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上海嘉定縣。始建於梁天監年間。以掘地得石,常有二鶴飛集其上,僧德齊即地建刹,後鶴去不返,見石上有“白鶴南翔去不歸”之語,因名。唐開成間增拓。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重建。明正統間、萬曆初及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續有增修。清順治初復修。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改稱雲翔寺。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重修。今寺已廢,唯存唐代所建尊勝陀羅尼雙石幢及梁代所建磚製雙塔。參見本類“南翔寺陀羅尼經幢”。參閱康熙《江南通志·古蹟上·蘇州府》、《嘉慶重修一統志·太倉直隸州一·寺觀》、光緒《嘉定縣志·雜志上·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