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却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却要

 

·皇甫枚·


 湖南观察史李庚之女奴,曰却要。美容止,善辞令。朔望通礼谒于亲姻家,惟却要主之。李侍婢数十,莫之偕也。而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李回子:长曰延禧,次曰延范,次曰延祚,所谓大郎而下五郎也。皆年少狂侠,咸欲烝却要而不能也,尝遇清明节,时纤月娟娟,庭花烂发,中堂垂绣幕,背银釭,而却要遇大郎于樱桃花影中,大郎乃持之求偶,却要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南隅,伫立相待,候堂前眠熟,当至。”
 大郎既去,至廊下,又逢二郎调之。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北隅相待。”二郎既去,又遇三郎束之,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南隅相待。”三郎既去,又五郎遇着,握手不可解,却要亦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北隅相待。”四郎皆去。延禧于厅角中屏息以待,厅门斜闭,见其三弟比比而至,各趋一隅,心虽讶之,而不敢发。少顷,却要突燃炬,疾向厅事,豁双扉而照之,谓延禧辈曰:“阿堵贫儿,争敢向这里觅宿处?”皆弃所携,掩面而走,却要复从而咳之。自是诸子怀惭,不敢失敬。
 

〔选自《三水小牍》〕

●●
 身为宦富人家的女奴,而容貌俊美,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情,恰如美羔羊处兽槛中。因为“好德未若好色”的主人们,人人、时时都欲攫而享之。她们要想摆脱这种境况,可依靠的东西极少,只有她们自己的机巧才智或许能帮助她们。《却要》就写了这样一个女孩儿。她以自己机智巧妙的安排,使四位垂涎于自己的少爷处在极尴尬的境遇中,因羞惭至极而不敢再生邪念,慑于她的机敏而不能不生敬意。她摒开了色涎垂淌的纠缠,保全了自己。作品富有喜剧色彩,在情节的高潮到达之前进行充分的铺垫,叙事用笔精细,而对嘲讽的对象——四位少爷则采用漫画式笔法进行粗线条勾勒,精细与粗犷并用于一篇。在堂皇美雅的背景中,使几个小丑粗鄙的举手投足更显可笑,构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作品的前少半,介绍却要及四位少爷,要言不繁,清晰地告诉大家:却要虽为婢女,却“巧媚才捷”;四位少爷长于富贵乡中全是纨绔,而且都“欲烝(诱奸)却要而不能也。”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不是故事的主脉,所以用笔只重简约不求其他,交待而已。但是进入主体故事的叙述之后,作者笔触转向精细,时间、地点、景物乃至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都务求具体传神。关于时、地、景,作品写道:“尝遇清明节,时纤月娟娟,庭花烂发,中堂垂绣幕、背银釭……”早春时节,皎皎月夜,观察史府中,庭花灿漫,金壁辉煌,好一派雍容华贵的富丽景象!然而华贵仅是外表,内里却肮脏龌龊。在绚丽朦胧的樱花影中,大少爷出现了……华贵富丽的景象中,龌龊事、龌龊人出现了,因而这华贵富丽也就富有了讽刺性。至于人物,作者对却要用基本相同的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她的沉稳、冷静,成竹在胸;对四位少爷,则各取其一个近乎“猥亵”的动作突现他们在美色之前的卑下,——大少爷“持之求偶”(直截了当而又放肆),二少爷“调之”(轻佻、涎脸涎皮),三少爷“来之”(无理纠缠),四少爷“握手不可解”(情急几乎不可耐)。每一个人只写了一个动作,讽刺性地写出了他们虽各有不同的外在举动,而实则共同一致的鄙劣心境。
 却要以相同的语言、动作先后打发了四个少爷,使他们分赴中厅的东、西、南、北四角,静候佳人。然后作者写道:“延禧于厅角中屏息以待,厅门斜闭,见其三弟比比而至,各趋一隅,心虽讶之,而不敢发。”心怀鬼胎的大少爷延禧,神态之诡谲,内心之惶乱,尽观于纸。大少爷如此,其他三位大约也莫不如此,几笔点画又含讥讽。最后,却要“突燃炬,疾向厅事,豁双扉而照之”使几位少爷蜷蜷丑态毕现于光明之中,而且佯作不识,大声申斥:“阿堵贫儿,争敢向这里觅宿处?”(“阿堵”,六朝口语,犹言“这个”、“这些”。“你们这些乞丐,怎么敢在这里睡觉!”)实是进行再张扬,让人们知道。然后在四位少爷“弃所携,掩面而走”的狼狈相中朗然大笑。却要胜利了,靠她的机敏才智胜利了,也许是暂时的,但毕竟是胜利了!却要确实是“巧媚才捷”。用笔精细,使却要几乎“须眉毕现”。
 “取材中,技艺上,犹可读也。”一篇《却要》,取材似乎并无太新奇处,类似故事也尽不在少,然而由于作者在叙述描写上富有特色——质朴与精致兼而有之;人物以其言行突现特点;充溢着讽刺性的喜剧意味等等,于是本篇也就成了一篇很可赏读的作品了。

却要 - 中外小说 - 可可诗词网

却要

 

〔唐〕皇甫枚


 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①,曰却要。美容止,善辞令。朔望通礼谒于亲姻家②,惟却要主之,李侍婢数十,莫之偕也③。而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④,姻党亦多怜之。
 李四子: 长曰延禧,次曰延范,次曰延祚,所谓大郎而下五郎也。皆年少狂侠,咸欲蒸却要而不能也⑤。
 尝遇清明节,时纤月娟娟,庭花烂发,中堂垂绣幕,背银缸,而却要遇大郎于樱桃花影中,大郎乃持之求偶。却要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南隅,伫立相待; 候堂前眠熟⑥,当至。”大郎既去,至廊下,又逢二郎调之。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北隅相待。”二郎既去,又遇三郎束之⑦。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南隅相待。”三郎既去,又五郎遇着,握手不可解。却要亦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北隅相待。”四郎皆去。
 延禧于厅角中,屏息以待。厅门斜闭,见其三弟比比而至⑧,各趋一隅。心虽讶之,而不敢发。少顷,却要突燃炬,疾向厅事,豁双扉而照之,谓延禧辈曰:“阿堵贫儿⑨,争敢向这里觅宿处?”皆弃所携,掩面而走。却要复从而哈之⑩。
 自是诸子怀惭,不敢失敬。

 
 【注释】 ①湖南: 指洞庭湖以南的地方。女奴: 按却要的身份,相当于婢妾之间。②朔望句: 指在初一、十五这两天,和亲戚间彼此送礼应酬,互致问候,是古时的一种风俗。③莫之偕: 不能同她一道去做。意思是说没有这个能力。④承顺颜色: 看脸色行事,符合他人心意。⑤蒸:对长一辈的人犯奸淫行为叫“蒸”。却要是李庾的姬妾,相当于李庾儿子们的庶母的身份,李庾的儿子们却想对她无礼,所以称之为“蒸”。⑨堂前: 指父母。⑦束之: 拥抱。⑧比比: 陆续。⑨阿堵: 这些个。六朝人口语。⑩ 哈(hai亥阴平): 讥笑。
 
 【赏析】 本文选自皇甫枚《三水小牍》。枚字遵美,唐末安定三水(今甘肃泾川北,一说陕西彬县)人,做过县令。唐亡后,旅食山西,写成此书。
 却要手中举着的那火炬是令人难忘的。它体现着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尊的女奴却要的品格,也烛照李家四子丑恶荒淫、龌龊不堪的卑劣灵魂。小说以其鲜明的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非礼的矛盾冲突,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旨的揭示。
 作品开头即交代了却要“美容止,善辞令”、“巧媚才捷”和与之相应的李家四子“咸欲蒸却要而不能”的丑恶嘴脸。一个是美貌过人、才智非凡,一群是荒淫堕落、寡廉鲜耻、美丑妍媸对比强烈。一个身份卑贱的弱女子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面对这样一伙对她垂涎已久的无耻之徒将何以处之呢? 这不能不令人蓦然心惊。这一部分内容的交代为后文波澜的掀起,起到了蓄势的作用。
 清明的夜晚多么美妙,宁静的夜晚令人陶醉。突然,对却要垂涎已久的四兄弟在花影里相继窜了出来,或持或调,或束或握,急不可耐地欲行非礼。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要从容不迫,处变不惊,对他们荒淫无耻的要求一一慨然应允。她的“善辞令”、“巧媚才捷”,在这短暂多变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以四个色鬼的接踵而至,突出了快捷、短促的节奏,渲染了紧张、匆忙的气氛。这既可表现却要面对突变从容镇定、善于应变的性格特征,又将四兄弟那种迫不及待、魂不守舍的神情和美梦在即的心理展现无遗。美与丑的矛盾冲突融注在快捷多变的情节之中,波澜骤起,扣人心弦。
 就在四兄弟各怀鬼胎,静候一隅,梦想巫山云雨的时候,“却要突燃炬,疾向厅事,豁双扉而照之,谓延禧辈曰:‘阿堵贫儿,争敢向这里觅宿处?’皆弃所携,掩面而走。却要复从而咍之。”
 却要高尚刚正的人格如同她手中燃烧的火炬璀璨夺目、熠熠生辉。一个美胜桃花、临辱不惧的女奴形象在清辉明焰的映照下放射异彩。小说将刚要息止下来的波澜又推到了最高处。却要迅捷果敢的举动、睿智辛辣的言辞,四兄弟落荒而逃的狼狈相美丑相映,善恶互照,令人拊掌称快。
 结局“自是诸子怀惭,不敢失敬”。却要以自己的才智和胆识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
 小说始终紧扣美丑矛盾来精心安排材料,组织矛盾冲突,虽曰短制,却波澜迭起,高潮突至,确属不易。小说结构完整,语言简练传神,张弛有致。作品有力地鞭挞了荒淫无耻的丑类,对生活在樊笼之中的女性寄予真切的同情,赞颂了却要临危镇定、戏丑类于掌上的刚毅品格和过人才智,表达了作者的进步思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