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印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印堂

印堂

相术家以人的两眉中间为印堂。

☚ 可人   麻衣祖师 ☛
印堂1318眉心。闽语。福建厦门〖〗。

印堂

太极拳修炼重要穴位。位于两眉头中间处,被认为是上丹田的核心位置。在太极拳内功练习中,有意守印堂的方法。另有许多身体的外形姿态以印堂为位置标度。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外奇穴 > 印堂
印堂  yìntáng

經外奇穴。在兩眉間連綫中點處。主治小兒驚風、頭痛、眩暈,鼻塞。其穴秦漢典籍已載,沿稱至今。《素問·刺瘧篇》:“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元·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一百二十穴玉龍歌》:“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刺不差,子女驚風皆可治,印堂刺入艾來加。”清·廖潤鴻《針灸集成·經外奇穴》:“印堂,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可灸三壯。”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相術部 > 頭面 > 印堂
印堂  yìntáng

十三部位的第五部位。相術指人面部正中縱綫中正之下,山根之上部位,是以印堂爲定位横列十一個部位的代表。這十一個部位有:印堂、左右交鎖、左右目、左右蠶室、左右林中、左右酒樽、左右精舍、左右嬪門、左右劫路、左右巷路、左右青龍(一作青路)。宋·麻衣道人《麻衣相法》云:“第五印堂交鎖星,左目蠶室林中起,酒樽精舍對嬪門,劫路巷路青路尾。”參見本類“十三部位”。

印堂

❶体表部位,参见阙条。
❷经外穴名。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布有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头痛,眩晕,感冒,目痛,鼻衄,失眠,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以及鼻炎,高血压等。沿皮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印堂Rint′ang

系一常用的针灸奇穴。此穴位于两眉之中间。施针时向下沿皮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主治前额痛、急慢性鼻炎、小儿惊风等。

印堂

经外奇穴名。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对准鼻尖处。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重舌,呕吐,产妇血晕,惊风,不寐,颜面疔疮等。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印堂

印堂

经外奇穴。取穴:在两眉之间(图2-1-9)。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半身不遂、头面诸疔、口眼斜、子痫、小儿急慢惊风。刺灸法:
❶向下平刺0.3~0.5寸。局部胀痛。
❷平刺透左右攒竹,眉棱骨。有胀痛感。
❸平刺透山根穴。鼻部酸胀。可灸。

☚ 四神聪   定喘 ☛

印堂yìntáng

❶经外奇穴名。代号EXHN3。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治头痛、眩晕、鼻炎、感冒、小儿惊风等。提捏局部皮肤, 向下平刺0. 3 ~0. 5 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灸1 ~ 3壮或3 ~5 分钟。
❷解剖部位, 参见阙条。

印堂

印堂

印堂奇穴。首见《玉龙经》。但《素问·刺疟篇》已有“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的记载。《千金翼方》初名曲眉。位于前额部的督脉循行线上,当两眉头间的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正坐或仰靠坐取之。局部有掣眉间肌;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并有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
一般斜刺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或向鼻尖方向传导。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本穴是临床上常用的穴位。主治头额、目、鼻、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鼻渊,小儿急、慢惊风,头汗多,呕吐,产妇血晕等。现又多用以治疗神经性头痛,急性结膜炎,鼻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印堂

☚ 龈交   印堂 ☛

印堂

印堂

发际奇穴。首见《圣惠方》。别名前发际。位于外眼角直上之前发际处。正坐或仰卧取之。穴位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分支;并有三叉神经的颧颞支及面神经的颞额支。本穴位置另说有二:
❶平眉上3寸;
❷在太阳穴直上3寸。一般沿皮刺0.3~0.5寸。针后局部重胀。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目外眦痛,眼睑瞤动等。现又多用以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 印堂   当阳 ☛

印堂yin tang

the space between the eyebrows

印堂

glabell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