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双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双燕 双双燕词牌名。始创于南宋史达祖。因咏双燕,故以为名。双调九十八字,上阕五仄韵,下阕七仄韵。参见“常用词谱”类。 ☚ 扬州慢 陌上花 ☛ 双双燕 双双燕首句为一、二、一特殊句式,中间两字相连,领字例用去声。 ☚ 扬州慢 宴山亭 ☛ 双双燕 双双燕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为名。《词律》卷一四列吴文英一体。《词谱》卷二六列史达祖“过春社了”一体,双调,九十八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又列吴文英别体一种,上片九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 劝金船 双头莲 ☛ 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2〕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3〕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4〕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5〕 芳径,芹泥雨润。〔6〕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7〕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8〕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9〕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10〕 〔1〕词题“咏燕”,是史达祖咏物词中受后人推崇备至的杰作。《双双燕》词调,作者自度曲,双调,九十八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屡试不第,长期游幕,后倚太师韩侂胄为堂吏,掌文书,一度颇有权势。韩侂胄北伐失败,主和派发动政变,诛韩侂胄,史达祖受株连,黥刑,死于流放地。词史对史达祖评价甚高,其以咏物见长,摹写物态尽态极妍,且声韵圆转,字琢句炼,艺术价值较高。有《梅溪词》,存词一百一十二首。 〔2〕“过春社”三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约在春分后、清明前。度,揣度、打量。燕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时去,三句写春社时燕子飞来,打量帘幕中间,去年的旧巢积尘而冷落。 〔3〕“差池”二句:差(ci)池:形容燕飞时尾翼舒张不齐的样子,指飞来。相并,成双栖息。二句写燕子成双飞来,试着飞入旧巢栖息。 〔4〕“还相”二句:还相,四面观察。还,同“环”。藻井,用木方架成井形的天花板,上绘彩色水草图案。软语,温柔的轻声呢喃。二句写双燕在旧巢中四顾雕梁和彩绘天花板,又呢呢喃喃商量不停。 〔5〕“飘然”二句:飘然,轻快的样子。红影,花影。二句写双燕轻捷地飞出掠过花梢,翠色燕尾分开红色花影。 〔6〕芳径:散发花香的小径。芹泥雨润,雨后湿润的生长芹草的泥。意为双燕飞过花径,衔泥做窝。 〔7〕“爱贴地”二句:燕子贴地飞是贪玩,争飞是相比。二句描写双燕衔泥时的姿态,互比轻快和俊俏。 〔8〕“红楼”二句:归晚,黄昏归来。暝,朦胧不清。二句写燕子黄昏时回到红楼,尽情饱览柳色转暗和花影朦胧的景色。 〔9〕“应自”二句:栖香,栖息香甜。芳信,闺中女子的书信。二句写衔泥做巢的燕子劳作后睡得香甜,忘记了传递远方给闺中女子带来的书信。 〔10〕“愁损”二句:翠黛双蛾,古代女子以翠黛(青绿色)画眉,以描成如蛾之弯曲细长为美。这里以美人之眉愁损,喻闺中女子的愁苦。二句写由于双燕忘却传书,使盼望来信的闺中女子愁损双眉,独凭栏惆怅。 这篇咏物词刻画春燕的神态和内心活动,精工细致,活灵活现。上片写寻巢,描写了飞来、寻旧巢、打量、欲住、试入、“相并”之后,又经过“还相”、呢喃不休的商量,然后飘然飞去衔泥补窝。下片写衔泥,芳径花香,贴地争飞,留连春光,黄昏双栖,香甜入梦,摹写了双燕活泼的特点和相伴的快乐;然后笔锋陡转:它们双飞双栖却忘了传信,使得闺中人愁损双眉,惆怅凭栏。双燕之乐与思妇之愁恰成对照。明卓人月《古今调统》称此篇“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清王士禛《花草蒙拾》说:“仆每读史邦卿之咏燕词……以为咏物至此人,巧其天工矣。” 双双燕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残叶暗飘金井。问燕子归期未定。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 香径,芹泥犹润。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几多恩怨,絮彻杏梁烟暝。传语别来安稳。待二十四番风信。那时重试清狂,肯放雕栏独凭? 这首词借咏双燕以写闺怨。上片写闺中人在清冷孤独情境中因秋燕离去而伤心; 下片埋怨它们来时误了传书,希望去时能带走她殷勤的嘱托,使夫婿回来团聚,词情含蓄委婉。虽然写的是传统主题,但构思不落前人窠臼。“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一开始便勾画出闺中人在秋雨秋风中“小立”的形象。“单衣”固然指穿的单薄,伏下文“冷” 的描写,也暗示“人独”。“秋雨槐花,鬓丝吹冷。”前一句明写雨,点出季节,使人联想到槐花的飘零; 后一句暗写风,从个人感受中看出秋风的无情。闺中人在秋雨秋风中凭栏小立,其清冷孤独的情怀隐然可见。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心头不禁涌现出和夫婿在一起时的幸福回忆:“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 “镜函”,镜匣,这儿代镜。“画眉人”本指张敞。《汉书·张敞传》;“张敞无威仪……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 ‘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这里代夫婿,极言亲昵、缱绻情状。这两句是以“长忆” 领起的。它是说,时时记起在清莹的妆镜中和夫婿偎依在一起的情景。接下写小立时见到的景象:“残叶暗飘金井。”“金井”,水井。秋风残叶,气氛萧瑟凄凉。“暗飘”,可见时候已是黄昏,更使人难堪。这一句是由人到物的过渡,因秋深想到燕子将回南方。“问燕子归期未定。”于是她问燕子什么时候归来,而答复却是“归期未定。”这句意思高度浓缩,是由回忆“画眉人并”引出的。询问燕子,是希望它们归时捎带远方的音讯。“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 ”“社日”,指秋社,即每年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时已是深秋了。燕子是春社来,秋社去的。“隔年”,去年。这是说,使她伤心的是辞巢南去的双燕,並不是去年重来的那一对。它伏下片“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的描述。既然归期未定,又非去年双影,闺中人感到天涯消息难知,怎能不伤心呢?上片先写人,由人带出所咏之物。景物环境描写表现了她清冷孤独的情怀,然后用幸福的回忆和双燕辞巢来衬托,使感情发展上升到更高层次。换头追叙双燕春天来时的情状:“香径,芹泥犹润。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一缕红丝”活用飞燕传书事(见《开元天宝遗事》)。“娇俊”,娇美俊俏,这里代闺中人。在洋溢花香的小路上,芹泥还润湿,它们飞来筑巢,但足上只余一缕红丝,不见夫婿捎来的书信,使她失望了。这是“不是隔年双影”意思的延伸,揭示了她伤心的原因。“几多恩怨”二句,是描写燕子在杏树为梁的巢里,它们双双对对,从白日到黄昏,软语呢喃,絮说着无穷无尽的恩爱情意。这里透示着闺人的埋怨嫉妒心理。正可以反衬她处境的寂寞孤独。“恩怨”是偏义复词。以下至歇拍仍然回到现在,写她对燕子的嘱托与希望。“传语别来安稳”,这是她的嘱托。“安稳”指生活平安清泰。她说,请双燕为我向“画眉人”传语,说分别以来我的生活很好,请她放心。“待二十四番风信。那时重试清狂,肯放雕栏独凭?”写她殷切的希望。“二十四番风信”。“风信”,花信风。江南一带自小寒至谷雨,应花开五日一番风候。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共二十四番。第二十四番为谷雨的楝花风,正是燕子归来时节。“清狂”,放逸不羁。这里形容春燕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神态。“肯放”,难道使。她希望等到明年二十四番风信的时节,那时候燕子再双双随风自由自在地飞翔,难道还会让自己独自倚栏凝望吗?意即捎去音讯后,夫婿归来,会在一起凭栏看看它们的“重试清狂”呢。 下片先写春天双燕未捎来音讯而愁怨,然后希望它们这回为她寄语,到明春能与夫婿同赏其于飞之乐。这样由愁怨到希望,逐层把闺中人的心理活动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情味隽永。这首词,词题指出用梅溪韵,作者是有意识学史达祖的。《双双燕》是梅溪的创调,是宋词咏物名作。它细腻地描绘了春燕飞回红楼定巢以及外出晚归的情状,末以红楼少妇的孤零反衬它们的美满幸福。按时间先后描述,环环紧扣,做到了极妍尽态,形神俱似。它鲜明生动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美的享受。这首词虽用原韵(实际束缚比自由用韵要大得多),但不因袭原作的构思,自出机杼。它不着意于描摹秋燕的形象,而是以闺中人为中心。词中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又处处关合双燕的情事。上片以实写为主,下片以虚写为主。从双燕今年秋天归去,回溯到春天的初来,然后设想明年重来的情事。现实、回忆和设想在词中交织在一起,虚实结合自然。时间的跨度很大,读者的艺术联想的空间也扩展了。比之梅溪的咏燕词,更加强了它的情节性。因此,在构思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双双燕》《双双燕》
史达祖 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①,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②,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③。芳径,芹泥雨润④。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更忘了天涯芳信⑤。愁损翠黛双娥,日日画阑独凭。 【注释】 ①差池: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②藻井:即承尘,俗称天花板。上面绘有似藻的花纹。③红影:花影。④芹泥:指水边种植芹菜的泥土。⑤芳信: 即芳札。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词大意】 春社过了燕北归,忖度帘间有冷灰。时而停息时而飞,比翼共入旧巢内。雕梁画板细细窥,呢喃交谈定巢位。轻快掠过花梢飞,分开花影是燕尾。 路旁花草飘香味,燕子衔泥把窝垒。春社时节雨丝细,滋润万物无声息。双燕喜欢贴地飞,各自竞夸姿态美。巢在红楼迟迟归,贪看花柳朦胧美。栖息香巢好舒坦,忘向主人把信传。愁使思妇眉不展,天天独自倚栏干。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词。清王士祯《花草蒙拾》云:“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矣。”这个评价虽然很高,但此词却当之无愧。它以拟人之格极细腻地描绘一对燕子春天从南方飞回旧居,共同衔泥筑巢,彼此亲昵,生活快意而舒适。相比之下红楼中的女子十分孤寂,她愁眉不展,天天独自站在栏干边等待丈夫归来。 过去许多著名的词论家都很喜欢这首词,但是其审美意趣各有异同。贺裳《皱水轩词筌》说:“姜论史词,不称其 ‘软语商量’,而赏其 ‘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而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针对贺裳的这段话说:“然‘柳昏花暝’,自是欧、秦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和黄公矣。”“白石”是姜夔,“黄公”是贺裳,这是说对于史达祖的《双双燕》词,贺裳喜欢其上片的“软语商量”句,而王国维附和姜夔则特别赞赏其下片的“柳昏花暝”句。“软语”句以精细传神的笔触描写双燕筑巢时的呢喃语态,维妙维肖,惹得贺裳喜欢是很自然的。不过贺裳认为喜欢“柳昏”句的姜夔眼力不够,却不尽然。在这里王国维裁定“软语”句画出了春燕的特点,是极妍尽态的人巧“画工”,而“柳昏”句作为浑然天成的“化工”之笔则胜于“画工”。充当裁判的王国维主要表明自 己的欣赏趣味,没有更多的讲道理。笔者认为上片由“软语”数句所构成的是一幅双燕择窠筑巢图,这一构图尽管很精美,但没有什么寓意。王国维虽然很赏识“柳昏”句,但他对史达祖其人的看法恐怕受了元人所写的《宋史》的影响,把史追随韩侂胄看成是污点,且蒂芥成败,甚至赞赏把史词中用了“偷”字说成是其贪欲、人格低下表现的浅见。细加玩味,姜、王所推崇的“柳昏”句,仍然是“画工”之笔,够不上“化工”,其与“软语”句,大致有写意和工笔之分,并无什优劣之别。 要真正了解此词的精妙之处,必须首先改变对作者人格的成见,清人邓廷桢就是这方面的代言人,他在《双砚斋词话》中说:“史邦卿为中书省堂吏,事侂胄久,嘉泰间,侂胄亟持恢复之议,邦卿习闻其说,往往托之于词……大抵写怨铜驼,寄怀毳幕,非止流连光景,浪作艳歌也。”这段话可以说是打开《双双燕》一词深层语义的一把钥匙。史达祖所附庸于韩侂胄的是其所“亟持”的“恢复之议”。据记载史曾奉使到过北地,其《惜黄花》词系北行道中所作,词中的“美人兮,美人兮,未知何处”诸句情绪甚悲慨,大有屈子“招魂”之意。《梅溪词》中多处写到的“铜驼”之怨就是家国之慨,而其所谓美人,指的正可能是徽、钦二帝。怀念这对作为昏君和短命皇帝的父子,在今天看来很不足取,但在史达祖生活的时代这却是一种爱国情绪。具体到这首咏燕而阑入人事的词,其与宋徽宗赵佶更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赵佶被俘入金后写过一首《燕山亭》词,其中有“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句,意谓作者希望把他的“故宫”之思托“这双燕”带回去,但是没有带到。作为自度曲,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与其说是远承江淹《杂体诗拟李陵》的“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倒不如说是近祧于赵佶自度曲《燕山亭》的“这双燕”。史词中所写的花香馥郁的“芳径”、细雨滋润的“芹泥”、“红楼”周遭的“柳昏花暝”等等,的确不像是为了“流连光景”;其写“翠黛双娥”,也不是“浪作艳歌”。陈匪石《宋词举》认为“红楼归晚”以下六句“讥不思恢复”,不是没有道理的。 的确,作为开禧战中败北之将幕僚的史达祖,当他写下“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时,既不像是在咏燕,也不大像“指朋友间有不能践言者”,而似乎是在讥讽那种仍把杭州作汴州的贪图安逸“不思恢复”者。以往把这种情景一家、句意两得、深藏感慨的词,说成是“格调不高”,是很不公允的。 双双燕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今之歌曲大体词曲同时创作,或先有歌词,作曲家据词谱曲,故一首歌一支曲,歌名即曲名。而唐宋时代情况不同,当时有众多流行曲调,词作者则按曲调作词,叫住依声填词,一支曲子随时可填新词,故曲调名与词题不是一回事。但也有例外,调即是题者,如秦观《鹊桥桥》、姜夔《扬州慢》,而史达祖《双双燕》也是如此,通行本调下别有“咏燕”之题,实蛇足可删。 春社在春分前后,其时春暖花开,是燕子归来的时节,燕子旧巢久空,早已尘封泥落,失去向来的温暖。所以燕子归来访问旧居,“度帘幕中间”,便觉“去年尘冷”,这里藏过一番感叹。《诗经·燕燕》用“参差其羽”来形容双燕尾翼舒张的样子,“差池”即“参差”。词人用极富人情味的笔墨来体贴燕子的感受,想象他们从翰海飘零归来,是有定居打算的,尽管旧巢败坏,但跳进巢里试了一下,仍感到比海上风雨中的山崖别有温馨,况且“雕梁藻井(天花板)”的环境很不错,真是温故知新。“又软语、商量不定”,燕语呢喃,如媚好的吴音,象是在商量谋划收拾旧巢,重建新居。然后便开始衔泥补巢,劳劳花底。词人用“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的倩丽彩笔,描绘双燕穿花姿态之美,使人感到勤劳者重建家园重建新生活的愉快心情,又使人如观任伯年飞燕图。燕子衔泥往往带有腐草,以其纤维增强附着力,诗人美化为“芹泥随燕嘴”(杜甫)、“落花径里得泥香”(郑谷),“香径、芹泥雨润”点出的正是燕子建筑取材所自,系自然的加惠。紧接写双燕营巢,却并无艰难劳苦之态,“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倒象是在进行着一场劳动竞赛。对小燕子来说,这劳动是一种本能,一种需要和一种享受,所以只有惬意而没有疲倦,“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一天劳动下来,新居甫就,它们就共同享受劳动成果,栖香正稳了。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词人借小燕子,写出了一种令人羡慕、值得憧憬的理想化的生活图景。此词最大的特点和成功之处,就在于无假乎用典隶事,全凭灵犀一点,用拟人和白描的手法把燕子写活了,写绝了。词中的双燕就象一对自由恩爱的夫妇,亲昵和睦,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词中描写,用“欲”、“试”、“还”、“又”等字勾勒,小小情事细腻曲折,委婉动人。相形之下,现实人生则有太多的不幸或缺憾,本词结尾便展示着一颗破碎的心。“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孤单的少妇呵,你为什么就不配享受燕子的幸福呢?这不是节外生节。据《开元天宝遗事》有燕足传书故事,所以少妇才嗔怪词中双燕竟不能为她捎个好信,这不免是因嫉妒而生的埋怨和厚诬罢。词人这样悠谬其辞,通过杜撰情节,又从别一面表现了世人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渴望,从而深化了主题。但有人说这里寄托的是“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苦”,恐为云雨无凭之说;而今人则多批评此词内容单薄,“除了描写技巧以外,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了”,则不免为隔膜的苛求,均非知言。 双双燕 双双燕史达祖 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竟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此为咏燕之绝唱。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咏燕。词人用白描手法,写春燕的神态,刻画细节,活灵活现,栩栩欲活。结拍“独凭”与双栖映射,微露感慨和寄托,最为俊妙。通篇体物工巧,神形俱似,肌肤丰腴,神情饱满,灵妙非常。 ☚ 绮罗香 东风第一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