶郎来’。言唐来劳也。‘陶郎’为‘唐’,‘郎陶’为‘劳’也。”“反切”注音系正音之需,反切秘密语则在于遁辞隐义。唐宋以来,反切秘密语一直在各地民间广泛流行,而且因方言关系产生许多地域差异。就现代学者调查所见,即有捻语、徽宗语、洞庭切、燕子语、八音摄等多种名目,皆因方言音韵而异。在实际运用中,为使反切秘密语防止说漏,又有顺说与倒说、硬口儿与软口儿以及三字反至七字反的多字反等多种手段。顺说,是先说上字切音后说下字切音,倒说则反之。顺说的快慢直接影响声调,倒说的切语上字均读轻声。硬口儿与软口儿,系因虚字的切音处理方式而异。硬口儿,无论实词、虚字及什么声调,均上下字组合切拼。软口儿,则是照用轻声虚词本字而不切拼成新的读音。多字反比较繁琐复杂,多见于语言游戏。反切秘密语运用一定定则改变读音来遁辞隐义,规律性强,易学易运,汉语基本词汇大都可用此来传达。即如赵元任《反切语八种》所说:“最有系统,在音韵上也最有意思的是用反切的秘密语。……反切语都是比较的有规则的,只要知道他的附加声、附加韵、声调用法,跟遇特别情形时变化的条例,就可以碰见字都会说了。”但是,有时难以准确区别同音异义字词。 反切秘密语中国民间秘密语之所以具有“切口”、“反切语”之类别称,是因为民间以“反切”这种语音学方法创制、构造的秘密语历史较长,所用较广,乃至使之成为中国民间秘密语的一个泛用别称或通用名了。《江湖切要》、《江湖通用切口摘要》、《切口大词典》等专书所收秘密语并非都是以“反切”方式构造的,其原因即于在此。 软口儿倒说之例 (接上例文章): 以反切方式构造民间秘密语,就所存文献见知,当以明代为流行一时。如明风月友《金陵六院市语》所载之“自身而言:‘撒楼’者,头也”;“自称呼言: 老妈儿为‘波么’”。其“撒搂”与“波么”即以当时当地“头”与“妈儿”的读音音节反切组合而成。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委巷丛谈》载:“杭人有以二字反切一字以成声者,如以‘秀’为‘鲫溜’,以‘团’为‘突栾’,以‘精’为‘鲫令’,以‘俏’,为‘鲫跳’,以‘孔’为‘窟笼’,以‘盘’为‘勃兰’,以‘铎’为‘突落’,以‘窠’为‘窟陀’,以‘圈’为‘窟栾’,以‘蒲’为‘鹘卢’。”又如明代江阴人氏李翊于《俗呼小录》 中亦记载:“‘精’谓之‘鲫令’,‘团’谓之‘突栾’,‘孔’谓之‘窟笼’,‘圈’谓之‘屈栾’,‘蓬’谓之‘勃龙’。”两书所载同一“圈”字,反切语一为“窟栾”,一则为“屈栾”,以今音判断则“屈栾”为是。至于“窟栾”,或为笔误、刻误,或为其时其地方音所致,有待详考。而由此可知明代以反切制秘密语,已为常见之事,乃至以收录方言俗语为本的《俗呼小录》亦将之收入,并可为民间秘密语兼为俗语之属的又一分类学佐证。然而,上述已远非明代一代所流行之秘密语,却是唐宋之遗制。据钱南扬先生考案: 明徐渭《南词叙录》 云:“唧溜,精细也。”字作“唧”。无名氏眉批云:“是便利之意。孟郊有‘不唧溜钝汉’之语。”可见是唐人语。宋无名氏 《百宝总珍集》卷一“青云”云:“若颜色唧伶。”唧伶,也即是“鲫令”,可见是宋人语。又,“杂嗽”为骂,见于 《金陵六院市语》及《行院声嗽》,其中的“马”字,当是“骂”字之误❶。由是可断。 至近、现代,反切秘密语则进一步盛行于民间各种中下层社会群体、集团,而且又因各地方言语音差异,所流行的反切秘密语亦花样颇多,各地多有区别。据容肇祖、赵元任、陈志良等人的调查与研究所见,主要常见有如下诸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