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行业行(行当;行档;行次;行事;外~) 业(工~;农~) 各种行业:行行 百业(~兴旺) 诸业 各行各业 五行八作 三十六行 七十二行 九行八以 士农工商 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种人物:三教九流 从事的行业:执业 个人从事的行业:本行 本色 农业:农(农稷;本~) 村业 田畴 旧称农业:本业 本事 原始农业:锄农业 陆地种植业:陆业 某一固定的行业:经业 曾经干过的行业:旧业 原来谋生的行业:旧营生 熟悉的行业:熟间 卑贱的行业:贱业 卖饼 同一行业:同行 同业 行记 齐行 类家 各人从事的行业不同:隔行 行业众多:一百零八行 三百六十行 (工商业中的或职业的类别:行业)
另见:职业 工作 从事 营业 商店 谋生 ☚ 行业 工商业 ☛ 原始农业primitive agriculture人类从采集渔猎迁徙不定的生活向种植作物、饲养家畜的相对定居生活过渡的农业早期阶段。 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早期,距今7000~8000年,大发展于新石器晚期,距今6000~7000年。中国原始农业的发生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整个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背对欧亚大陆腹地,面向太平洋。西北的青藏高原及蒙新高原气候严寒而干燥,制约了农业与人口的发展,只宜以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为主。华北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但雨量较少,宜于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从而奠定了旱作农业的基础。南方淮河及长江中下游的中纬度地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于稻的种植,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北方以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与南方的水田农业共同构成了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中国各地7000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大部分属新石器晚期,以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最发达。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7000~4600年(早于此的是距今8000~7000年的老官台文化、磁山文化和北辛文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距今6000~4500年(早于此的是距今7000~6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罗家角文化)。在这个时期里,原始农业发展很快,人口增加显著,大型的定居村落到处都有,出土的稻谷、粟遗存等也以这一时期最多。原始农业的最后阶段为铜石工具并用时期,距今约4600~4000年,以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为代表。这个时期南北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水稻种植已进入黄河流域各地,南方旱地也普遍有粟、黍的栽培。 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也广泛使用骨器、角器、蚌器与木器。农具的种类可分为整地、收割、加工3类。整地的工具有石斧,用以砍伐树木。以后有石耜、石铲、骨耜、鹤嘴锄等用以翻土、松土。收割工具有石刀、石镰、骨镰、蚌镰等。石刀无柄,直接手握操作,石镰通常用绳索捆扎在直角的短柄上,手握刀柄操作。加工的工具有石磨盘以及磨棒、石臼及杵等。 原始农业对土地的使用可分为刀耕农业和锄耕农业两个阶段。刀耕农业的特点是生产工具只有石斧和木棒(或竹竿),用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放火烧木,然后在火烧地上点播或撒播种子。锄耕农业的特点是在石斧之外,还创造了石锄、石耜一类可以翻土的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技术也由砍烧林木转到土地加工上来。 原始农业时期虽已发明种植作物,但采集和渔猎仍占很大比重,因为种植的作物只能供应一年中几个月的粮食,其余仍靠采集和渔猎提供。原始农业进入相对定居以后,人们也已经开始驯化一些动物,如陕西半坡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都出土有猪、犬、牛的遗骸。 原始农业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土地和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实行集体劳动,农产品和采猎产品在公社成员之间平均分配。中国古代文献记述和神话传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原始农业和母系氏族社会的情况。传说中北方最著名的氏族是分布在中部的炎帝族和分布在西北的黄帝族。炎帝神农氏姓姜,又名烈山氏,姜姓是以羊为图腾的羌族的一支。“烈山”氏反映了原始农业焚林开荒的刀耕火种方式。神农氏“发明”五谷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作物的种类。黄帝族的首领之一帝喾的儿子名弃(即后稷)是周族的祖先,种植农作物的能手,被奉为谷神,其时代稍晚,相当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末期。南方的许多氏族共同奉葫芦为祖神(以后衍变为盘古氏)。他们都共同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及崧泽遗址与稻谷同时也出土有葫芦果实,表明奉葫芦为祖灵的起源也一定很久远。
原始农业primitive agriculture农业的初始阶段,主要存在于新石器时代。基本特征是使用石制生产工具(如石刀、石铲、石锄等),采用刀耕火种、撩荒制等粗放的耕作方式,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生产力很低。 人类最初是靠采集天然植物、捕猎野生动物获取生活资料的。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产生了原始农业。恩格斯把这一时期称为“人类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方法的时期。”原始农业产生于人类在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不是偶然的。冰河的消融,气候由冷变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迅速增长,食物缺乏,也促使人类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源。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劳动使用的是经过打击而成的极为简陋的石器工具,后来在劳动中逐步学会了对石器进行精细的磨制加工,使其生产效率提高,用途更广。尤其是火的利用和弓箭的发明,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一步。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始农业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原始农业产生以后,采集和渔猎仍然是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由“攫取经济”时代,跨入“生产经济”时代,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❶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们的生活资料来源比较稳定,为人类的村落定居创造了物质前提。 ❷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为原始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地和饲料;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也为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畜力和肥料。 ❸原始农业不断发展,对原始手工业(石器、木器加工、制陶业及后来的冶铜、冶铁业等)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需要,促进其向前发展。 中国的原始农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耕农业阶段,大约距今10 000~8 000年间。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砍斫器、尖状器、木棒等;采用刀耕火种的种植方法;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芋类、豆类和果树等,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羊、牛等。第二阶段是锄耕农业阶段,大约距今8 000~4 500年间。使用的主要工具有石斧、石耜、石铲等;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粟、稷、水稻、蔬菜、水果等;饲养的主要牲畜有猪、狗、牛、羊等。第三阶段是发达的锄耕(或犁耕)农业阶段,大约距今4 500~3 000年间。使用的主要工具有石锄、石犁、石镰等;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粟、稷、水稻、芝麻、蚕豆、菜瓜等;饲养的牲畜主要有猪、狗、牛、羊、马、驴等。 大约距今3 000年前,随着冶炼业的出现及铁制工具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原始农业就逐渐转入了传统农业阶段。 原始农业primitive agriculture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生产活动的农业。指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原始农业之前,采集和狩猎是人类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人类逐渐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并采取措施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开始了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时期,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这是人类经济史上第一次重大革命。 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包括刀耕农业阶段和锄耕农业阶段。壮族先民在采集经济中,有意识地观察植物生长情况,逐渐认识到植物由种子入土,发芽生长,最后开花结果的规律,经过无数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积累,模索出播种方法,总结出农作物栽培经验。广西是野生稻故乡之一,壮族先民通过试种改良,逐步培育适应南方气候条件的人工稻种。广西农作物的栽培,壮族妇女作出了贡献。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壮族地区开始出现原始农业。 ☚ 原始畜牧业 刀耕农业 ☛ 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原始社会的农业。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广义的原始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采集渔猎;它们的结合是原始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狭义的原始农业指原始种植业,其特点是: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 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等。农业发明前人类以采集现成天然产品为主, 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 逐步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于是由采集经济转为生产经济。原始农业包括刀耕农业阶段和锄耕农业阶段。原始社会后期,某些地方进入犁耕农业阶段。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 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早在原始时代, 就最先栽培了稻、粟、黍、大豆、大麻、漆树、茶树等作物和经济林木, 独立驯化了猪、狗、牛、羊、马、鸡等牲畜, 并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根据现有资料, 距今10000年左右的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 已有原始农业存在的迹象,距今8000—7000年时, 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某些地方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 广泛使用以木、石、骨、蚌为质材的锄、铲、耒、耜等翻土工具, 尤以耒耜的使用为其特色。在黄河流域, 发展了以粟作为中心的旱地农业;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发展了以稻作为中心的水田农业。多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兼营畜牧和采猎。局部滨海地区、湖泊沼泽区和草原区,渔猎业长期占优势。北部和西部以牧养马牛羊为主的游牧部落形成较晚。到了距今5000—4000年时,中国原始农业获得了高度的发展,长江下游某些地区的水田农业进入犁耕阶段,黄河流域个别地方也出现了犁耕。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 广谱采集 前农业时期 ☛ 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主要使用石器、骨头等简单工具来从事农事活动的农业。在按照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早阶段。大体指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使用石刀、石铲、石锄等简陋的生产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我国,大约在距今10000年前,我们的民族跨入了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用石头制作的从事农业耕作的工具,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原始农业。同时,在狩猎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畜牧业。从采集、狩猎过渡到原始农业,是人类经济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但原始农业毕竟是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农业。人们获得的消费品极为有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铁器的出现,原始农业逐渐过渡到古代农业。 ☚ 氏族制农业 古代农业 ☛ 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始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农具出现为止。是人类经济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在这阶段,人类开始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学会靠自身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物,从单纯依靠采集、渔猎为生过渡到经营农牧业,从单纯依靠大自然的恩赐为生过渡到进行一些改造自然的活动。但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十分落后,使用简陋石刀、石斧、石锄等石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主要依靠自然循环来恢复地力。以致农业生产水平极低,人们只能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来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的需要。农业是当时社会唯一的生产部门。随着铜铁器的出现和发展,原始农业便逐渐过渡到古代农业。 ☚ 农业部落 古代农业 ☛ 00004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