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金元 > 厘鈔 厘鈔 líchāo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印行的小面額紙幣。三年後即罷行。《元史·食貨志一》:“至元十二年,添造厘鈔,其例有三:曰二文、三文、五文……十五年,以厘鈔不便於民,復命罷印。”未見實物傳世及出土。參見本類“元交鈔”。 厘钞 厘钞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名。《元史·食货志一》:“至元十二年 (公元1275) 添造厘钞。其例有3: 曰二文、三文、五文。初,钞印用木为版,十三年铸铜易之。十五年,以厘钞不便于民,复命罢印。” ☚ 口税 里甲 ☛ 厘钞 ☚ 中统银货 𧴩子 ☛ 厘钞元代小面额纸币。指五文以下中统钞。世祖中统元年(1260),始印行中统元宝交钞,面值由十文至二贯文共10等,无厘钞。元人称钞一贯为一两,百文为一钱,十文为一分,一文为一厘,故五文以下钞为厘钞。至元十二年(1275)印造发行,面额为二文、三文、五文3种。十五年,因其不便于民,且工本费大,罢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