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反义词词典︱凡例 凡例 一 本词典共收反义词4039组。 二 收入本词典的反义词按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较一致的看法,即音节相同、词性相同、范畴相同、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即使意义相反或相对,但音节不同、词性不同、范畴不同的不收,如“革命”和“反革命”、“金属”和“非金属”、“快”和“缓慢”(音节不同),“前进”和“落后”、“光辉”和“黑暗”(词性不同),“高大”和“愚蠢”、“长”和“窄”(范畴不同)。 三 收入本词典的包括离合词、短语词和部分具有反义关系的专科术语。 四 本词典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条目首字不同者,按首字音节顺序排列,首字相同者,按第二字音节顺序排列,首字和第二字相同者,按第三字音节顺序排列,以下依此类推。 五 每组反义词用←→表示反义关系。 每个词条,均标注汉语拼音、词性,并加以简要的注释。 本词典的释义着重该词在这组反义词中的意义,并非是对这个词的整个解析。 词典前面的词条目录,不包括互见条的词目。 如“进步←→落后”,就没有再列“落后←→进步”(见××页)。 六 例句主要选自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名著,部分选自现行(八十年代)小学、中学语文课本,古代和外国的文学名著。 说明本词典所收的反义词,它们的反义关系,在古代和外国都有它的源流关系,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古今、中外通用的(有发展、变化和特殊的除外)。 这是因为人类的逻辑思维古今中外基本一样的缘故。 如“大←→小”、“美←→丑”、“光明←→黑暗”等,古今中外一般都是看成反义词。 七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只有篇名,没有作者名,因此我们仅注明小学《语文》第×册,然后接写篇名。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有作者名,一律写作者名和篇名;有些文章没有作者名的,写法同小学语文课本。 引自古代作品的,除先秦典籍、总集、类书等,不标作者名外,均注明作者名和所在朝代名,如清·刘鹗:《老残游记》。 个别作者不详、作者所处朝代不详的,也不标朝代名或作者名。 现代、当代作者不标朝代名。引自外国文学名著的,不标译者名,但标明原作者名和所属的国别,如〔苏〕高尔基:《母亲》。 标注国别,均用首字,如〔苏〕为“苏联”,〔美〕为“美国”,〔日〕为“日本”等。 极少部分没有标注作者名和篇名的,是本词典作者自造的例句。 标有◇的是词的比喻、引申用法。 八 例句与例句之间空一格。 例句中的反义词下面用着重点号标示。 九 义项和词性是反义词编组的根据。 一个词有多种词性的,分别组合反义词,如“公←→母”(形容词),“公←→婆”(名词)等,不作“公←→母、婆”。 一个词有多种意义的,能合在 一起的尽量组合成一组反义词,如“浅←→深”,不因它们有五对不同的意义而分列五组反义词。但有的合在一起,义例容易混淆的,就分别组合成几组反义词。 如“开←→拢”、“开←→停”、“开←→阖”、“开←→关”、“开←→败、谢、落”、“合←→开”等。 十 词和词的反义关系错综复杂,尽量将一个词同 一义项的反义词组合成一组,如“沉着←→惊慌、慌张、慌忙、紧张”,“稀疏←→细密、繁茂、密集、浓密”。 但有的就要分散在各组反义词里,如“生疏”分散在“熟识←→陌生、生疏”、“熟习←→生疏”等组中,“兴盛”就分散在“衰败←→发达、兴盛、昌盛”、“衰落←→兴旺、兴盛”、“兴盛←→衰亡、灭亡”等组中。 |
☚ 反义词词典 反义词词典︱后记 ☛ 00010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