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历史时期甘肃林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历史时期甘肃林业 历史时期甘肃林业历史时期是指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民国时期,时间跨度约7000~8000年。先秦时期,甘肃天然森林分布地区多,面积大;秦以后约2000多年间,森林明显减少。新石器时代至商末,陇东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东部和南部,都是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会宁、定西北部、临洮、东乡等县和祁连山的山间盆地为森林草原。兰州附近也有森林分布, 所以白道坪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 12个窑场用木材做燃料; 陇南山地曾有茂密的北亚热带森林、竹林。春秋、战国时期,泾、渭河上游山地几乎都有茂密的森林,渭河上游的丘陵,远及洮河中游和祖厉河的上游,均有森林分布(史念海《河山集》)。到秦汉时期, 因向北地郡、陇西郡以及河西地区等多次大量移民垦荒,使六盘山、子午岭北段森林破坏比较严重。元代历时不到百年, 有7次“诏天下驰山泽之禁”,“一任民众之樵采”。明代屯田遍于天下, 对森林减少影响较大, 到清同治五年(1860年)时,子午岭已经没有森林存在。甘南高原的森林,清同治、光绪年间, “河州洮西人民避难迁居藏区,毁林开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于是烈山泽而毁之”。到民国末年, 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经基本上没有大片天然森林,仅在老虎山、屈吴山、马啣山等处残存着一些小片次生林, 各大天然林区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清代末年至民国末年,子午岭林区总面积大约减少一半。到1948年时,全省天然森林面积220万公顷左右。 ☚ 地史时期甘肃森林兴衰演变 古代甘肃林业科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