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冒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冒进 反冒进指周恩来、陈云等1956年提出的反对经济建设中急躁冒进倾向的斗争。由于1955年下半年不适当地批判了右倾,并对我国建设速度问题提出了一些超过实际可能的设想,因而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1)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力不从心。1956年夏,将“一五”计划期间的基建项目由原定694个猛增为800多个。基建投资竟比上一年增长71%。这就超过了财政收入和生产资料增长的速度。(2)农业生产贪多求快,急于求成。农业纲要40条公布后,生产计划指标一再加码,粮食由原定增长1.7%改为9.1%,棉花由原定减少1.3%改为增长18%。(3)各项事业齐头并进。1956年职工工资总额比上一年增加约27亿元,农贷增加了20.3亿元,银行信贷出现差额,被迫过多地动用历年结余款项。1956年国民经济中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急躁冒进倾向出现不久,周恩来和陈云就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提醒全党注意纠正这种偏向。1956年6月15日至30日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向大会提出了几个经济工作的主要报告,认为克服急躁冒进倾向是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6月20日,《人民日报》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意见,发表了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重要社论,批评了冒进的错误。与此同时,周恩来、陈云等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扎扎实实地纠正冒进倾向。周恩来多次召开国务院扩大会议,修订计划,压缩了工农业生产主要指标,将原定的1956年工业产值增长21.7%,降为增长19.7%;粮食由增长9.1%,降为增长8.4%;基建投资由原定的170亿元压到147亿元,最后减为140亿元。此外,党中央还根据陈云的建议,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克服由于急躁冒进造成的经济生活和财政信贷的困难。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力措施,曾经一度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很快被纠正,国民经济计划重新建立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 新三反 冒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