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卫生政策中的伦理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卫生政策中的伦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把卫生政策定义为:“改善卫生状况的目标、目标的重点以及实现这些重点目标的主要方针”。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看,卫生政策是国家控制医疗技术和资源的社会使用并使之最优化,从而达到真正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战略决策。医学伦理学作为人类价值与卫生政策连接的桥梁,旨在为卫生政策提供价值导向和伦理证明,并力图解决卫生决策中不可避免的各种价值冲突。卫生政策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卫生决策的道德要求。我国的卫生政策大致有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三个决策层次。无论哪一层次所作出的何种卫生规划、政策、方案、措施,都必须以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我国卫生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福利性、公益性相结合的性质。具体道德要求为:1.有利于人民健康权利的实现,使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2.有利于防病治病,便民利民,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大卫生观”的要求。(3)有利于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卫生机构的活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有利于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和环境保护,消除医疗卫生工作中背离医学道德的不良现象和社会上陈旧落后观念习俗,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5.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和合理使用,提高效益,减少浪费。(二)卫生资源分配中的道德要求。无论是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资源的宏观分配,还是医院和医生所作的微观分配,都应坚持社会公正的伦理原则。首先要按照人道主义的基本精神,平等对待每个人的医疗保健权利,不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与财产状况的差异而制造分配歧视。尤其是政府应在卫生资源和财政上保证全社会成员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在国家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适量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以达到人人健康的社会发展目标。其次,要根据国情、国力和社会卫生保健需求,有重点、按比例地进行卫生资源的分配,正确处理分配中出现的预防与治疗、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常规医疗技术和高精尖医疗技术以及不同类型的疾病、不同医学学科、不同区域之间的矛盾。在我国资源紧张、初级卫生保健尚待发展的情况下,应注重预防为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推广适宜技术,坚持中西医协调发展。在医疗卫生服务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微观分配应先按医学标准筛选,排除医学上不可接受的候选治疗对象;其次根据社会价值标准来选择,如按回顾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家庭角色原则、科研价值原则来确定治疗对象,使有限的医药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