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枯症shrivelledeggs of bee由干热、冻害或药害导致蜂卵脱水死亡的生理性病害。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盛夏严冬,为发病季节,尤以中蜂弱群病害严重。重病群发病率可达5~10%,患病弱群难以度夏越冬。盛夏酷暑的弱群,若新蜂王产卵成片,群内高温低湿,哺育力不足,容易出现部分卵粒干枯;早春气温低,偶见晴暖天气,外界粉源充足,蜂王产卵兴奋,卵圈扩大,尔后寒流突至,护脾蜂集结于中央,子脾外沿卵圈受冻,也会引起卵粒干枯;硫磺等药物熏脾治病时间过长,卵受药害,因而干枯;另有一种意见认为若新蜂王具三倍体,因产下绝大多数非整倍体卵,不孵化而干枯死亡;仅极少数整倍体或接近整倍体卵能孵化发育成正常个体。卵枯症可分为:干热或冻害型,这种卵色暗黄干枯,通常是子脾卵圈外沿的卵成片受害;药害型,整脾卵突然干瘪,色深,脾面护脾蜂大大减少。防治卵干枯症的措施是,冬春季节合并弱群,紧缩巢脾,加强保温;盛夏作好巢内外通风增湿工作,提高抗逆力;培育优质蜂王,淘汰病群;掌握好药物熏脾剂量和熏脾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