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卢照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卢照邻约635—约689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优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年十余岁,即博学善作文。初授邓王府典签。邓王曾对众官说:“此即寡人相如也”。后升新都尉,因患风痹症辞官。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著《释疾文》、《五愁》等,深为当时文士所重。后因不堪疾病折磨,自投颖水而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的诗常多愁苦之音及不平之气。以长篇歌行《长安古意》为最有名。有《幽优子集》。 卢照邻 卢照邻635?—689?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人。曾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后任益州新都尉。因染风疾,任满辞官。其病历久不愈,以至手足残废,终于自沉颍水而死,一生遭际极为悲惨。善诗,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多愁苦愤激之音、慷慨不平之气,以七言歌行最为擅长,《长安古意》为其代表作。有《幽忧子集》。 ☚ 李善 骆宾王 ☛ 卢照邻 卢照邻卢照邻 (约636—695后) 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 (今河北涿县涿州镇) 人。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颖水而死。为 “初唐四杰” 之一。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 《幽忧子集》。 ☚ 无事闲快活 游昌化山精舍 ☛ 卢照邻 卢照邻634—686,一说635—689,另一说约636—695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一作名子升,字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十馀岁时游历南北,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弱冠,拜邓王府典签。唐高宗龙朔(661—663)中,迁益州新都尉,秩满去官,漫游蜀中。后客居洛阳,因染风疾,于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饵,中毒,风疾转甚,手足挛废。后寓少室山之东龙门山,再徙阳翟具茨山,买园数十亩,引水绕宅居之。又预为坟墓,偃卧其中。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不堪病痛,自沉颍水而卒。照邻于当时文名籍甚,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创作以歌行、骚体尤为擅长,虽未尽洗六朝铅华,然时具愤激之情、不平之气,对于纠正“上官体”诗风之流弊,不无积极意义。其代表作如《长安古意》,借历史题材,描绘长安的繁盛景象和现实生活的各个侧面,揭露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和互相倾轧,抒写自己心中的积郁和不平。借古讽今,寄托深微,清词丽句,委婉有致。是初唐长篇歌行的佳作。还有一些边塞、咏物之作如《紫骝马》、《战城南》、《曲池荷》等,或慷慨激昂、意境清峻,或借物寓意、耐人寻味。有《卢照邻集》。《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二○一有传。今人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任国绪著有《卢照邻诗文系年及生平行迹》。 ☚ 徐惠 韦承庆 ☛ 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初为邓王府典签,调新都尉,因染风疾辞官。隐居太白山中,服丹中毒,而成残疾。后移居阳翟见茨山,与外世隔绝,自号幽忧子。终因不堪疾病折磨,投颍水而死。原有集二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卢照邻 (照邻) 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后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后疾转笃,徙居阳翟之具茨山,著《释疾文》、《五悲》等诵,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签之日,即擅相如之誉,可谓彬彬学士矣。然神情流荡,早伤痾困,废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英华,曜灵驻节,竟以不堪,自沉颍水,悲夫! 壮士激志,而横骨朔野; 忿妻感泪,而魂逐飘蓬。若生之死,谓之何哉? 生感时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忧子》三卷,皆出词赋之上。 初唐五言平韵者,古、律混淆,唯卢照邻《咏史》四首,声韵于古为纯,但未尽工。 卢作工词,用意超迈流凡,风骚之旨,或自得之。悲夫!然斯人也,才有余而量不足,志铳始而力怠终。礼不以节,遂致药无告救,疾败沉水,莫能善保,皆过也。 卢之音节颇类于杨,《长安古意》一篇,则杨所无。写豪狞之态,如“意气由来排灌夫”,尚不足奇;“专权判不容萧相”,虽萧无此事,俨然如见霍氏凌蔑车千秋,赵广汉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至摹写游冶,“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亦为酷肖。自寄托曰:“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不惟视《帝京篇》结语蕴藉,即高达夫“有才不肯学干谒”,亦逊其温柔敦厚也。但《行路难》尘言滚滚,何以至是! 少陵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若如此篇,亦不得专咎人轻薄。 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 其源出于江记室,间以奇气,振其丰采,惟贪排对,致气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写,虽繁弦损调,固无泛音。《长安古意》,宛转芊绵,则七言佳体,不让子山,开阖往来,犹以气胜。 (卢) 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七言长篇,颇似子山,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当时近体为唐律之渐,未变陈隋之遗,故其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创也。又有连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数联者,与虞世南应制诗同一机杼,为齐梁与唐律逗变之初,贞观以后,李百药、刘祎之等乃全入律调,至伪周而后始盛。故唐律之兴也,可分三类: 陈隋为逗,初唐为变,盛唐而全备焉。 卢照邻636—695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十岁从曹宪、王义大授“苍雅”学。调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王有书十二车,照邻尽披览,略能记忆,王爱重,比之相如,调新都尉,因风痹症所困,辞官,隐居太白山中,服丹中毒,手足残废,后居阳翟县茨山下(今河北禹县北)。终因不得志,重病悲观,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 卢照邻633?—684?唐代重要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县附近)人。“初唐四杰”之一。年十余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签,最为邓王爱重,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府内书记一以委之,并随其历黄寿襄兖诸州。曾因横事被拘,经友人营救得释。乾封(666—667)末,任命为益州新都尉,深感怀才不遇,并于任上得风疾,任满去官东归。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曾问医于孙思邈,复学道于东龙门山,布衣藜羹。疾转笃,一臂连蜷,生计维艰,徙居阳翟之具茨山下颍水之滨。沉痼挛废,不堪其苦,预为墓,与亲友执别,遂自投颍水而死。他擅长诗赋骈文。诗以歌行最佳。今存赋14篇。他一生坎坷,后又困于疾病,故所作多自道其身世之凄凉与对时俗之愤慨。文笔恣肆而有气势,体制也较自由,从摆脱六朝赋风说,比王、骆进了一步。但其赋多直抒胸臆,辞浮意浅,缺乏深刻意境。有《幽忧子集》。 ☚ 卢思道 叶清臣 ☛ 卢照邻 卢照邻636?—695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初为邓王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为司马相如。后调新都尉,因染风疾辞官。隐居太白山中,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成为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一生坎坷,也曾因事下狱,后期困于疾病,尤痛苦不堪,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 骆宾王 王勃 ☛ 卢照邻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初四杰之一。生卒年月,史无明确记载,约636年生,695年去世。一生仕途坎坷,并长期受病痛折磨。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最佳。其代表作有《长安古意》等。《旧唐书》说卢有文集20卷。宋代书目《崇文总目》著录为10卷。今存《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入其诗2卷。 卢照邻 卢照邻636?—695?Lu Zhaolin初唐诗人,字升之,范阳人(今河北涿县),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参“初唐四杰”条)。他少擅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朝入仕为益州新都尉,后染风疾,隐居太白山,又服丹药中毒,致手足痉挛,成为残废。终因不堪忍受政治失意的痛苦和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自尽。他以七言歌行见长,诗多悲苦愤懑不平之气,代表作为《长安古意》和《行路难》,描绘了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贵族阶级的骄奢生活,抒发了下层文人的失意不平,写得清词丽句、委婉顿挫、耐人寻味,对七言歌行的发展和唐初诗风的变革起了推动作用。原有集20卷,后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7卷。 ☚ 杨炯 骆宾王 ☛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5~?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唐初诗人。卢照邻10岁即跟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雅》和经史,博学善写文章。最初是做邓王府典签,后调新都(今四川新都)尉,因染风疾辞官。其后风疾加重,手足残废,不堪病痛折磨,与亲友诀别,自投颖水而死。 ☚ 韦应物 白行简 ☛ 卢照邻630—683唐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益州新都尉。后因不堪风疾病苦,自投颍水而死。为“初唐四杰”之一。诗多悲苦愤懑之气。《长安古意》、《行路难》为其代表作。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卢升之集/幽忧子集/卢照邻文集 ☚ 骆临海笺注 卢升之集 ☛ 卢照邻 卢照邻636?——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郡治今河北涿县)人。博学能文。初为邓王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司马相如,出为益州新都尉。曾遭横祸,被友人救护得免。后为风痹症所困,投颍水而死。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自称“愧在卢前”,可见颇为推崇他。其诗以歌行体最佳。《长安古意》等名作,意境清迥,以韵致取胜,擅长骈文。尝著《五悲文》以自明。原有文集20卷,已佚。现存文集《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 ☚ 朱敬则 李峤 ☛ 喜居王后/著文自悲 ☚ 耻居王后 喜居王后 ☛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邓王府典签,后任新都县尉。因病辞官归隐,不与世人往来。苦于疾病的折磨,最终自投颍水而死。原有集2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幽忧子集》七卷。他名重初唐诗坛,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其诗多愁苦之音,愤激之辞,成就较高的为其七言歌行。代表作是《长安古意》,诗写长安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对封建贵族的穷奢极欲有所揭露。文笔纵横奔放,富丽精工,是七言歌行“初唐体”的典范作品。另有《行路难》、《悲夫》等也较有名。其诗对唐代七言歌行体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 王绩 骆宾王 ☛ 卢照邻about 635~about 686Lu Zhaolinfamous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Five Grievings,Old-time Thoughts of Changan,Text to Dispel Illness,etc. 卢照邻约635—约689唐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人。曾任新都尉。因病去官,居太白山。武后时,屡聘贤士,他因病不能出仕。一生为疾病所困,后投颍水而死。其诗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称“初唐四杰”。作品多愁苦之音。著有《卢照邻集》。 卢照邻约635—约689唐诗人。字升之。幽州范阳(今北京)人。自号幽忧子。曾任新都尉,后因身染风痹,痛苦不堪, 自沉颍水而死。他的诗以歌行为最佳, 《长安古意》对当时贵族的骄奢淫逸有揭露。诗作多属痛苦和不幸,为“初唐四杰”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