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潮汐能发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潮汐能发电tidal power generation利用海洋潮汐涨、落所蓄存高位海水的落差,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基本原理是,涨潮时,利用所建的坝、水闸阻水进库,外潮位不断升高,形成了库内、外的水位差,亦即位能差,此时开启水轮机闸门通流,以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关闭水闸,外潮位逐渐降低,又形成库内、外水位差,此时开机放流,水流又推动水轮发电机组旋转发电。 图1 单库单向潮汐电站示意图 单库双向型 建一个水库,在涨、落潮双向水流均能发电。双向发电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在水轮发电机组结构上满足双向发电要求,但水流流道不变;二是在水工结构布置上提供条件,使水流来路改变,而水轮发电机组仍只是单向过流发电。双向发电的水工枢纽平面示意图见图2,这种形式在机组结构或水工结构上较单向发电形式复杂,工程量、投资较大,但发电量和每潮发电时间均较多,由于是单库,仍存在平潮时有间断发电的缺点。 图2 单库双向潮汐电站示意图 高、低库单向型 须建两个毗连的水库,水轮发电机组置于两库之间,如图3所示。其中左库边设有进水闸,当外潮位高于库水位时开闸引水入库,右库侧设泄水闸,在库水位高于外潮位时用于泄水出库。这样,左库水位总高于右库,故前者称为高库,后者称为低库。由于高、低库间始终保持有水位差,使水轮发电机组可连续不断发电。但这种型式须建立两道堤坝,两座水闸.因此工程量、投资均较大,且水库容积仅一半能起发电效用,可利用的水位差也较前两型为小,故发电量少,潮汐能未能充分利用。 图3 双库单向潮汐电站示意图 大、小库双向型 建两个单库双向型的毗连水库,并分别安装与其能量相当的机组和水闸。两库容积比约3:1,从而形成大、小库,运行时以大库发电为主,小库发电为辅。即大库发电时,小库停止发电并蓄能,当大库因平潮而间断发电时,由小库开机发电补偿,以达到两库互补连续发电的目的。该型的平面示意图见图4。如考虑其中部分机组大小两库可以共用,则可将共用机组联接到库侧的分叉管上,并各配置控制阀门,如图中虚线所示。这样可省去在库侧另行设置集水池等工程设施。大、小库双向型有利于解决单库潮汐电站间断性发电问题,且库的利用率和发电量均不低于单库双向型式。这种方式尚可扩大为不同地点的两座或多座单库双向电站的联合开发。如利用沿海各地间的潮时差(一般在1~3小时范围),当甲电站因平潮而间断发电时,乙电站尚在发电时间,便可互相补偿而达到连续供电。如有更多座电站联合运行,则互补发电效用更大。 图4 大、小库双向型电站枢纽布置示意图 潮汐能发电尚须研究、改进的问题主要是:❶水轮电机组的结构形式和材料要更为便于制造,提高效率,降低造价; ❷水闸、堤坝、厂房等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要更为便于施工,减少工程量、投资和工期; ❸为解决间断性发电问题的开发方式研究; ❹为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电站科学运行方式和工程枢纽合理布置的研究。 潮汐能发电Tidal Power Plant将海洋潮汐能转变成电能的发电方式。涨落的潮水中蕴藏的能量是巨大的,并且再生不绝。据估计,潮汐能理论蕴藏量达27亿千瓦,可能利用的有0.3亿千瓦。全世界有100多个地点被认为是潮汐发电站的潜在场所,其中适于大规模开发的最有利地点有28个。潮汐能发电原理同水力发电一样,是用堤坝将海湾或河口与海洋隔开,形成水库,利用涨落潮形成的水位差带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有三种类型:单库单向型、单库双向型和双库型。据统计,世界上已建成或计划建造的大型潮汐电站近30座。1967年建成的法国朗斯电站是世界上第一座成功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4亿度。中国1980年建成并发电的江厦电站,设计装机容量3000千瓦,年发电量116万度。目前,潮汐能发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设备腐蚀、生物污损和造价较昂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