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卵巢肿瘤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卵巢肿瘤ovarian tumor系女性生殖器官较多见的肿瘤,为发生在卵巢上的各类肿瘤的总称。其肿瘤有原发的亦有继发的、有单侧的亦有双侧的、有良性的亦有恶性的、有单一性的亦有混合性的、有囊性的亦有实质性的,发病率较高。如果为1侧且为良性较小者症状常不明显,如较大可有下坠感及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如为2侧,除上述症状外可有月经紊乱等;如肿瘤并发出血、扭转、破裂、感染等则可有各自相应的症状;如为恶性则病情发展快,可较早的出现血性腹水、肿块大而坚硬、贫血消瘦等,卵巢囊肿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卵巢的各种组织成份。由于卵巢的组织学特点,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分类复杂。良性多为单侧性,有囊性感,表面光滑、活动,生长缓慢,巨大肿瘤可占据整个盆腔或腹腔。恶性多为双侧,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差,生长快,常伴有腹水及腹腔扩散。可并发扭转、破裂及感染。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恶性卵巢肿瘤明确诊断时已属晚期,故死亡率较高。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的辅以化疗或其他必要的治疗。见“肿瘤学”中“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卵巢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位于腹腔深部,早期不易发现,可因肿瘤蒂扭转而发生剧烈腹痛,肿瘤明显增大时有腹胀、腹部肿块,可出现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超声波检查、CT检查等有助诊断。首选手术治疗,恶性者辅以化疗、放疗。见“妇产科学”中“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卵巢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病,由于卵巢组织较复杂,因此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之多,居全身各器官的首位。除一些生理性的非赘生性囊肿外,有来自卵巢本身上皮的、生殖细胞的、卵巢间质的原发性肿瘤,还有来自子宫、胃肠道或乳腺的转移性肿瘤。 表1 FIGO卵巢肿瘤组织分类法
在同一卵巢肿瘤中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肿瘤组织称为混合型肿瘤,因此应仔细检查大体标本,在适当部位多处取材制片,以准确地作出诊断。 卵巢肿瘤的分级:目前多采用三级分类法。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粘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与子宫内膜样癌可按组织分化程度采用三级分类法分级。Ⅰ级者,肿瘤细胞分化好,乳头状结构清楚,乳头间质明显; Ⅲ级者肿瘤细胞分化差,有明显的异形性,乳头状结构不清楚,大部分溶合成片状细胞巢; Ⅱ级的组织形态介于Ⅰ级与Ⅲ级之间。子宫内膜样癌的分级方法与子宫内膜腺癌相同。其他类型的肿瘤有些如支持-间质细胞瘤,可按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与低分化型三级。 肿瘤细胞的级别与预后有关,但不如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密切。 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 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决定于临床检查、手术所见及切除组织的病理检查。目前普遍应用国际妇产联盟(FIGO) 1974年修订的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手术分期,列于下。 Ⅰ期: 肿瘤限于卵巢。 Ⅰa 肿瘤限于一侧卵巢,无腹水; (i) 包膜完整; (ii) 包膜破裂。 Ⅰb 肿瘤限于双侧卵巢,无腹水; (i) 包膜完整; (ii) 包膜破裂。 Ⅰe Ⅰa或Ⅰb期肿瘤,有腹水,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Ⅱ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有盆腔内扩散。 Ⅱa 蔓延到子宫或输卵管 Ⅱb 蔓延到其他盆腔组织 Ⅱc Ⅱa或Ⅱb期肿瘤,有腹水,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Ⅲ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伴有盆腔以外的腹腔内转移,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局限于盆腔内,但经病理切片证实已累及小肠或大网膜。 Ⅳ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伴有远处转移,包括胸水中找到癌细胞及肝实质转移。 卵巢恶性肿瘤扩散的主要方式是局部伸延及腹膜种植,淋巴转移与血行转移亦可发生,但往往被前述两种方式所掩盖或发生较晚。腹膜种植的范围可以很广,横膈也可被累及。根据较大数量的手术和尸检所见,转移部位首先是腹膜、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大网膜,其次是纵膈、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胸膜淋巴结,有时肿瘤可转移至腋下淋巴结。因此剖腹探查应包括盆腔器官、腹腔、大网膜,横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肝,肾等部位,从而作出比较确切的分期以指导临床的治疗。 卵巢肿瘤的症状 良性卵巢肿瘤发展较慢。小的良性肿瘤多无症状; 中等大小的良性肿瘤可有腹胀及下腹不适感;患者常可摸到肿块,多从下腹一侧向上增大,若蒂长,肿块可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巨大的肿瘤则可产生压迫症状,出现尿频、尿急、下肢浮肿及静脉曲张,若膈肌受压迫,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及行动不便等症状。 早期恶性肿瘤可无症状,亦可有腹部不适或不显著的胃肠道症状。因其生长迅速,短期内可有腹胀、腹痛,并出现不规则且软硬不一的腹块,常伴有腹水;继而食欲减退、消瘦并出现恶病质。 卵巢肿瘤一般不引起月经改变,若双侧卵巢均被破坏时可以发生闭经或月经异常。此外,功能性卵巢肿瘤如颗粒或卵泡膜细胞瘤由于产生过多的激素,而使幼女发生性早熟、中老年妇女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睾丸母细胞瘤则可因产生过多的雄激素而使患者出现男性化改变。近年来,已发现非功能性卵巢瘤也可产生性激素而出现月经失调等症状。 卵巢肿瘤的体征: 小的肿瘤无明显体征。若肿瘤较大,可于腹部扪及块物,为囊性或实质性,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或结节感,并有一定的活动度。若与周围组织粘连,则可固定,活动度很小,巨大卵巢肿瘤则几乎占满腹腔。妇科检查时可在子宫一侧或两侧扪及囊性或实质性的球形块物。肿瘤较大时可占满盆腔,穹窿部亦有胀满感。于肿瘤下部的一侧、前方或后方常能触及正常大小的宫体,随宫颈活动。 恶性卵巢肿瘤常伴有腹水,多为血性。妇科检查常发现肿块为双侧性和实质性,表面凹凸不平,肿块常固定,并可在后穹窿扪及散在的坚硬结节。 卵巢肿瘤的诊断 在诊断中必须注意肿块是否来自卵巢及确定肿块的性质 (非赘生性、良性、恶性及有无并发症等)。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除生殖系统症状外,应注意消化道及乳腺疾患症状。继之必须作仔细的盆腔检查,注意肿块的大小、形状、硬度 (囊性或实质性)、位置、边界、活动度、与周围器官的关系、表面是否光滑及能否与子宫分开等。并应注意子宫后壁、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阴道直肠膈的情况。必要时导尿后再检查。有腹胀者应根据腹部视诊及叩诊鉴别腹水及肿瘤,有大量腹水者,平卧时腹部呈蛙腹状,如系卵巢肿瘤则腹中间突起如妊娠子宫样。叩诊时,腹水的浊音界可随体位而改变,卵巢肿瘤则无此改变。 辅助诊断的方法有: ❶X线检查:如系囊性畸胎瘤腹部平片检查可见牙齿及骨组织,囊腔的透明的阴影及围绕囊壁一圈放射密度增加带。其他如浆液性囊腺瘤、未成熟畸胎瘤及性腺母细胞瘤也可在平片中显示钙化灶 (砂粒体)。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时可根据输尿管的位置以鉴别卵巢肿瘤与腹膜后肿瘤。胃肠道造影可除外胃肠道病变并了解肿瘤的位置及其与肠道的关系。气腹、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腹膜后充气造影对明确块物位置、区别其来源可有一定的帮助。 ❶超声检查:可协助对盆腔或腹部肿瘤的定位; 区分子宫或附件、囊性或实质性肿瘤;检查肿瘤内容物的性质。此法亦可用以观察治疗中肿瘤及腹水的消长情况,鉴别良性与晚期恶性肿瘤,诊断卵巢肿瘤合并妊娠。 ❸细胞学检查: 伴有腹水者,做腹腔穿刺抽取腹水(恶性肿瘤腹水常呈血性)并将其离心沉淀后寻找癌细胞,可有助于诊断。术时对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对Ⅰ期癌的进一步分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术后腹水细胞检查可观察疗效。极小的、无症状的低度恶性肿瘤也可脱落到子宫直肠陷凹,因而有主张用后穹窿穿刺发现临床前卵巢癌者,但阳性者仍以晚期癌较多,且技术及诊断上有一定困难,因此不能作为普查方法。术时取出的卵巢肿瘤切面印片细胞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肿瘤的性质,有时可进一步分类。如系浆液性囊腺瘤可见细胞核大小形态一致、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很少的上皮细胞并排列成群; 粘液性囊腺瘤则可见大小形态一致、胞浆内有空泡的腺上皮细胞 (粘液染色阳性),成群排列;粘液性囊腺癌时可见核大而深染,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分布不匀,胞浆内有空泡的癌细胞。此外颗粒细胞癌患者的阴道涂片中雌激素水平增高、故凡在绝经后与青春期前作阴道涂片检查发现雌激素高度影响时,提示有颗粒细胞癌存在的可能。近年来也发现其他非功能性卵巢瘤也可产生甾体激素,并引起绝经后阴道涂片细胞学改变。至于以阴道后穹窿涂片检查癌细胞,在卵巢癌的诊断上价值不大。 ❹腹腔镜检查: 可用以观察腹腔及盆腔各脏器,直接看到病灶,明确病灶范围,决定期别,必要时可作活检。现已开始用于观察疗效。 ❺免疫检查: 近年来发现不少肿瘤有特异性或相关的抗原,其中包括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腺癌等。因此有希望应用肿瘤抗原的血清放射免疫测定以发现临床前卵巢癌。目前常用者为甲胎球蛋白(α-fetoprotien,αFP)。在卵巢胚胎性癌、内胚窦瘤及未成熟畸胎瘤时甲胎球蛋白呈阳性反应;绒毛膜癌则绒毛促性腺激素呈阳性反应。应用这些检查可有助于诊断及观察疗效。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腺癌的抗原尚在研究中。 ❻内分泌诊断: 有些卵巢肿瘤可产生性激素,必要时可用血或尿中性激素测定以辅助诊断。如患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雌激素增高; 患支持-间质细胞瘤,雄激素增高;患绒毛膜癌时,绒毛促性腺激素增高。 ❼染色体检查: 近年来有人对卵巢肿瘤患者的腹水、小块瘤组织与末梢血等材料做染色体检查,发现在恶性肿瘤中,浆液泡性囊腺癌与粘液性囊腺癌的染色体数目增多,并伴有结构改变,但各类恶性肿瘤的标记染色体尚未确定。 卵巢肿瘤的最终诊断仍需依靠病理切片检查。手术摘除的肿瘤必须切开,有时需作多个剖面,仔细观察其大体形态,并在适当部位(乳头区、实质区、囊壁破裂处、出血坏死灶与相邻组织交界部等)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必要时可做冰冻切片检查以初步了解肿瘤性质,但最终诊断应以石蜡切片检查作为依据。 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小的卵巢囊肿应与非赘生性囊肿、输卵管积水及输卵管卵巢囊肿等鉴别。非赘生性囊肿一般小于5cm,且可在短期内变小或消失,而卵巢囊肿则必然继续长大。黄体囊肿多伴有妊娠。生育年龄妇女可进行口服避孕药试验,如系生理性囊肿可于服药后消失。在绝经后如发现小囊肿亦应按肿瘤处理。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多为双侧。不易活动,患者有炎症病史。有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质硬与小型实质性卵巢肿瘤有时不易区分。早期妊娠的子宫可藉病史和妊娠试验与卵巢囊肿相鉴别。 中等大或大型卵巢肿瘤应与下列情况鉴别: ❶充盈的膀胱。 ❷腹水。 ❸结核性包裹性积液。 ❹子宫肌瘤。 ❺妊娠子宫。 ❻腹膜后肿瘤。 ❼包囊虫肿物等。检查前必须排空膀胱,必要时先导尿以免误将充盈的膀胱当为卵巢肿瘤。用探针及超声检查可帮助区别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中期妊娠的子宫则可用超声检查协助诊断;用静脉肾盂造影或腹膜后充气造影可以区别卵巢肿瘤与腹膜后肿瘤; 包囊虫肿物多见于牧区,皮肤试验可以确诊。卵巢囊肿与腹水及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的鉴别,可根据以往有无结核史或肝病史,腹部的形状,有无蛙腹,有无转移性浊音,块物边界是否清楚等综合分析,再辅以X线,超声检查等而确诊。 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见表2。 表2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恶性卵巢肿瘤还应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肝硬变伴发腹水、附件炎块作鉴别诊断。卵巢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亦可有子宫后壁及子宫直肠陷凹结节与旁组织的粘连增厚而不易与卵巢恶性肿瘤区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有典型的痛经、月经失调,用药物治疗(如孕激素、雄激素等)可使肿块缩小,症状缓解。但对诊断困难者仍需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对有腹水的患者须排除肝脏疾病,诊治肝硬化时也应注意卵巢癌的可能性。附件炎块特别是附件结核往往需与卵巢癌相鉴别,有时结核性腹膜炎亦需与卵巢癌相鉴别。 卵巢肿瘤并发症 (1) 蒂扭转:是常见的妇科急症,多发生于瘤蒂长、活动度大的中等大小、重心偏于一侧(如囊性畸胎瘤)的囊肿。患者体位的突然改变以及肿瘤的位置在妊娠期或产褥期随子宫位置的升降而改变时都是诱发蒂扭转的因素。 卵巢囊肿扭转 卵巢肿瘤的蒂部系由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和卵巢韧带所组成。发生急性扭转后,首先是蒂内静脉回流受阻,瘤内高度充血以致出血,肿瘤迅速增大,继而循环中断,动脉受阻,瘤组织发生坏死或梗塞。肿瘤的颜色变为紫黑色,周围腹膜发生炎性反应。卵巢肿瘤扭转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并可出现轻度休克。腹部检查发现压痛显著的肿块,腹肌紧张。如扭转发生缓慢,则疼痛较轻,有时扭转也能自然恢复,疼痛亦随之缓解。诊断一经确立,应立即手术治疗,术时注意在扭转部位的根部以上钳住并切断瘤蒂,钳夹前不可回复扭转,以免已形成的栓塞脱落。术时动作要轻,因肿瘤坏死、变脆,很易破裂。取下肿瘤后需先切开作肉眼检查,然后送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性质决定是否行子宫及对侧附件切除术。 (2) 破裂:卵巢囊肿可因扭转,肿瘤浸润而自然破裂,亦可因外伤如挤压、分娩、性交、妇科检查及穿刺而破裂。其症状的轻重因囊肿内容物的性质及流入腹腔量的多少而定。皮样囊肿内容物的刺激性很大,疼痛可致休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容物也较稠厚,也有较强的刺激性,疼痛常持续而不缓解,单纯性浆液性囊肿破裂或粘液性囊肿的一房破裂只引起短暂的疼痛或不适。 卵巢囊肿破裂的体征为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破裂的卵巢囊肿可有轻压痛,如囊肿内容物流出过多则肿瘤缩小,甚至不可扪及。如疑为肿瘤破裂,应立即剖腹探查。 (3) 感染:卵巢肿瘤合并感染在临床上不多见,感染可来自临近器官,如因肿瘤扭转后与肠管粘连后发生感染。囊性畸胎瘤则因其脂性内容物而易致感染。感染后可有高热、腹痛、白细胞升高以及肿瘤有压痛等现象,感染严重时肿瘤可发展成为脓肿。 (4) 嵌顿:是很少见的并发症,小于胎儿头大的卵巢肿瘤可被挤入子宫直肠陷凹或子宫膀胱凹而发生嵌顿,引起排便或排尿障碍。如合并妊娠,临产时可阻碍胎先露下降而引起难产。 (5) 恶性变: 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不典型的胃肠道症状,以致作为胃肠、胆囊疾病而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直至腹围增大、腹痛、食欲减退、明显消瘦等症状出现始疑及卵巢肿瘤恶变。约有70%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良性或恶性卵巢肿瘤的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且良性肿瘤又有恶变可能。故重点应在早期发现肿瘤,需开展定期普查。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应注意: ❶所有卵巢实质性肿块,或大于5cm的囊肿应引起注意,并作手术切除。 ❷月经初潮前和绝经后妇女以及生育年龄服用避孕药者的卵巢囊性肿块,应考虑为肿瘤。生育年龄妇女患有小的附件囊性肿块,观察二个月未见缩小者,应考虑为肿瘤,观察期间增大者随时手术。 ❸盆腔炎性肿块,尤其疑为盆腔结核或子宫内膜异位性肿块,经治疗无效又不能排除肿瘤时应及早手术探查。 ❹绝经后发现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子宫内膜腺癌时,应注意卵巢有无肿块,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❺剖腹产及盆腔手术时,均应仔细检查双侧卵巢有无病变,除卵巢疾病本身的适应证外,因子宫疾病须作子宫切除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或已绝经者,以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为宜。因卵巢良性肿瘤做一侧附件切除术时,须仔细检查对侧卵巢,包括必要的剖视以及楔形切除作活体组织检查等。 卵巢肿瘤的治疗 以手术为主,恶性者宜采用手术,放射、化疗等综合措施。 (1)手术治疗: 凡卵巢赘生性肿瘤,由于难于区分其良、恶性,因此当肿瘤直径在5cm或以上者均应手术切除。手术时应先肉眼观察肿瘤,作出良性或恶性的初步判断,并探查对侧卵巢情况,然后根据患者年龄及婚育情况,确定手术范围。手术方法有卵巢肿瘤剜出、卵巢切除、单侧附件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难以确定肿瘤性质时可先将肿瘤切下,立即剖开检查,若有条件可立即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如系良性肿瘤,患者年轻,未生育或仍望生育则应保留一侧卵巢,即使双侧卵巢均有肿痛尤其是囊性畸胎瘤,也应争取行肿瘤剜出术。有时看来似乎仅剩下少量卵巢组织,若能保留血运,仍能排卵、分泌激素并有生育功能。 若为恶性肿瘤,应先探查了解肿瘤的性质及扩散的范围(生殖器、子宫直肠陷凹、腹膜及腹腔大网膜、各区淋巴结),并初步订出肿瘤分期。对疑有转移的大网膜或淋巴结应作活体组织检查; 如无明显卵巢外转移,应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涂片找癌细胞。手术原则为不论年龄大小,均应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及全部子宫;为减少肿瘤转移灶体积及腹水的复发,使术后化疗药物或腹腔同位素的均匀播散,一般主张同时行大网膜切除。在晚期病例可根据患者情况考虑行减少瘤体的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对低潜在恶性肿瘤即交界性上皮瘤,包膜完整、乳头未穿破囊壁、对侧卵巢正常、腹腔液中未找到癌细胞,临床诊断为IaG1期的年轻未生育患者,可仅作病侧附件切除,术后严密随访。如年龄较大或已有子女则应作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对低度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等亦可按此原则处理。 手术时应注意 ❶腹部切口宜大,尽量不使囊肿破裂,以免囊内物流入腹腔。 ❷若为特别巨大的囊肿,确实不能完整取出时,可先行穿刺,吸出囊内液,待体积缩小后取出;但穿刺时必须用纱布垫保护好穿刺点周围的组织,吸引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排空过速,腹压突然下降。 ❸如肿瘤在腹腔内已有转移手术时尽量切除肿块,以缩小肿瘤体积为化疗及放疗创造有利条件。 (2)放射治疗:卵巢上皮性癌及颗粒细胞瘤对放疗有效,无性细胞瘤则极度敏感,用放疗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较早发生腹腔转移,因此照射范围最好包括腹腔及盆腔(可采用移动窄条照射法,以免同时大面积照射产生严重反应)。肝、肾区需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放射性损伤。放射治疗的效果以肿瘤局限于盆腔者(Ⅱ期)较好。放射量全腹腔为3000rad,盆腔量另加3000rad。术后辅以放射,效果较单纯手术为好。 采用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为手术残留肿块的直径在2cm以下,无腹水,肝肾表面的腹膜无转移性病灶,以前无放射史,远处亦无转移迹象者。但对极度敏感的无性细胞瘤不受此限制。 腹腔内注入胶体金(19 ![]() ![]() ![]() ![]() ![]() ![]() (3) 化疗:由于卵巢癌很早就扩散,手术时多数病例已不能完全切除,且放疗需要有一定条件而效果也不肯定,因此全身性化疗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一些晚期病人,经化疗后肿块可以缩小,为再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甚至有肿块完全消失者。 单一用药仍以烷化剂对卵巢上皮性癌的效果最好,经大量治疗统计 最常用的噻𠾱派、 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或苯丁酸氮芥的有效率为50%左右,平均有效时间为12~18个月,分化差的有效时间较为短暂; 抗代谢药如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对卵巢癌亦有一定效果,但不如烷化剂;阿霉素对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作用。 用药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续用药,即每日或每周用药;另一种是大剂量间断给药,每月集中给药5天左右,给病人以恢复的机会。据观察,一旦停药肿瘤可迅速复发,因此如血象允许,化疗应长期使用。常用的药物有噻𠾱派,每日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一次, 总量为100~150mg,以后每周肌注一次,每次10mg,作为维持量;或口服左旋苯丙胺酸氮芥(Melphalan)每日0.2mg/kg,共5天,每四周重复一次,如有效可反复应用10~12个疗程,苯丙胺酸氮芥很少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但在连续应用达数年的病人,也可发生严重的骨髓抑制。在采用一种药物疗效不明显时可及时另选其他化疗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更生霉素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简Act-Fu-Cy) 的效果与单一应用烷化剂基本相同,但毒性明显加重,因此对卵巢上皮性癌多在单一用药无效时采取联合用药。无性细胞瘤放疗失败时可试用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简称VAC); 胚胎性癌极为恶性,近年来应用VAC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用药需连续1~2年。联合用药的剂量与方法见表3。 一般以肿瘤缩小50%以上,腹水明显消减、保持3~6月作为有疗效的标准。可将疗效大小再分为: ❶完全缓解: 肿块已消失三个月或以上。 ❷部分缓解: 肿块体积缩小50%达三个月或以上,或腹水控制三个月以上。 ❸无变化:经三个月肿块未增大(包括一部分肿块缩小)。 ❹恶化: 肿块继续长大。 上述指标可因检查者不同而观察的结果不一致,故亦可采用自开始治疗日起计算存活时间或癌瘤停止发展时间作为衡量疗效的指标。 表3联合用药的剂量与方法
*可用环磷酰胺3~5mg/kg静注(每日最多250mg)代替苯丁酸氮芥 卵巢恶性肿瘤的预后 卵巢恶性肿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的类别及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临床分期越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卵巢胚胎性癌预后最差而无性细胞瘤因对放射敏感而预后良好。此外,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时,肿瘤容易发生扭转、破裂,或可嵌入盆腔,引起流产或阻塞产道而需行剖腹产术。 妊娠早期所并发的小型卵巢囊性肿块以黄体囊肿多见。因此早期妊娠时附件部位的囊性肿块应考虑为非赘生性囊肿。妊娠期良性卵巢肿瘤中以囊性畸胎瘤、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腺瘤最多见,约占90%,恶性肿瘤则仅占3~6%,其中以浆液性囊腺癌多见,无性细胞瘤也较多。 因妊娠中期及晚期,卵巢肿块可为增大的子宫所掩盖,因此早孕时常规盆腔检查就很重要。凡单侧性、活动而囊性的肿块可在妊娠三个月后进行手术以减少流产机会,如为妊娠黄体,等待观察中可自然消退。如于妊娠晚期发现则可等待在胎儿存活后进行手术。如在妊娠末期肿瘤阻塞产道则行剖宫产术,并切除肿瘤。 恶性卵巢肿瘤的处理原则同非妊娠期。有恶性可疑者亦应及时手术。 ☚ 原发性输卵管癌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及瘤样病变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