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流浪汉小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流浪汉小说西班牙16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反映流浪汉生活的小说。一般用自传体或回忆录体裁写成。小说以破产者和下层平民为主角,通过对主人公流浪汉生活的描绘,抨击了某些社会现象。所以又称“饥饿史诗”或“消极抗议的文学”。1554年在西班牙出版的《小癞子》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流浪汉小说。18世纪以后,流浪汉小说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影响深远。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一种小说类型。始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主人公多为城市下层失业者,以其流浪生活及遭遇为线索,串连各种社会画面,广泛反映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时代的现实生活。具有语言通俗流畅、笔调幽默辛辣、人物性格突出等特点。因从下层人物角度观察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故具有一定的积极思想意义。《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又译《小癞子》(1554))为其开创作和代表作。它描写小癞子因家贫,自幼出外谋生,先后侍奉过瞎子、教士、绅士、神父、公差等人,最终靠不义行为致富的故事。此后,这类小说盛行欧洲,对塞万提斯、笛福、菲尔丁等人的创作均产生了影响。17世纪下半叶,趋于衰落。 ☚ 堂吉诃德 英国·爱尔兰文学 ☛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La novela picaresca流行于16、17世纪的西班牙小说。它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主要以流浪汉的生活遭遇为题材。16世纪中期因西班牙经济渐趋衰落,致使大批城市手业者破产失业和农村经济的解体,农民沦为无业游民,浪迹天涯,依靠个人的智慧谋求生存。他们的生活活动不受道德标准的制约。对待现世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一切顺从“天命”。这类小说惯用自传体形式,以流浪汉生活为主线,突出人物的性格描述,把他们欺骗、偷窃、恶作剧的行为与广阔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哀叹社会的不公平和人生的辛酸。抨出败落的贵族阶级和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当时广为流传的流浪汉小说有《小癞子》和《阿尔法拉契人的古斯曼》等。这类新兴小说是后世欧洲小说发展的先河。尤其是它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和人物描写,产生过久远的影响。 ☚ 熙德之歌 乔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