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卞之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卞之琳1910—江苏海门人 卞之琳
卞之琳
卞之琳1910——署名季陵,江蘇海門人,1910年 (清宣統二年) 生。國民小學四年畢業後入私塾,後入高级小學,畢業後考入初級中學。1927年秋,入上海浦東中學高中部,兩年後畢業。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系,1933年畢業; 同年在保定育德中學任教。1935年至1936年,在濟南省立高级中學任教。其間,1934年秋至1935年春,在北平協助编輯《文學季刊》,並任上海《新詩》月刊编委。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 10月去成都,任四川大學外文系講師。1938年8月赴延安。1939年在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臨時任教; 同年9月回成都。1940年任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講師,後升任副教授,1946年升教授;11月赴天津任南開大學教授。1947年9月,應英國文化委員會邀赴英國,在牛津大學拜理奥學院,任旅居研究員,繼續修改《山山水水》長篇小說英文稿。1949年3月回國,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授。1952年院校調整後,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195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歷任作家協會理事,《詩刊》、《世界文學》编委。著有《夜正深》、《三秋草》、《石門陳》、《晉東南麥色青青》、《兩種光景的交替》、《<里亞王> 的社會意義和莎士比亞的人道主義》、《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發展》、《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創作中的思想表現》、《布萊希特戲劇印象記》等。譯作有《哈姆雷特》等。 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诗人、散文家。江苏海门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山东等中学教书,并参加《文学季刊》《水星》的编辑工作。1936年与何其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出版;并与戴望舒合编《新诗》。抗战后,先在四川教书,后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教书。1940年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1947年访英。1949年回国。他的作品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雕虫纪历》等。译有贡斯当的《阿道尔夫》、纪德的《窄门》《浪子回家集》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诗刊》等刊物主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翻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另有论文集《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 公木 姚雪垠 ☛ 卞之琳 卞之琳1910.12.8—笔名有薛林、林之、季陵、大雪等。江苏海门人。1927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读高中。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于苦闷中写诗,由徐志摩推荐给上海的《诗刊》发表。这时期和诗友李广田、何其芳交往密切,1936年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同年大学毕业后,两度在中学教书,其间翻译的西方作品编成《西窗集》。1935年上半年客居日本京都,回济南后出版诗集《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深得评论家李健吾的好评。抗战以前,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兼任《水星》和《诗刊》的编委。1937年10月到成都,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又与何其芳、方敬等人合办刊物《合作》。1938年8月底和何其芳、沙汀赴延安。从1938年底到1939初,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访问和随军生活,写了一些报告文学和小说,发表在延安和昆明的刊物上。1939年9月回到成都,写完十几首诗,即1940年由昆明明日社出版的《慰劳信集》。1940年夏天转往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2年由桂林明日社出版第四部诗集《十年诗草(1930—1939)》。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1月到天津南开大学讲课,第二年9月应邀去英国牛津大学当“旅居研究员”。1949年3月和戴望舒等人由香港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工作。1952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等处任研究员。建国后被选为历届中国作协理事,聘为《诗刊》、《世界文学》编委。抗美援朝时期,写成诗集《翻一个浪头》。此外,他还写了有关莎士比亚悲剧的研究论文,以及其它的文章和翻译作品。1984年出版了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和论文集《人与诗:忆旧说新》。 ☚ 乌铁库尔 方平 ☛ 卞之琳 卞之琳1910—Bian Zhilin现代诗人、翻译家、学者。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这些作品后来结集为《三秋草》和《鱼目集》出版。1936年他与同学何其芳、李广田合写的《汉园集》出版。1938年,卞之琳来到延安,并深入太行山区,随军生活访问,不久回延安到鲁迅艺术学院任教。1940年后,在昆明西南联大等高校任教。1941年他的诗歌汇编成《十年诗草》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卞之琳任北京大学等高校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是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 李广田 丰子恺 ☛ 卞之琳 卞之琳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生于1910年。曾用笔名季陵等,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1930年开始写诗。1933年大学毕业以后,到保定、济南等地以教书谋生,并与他人合编文艺期刊《水星》。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出版有诗集《三秋草》。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卞之琳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这一时期他主要翻译了斯特莱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纪德的《浪子回家集》、《赝币制造者》、贡思当的《阿道尔夫》等。1935年卞之琳出版了诗集《鱼目集》,1936年又与何其芳、李广田合作出版了诗集《汉园集》,同年秋天,他与戴望舒共同创办了《新诗》杂志。抗战初期,卞之琳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系教书,1938年秋来到延安。随后又到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访问,并写下报告文学《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和诗集《慰劳信集》等。1940年以后,卞之琳来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7年应邀去英国做“旅居研究员”,1949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而后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诗刊》编委、《世界文学》编委等职。1956年,卞之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以后他更加勤奋地为党和国家工作,连续发表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略论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思想表现》、《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等一批学术性很高的论文。这一时期卞之琳的主要译著有《哈姆莱特》、《里亚王》等。卞之琳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具有很大影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他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左为卡之琳 ☚ 马烽 丰子恺 ☛ 卞之琳 卞之琳1910~现当代诗人、翻译家。生于江苏海门。少年时代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同时对英国浪漫派和法国象征派诗歌产生兴趣,并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保定、济南等地任教,与人合编过文艺刊物《水星》。1936年,任《新诗》杂志编委。著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三人合集,1936),艺术上追求含蓄、隽永和精致,多抒写对现实的不满和个人苦闷、忧郁的情绪;另有译作《西窗集》、《浪子回家》。抗战时期,先后在四川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执教。其间写下歌颂抗日军民斗争生活的诗集《慰劳信集》和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另外,还出有1930至1939年的诗作自选集《十年诗草》,译作《窄门》、《新的粮食》、《维多利亚女王传》、《阿道尔夫》、《紫罗兰姑娘》等。抗战胜利后,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47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作“旅居研究员”。1949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诗刊》、《世界文学》、《文学评论》编委。另有诗集《翻一个浪头》、《雕虫纪历1930~1958》和译作《哈姆雷特》。 ☚ 钱钟书 吴强 ☛ 卞之琳1910~2000Bian Zhilinmodern poet. Works: Weed of Three Autumns,A Collection of Fish Eyes,A Collection of Han Garden,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