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社

南社

1909年6月成立于苏州的进步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富反清革命意识。该社以文学鼓吹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为宗旨。曾提倡以戏曲、小说、诗歌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前后有社员200余人,后增至千余人,政治态度与思想面貌遂日趋复杂;随着革命的发展,除少数成员坚持革命立场外,多数成员或消极颓唐,或投靠北洋军阀政府。1923年停止活动。该社于1920年起,三年内曾出版《南社丛刊》22册,另有《南社小说集》1册。

☚ 申酉会   诗社 ☛

南社

南社

日据时期的古体诗社。1906年成立于台南。主要成员有赵云石、蔡玉屏、连横、谢籁轩、邹小奇、杨宜禄、王开运、刘明哲、赵剑泉、洪铁涛等。赵云石、蔡玉屏先后任社长。1930年9月9日与春莺社合办《三六九小报》,以发表社员诗词等作品。该社活动约20余年。

☚ 栎社   台湾文化协会 ☛
南社

南社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进步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1909年成立于苏州。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以文学鼓吹革命,旨在反对清王朝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曾大力提倡诗歌、戏曲、小说,以适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需要。辛亥革命前有社员二百余人,多为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辛亥革命后增至千余人,政治态度和思想面貌日趋复杂,终因内部分化,于1923年停止活动。社员所作诗、文、词由社刊《南社丛刻》辑录刊行,自1910年至1923年,共出版二十二集。另有《南社小说集》一册。作品多表现反清情绪,有的流于颓废、感伤。

☚ 同光体   三、并称及美称 ☛
南社

南社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进步文学团体。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初于1907年8月在上海酝酿,1909年11月成立于苏州,仍以上海为活动中心。成立初期有社员十七人,辛亥革命前发展到二百馀人,辛亥革命后增至一千馀人,1923年解体,前后延续了十多年。该社取名“南社”,寓有“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要进行反清革命。鲁迅《三闲集·现今新文学的概观》云:“即如清末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早期南社成员多为同盟会会员,具有明确的民主民族革命的立场,对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起过积极作用。辛亥革命后社员大增,成分十分复杂,部分成员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少数人后又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有的成员投靠了北洋军阀和其他反动政治派系。南社作家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要求通过文学创作,激发群众的“爱国保种”之念,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但在具体文学主张上却不尽相同。如柳亚子等提倡“唐音”,推崇辛弃疾和陈子龙、夏完淳、顾炎武等人,反对“同光体”、“常州词派”、“桐城派”。而马君武主张“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寄南社同人》)。高旭主张“漫追魏晋隋唐体,自抱文周屈宋思”(《钝根未与元夕南社雅集,以诗见寄,步其韵以答之》)。南社还有些成员是同光体、常州词派和桐城派的追随者和崇拜者。南社成员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多以旧形式写新内容,鼓吹革命,富有爱国激情。辛亥革命前以批判清朝统治、呼唤民主为主题;辛亥革命后,主题转为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此时亦有较多理想破灭的悲哀,风格由慷慨激昂转为愤郁低沉。南社著名作家有苏曼殊、马君武、周实、宁调元等,其中以柳亚子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 诗界革命   主要诗集_总集 ☛

南社

南社

近代文学社团研究专著。今人杨天石、刘彦成著。全书共九题,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中“南社成立的历史背景”、“前期南社”、“后期南社”、“新南社和南社湘集”、“南社纪念会”五节全面论述了南社从酝酿、发起、创立、发展壮大到分歧而分裂,以及到新南社、南社纪念会的历史过程和活动。“南社成员的社会政治思想”、“南社成员的文学思想”和“南社成员的创作”三节论述南社政治主张、文学思想的主要倾向及其局限性,并着重论述了柳亚子、陈去病、高旭、苏曼殊和马君武、宁调元和周实、张光厚和王德钟等人的创作,主要是诗歌创作。最后一节结语,概括南社分裂蜕化的根源及其历史地位。作者后记称,本书初稿完成于1962年,1964年付排,在排出三校样后即进程中辍,后据旧校样作了增订。该书为建国以后较早系统研究南社的一部专门论著,较此前有关南社历史的回忆和一般评论更为深入,某些观点也反映了该书成稿年代文学研究的政治批判性特点。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 南社丛谈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概论、诗文卷 ☛

南社

 清末资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团体。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陈去病、吴梅、刘三等在上海愚园集会,成立神交社,酝酿组织南社。1909年(宣统元年)由陈去病、柳亚子、高旭等发起正式成立于苏州虎丘。社名寓“反对北庭”之意。以“鼓吹新学思想,标榜爱国主义”为宗旨。宣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以上海为活动中心,先后在绍兴、奉天(今辽宁)、广州、南京建立分社(即越社、辽社、广南社、淮南社)。社员初有十七人,多为同盟会会员,有同盟会“宣传部”别称。辛亥革命后激增至一千多人,但成分渐趋复杂,内部开始分化。部分成员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曾选编社员所作诗、词、文出版《南社》。1923年因内部分化加剧而无形解体。
南社

431 南社

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发起者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柳亚子自始至终领导社事,实为南社主要代表作家。1909年11月13日成立,1923年解体,活动中心在上海。以后又有新南社、南社湘集、南社闽集等组织。机关刊物为《南社丛刻》(简称《南社》),分文录、诗录、词录,专收社员作品,不定期出版,共刊行22集,还曾刊行《白门悲秋集》、《南社小说集》2本增刊。柳亚子又曾将《南社丛刻》中全部诗词,以人为类重新编排,出版《南社诗集》和 《南社词集》。

☚ 宣南诗社   文学研究会 ☛
南社

南社nanshe

近代文学团体。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1923年解体,后又有新南社等组织继之,前后延续30余年。初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后发展至千余人。主要发起人多是同盟会会员,如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南社组织庞大、成员众多、品质复杂,没有严密的纪律要求,也没有明确的革命性纲领,只以文学鼓吹革命为宗旨,提倡“气节”和“国魂”,反对清王朝及军阀统治,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南社文学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小说,办有刊物《南社》。以辛亥革命为界,其前主题多批判清统治,倾诉爱国之情,呼民主、责专制,号召人民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奋起,风格慷慨豪放。其后主题转而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斥责袁世凯的称帝丑剧,抒发理想破灭的悲哀,风格愤郁低沉。南社成员的具体文学主张很不一致。主要作家有柳亚子、陈去病、高旭、苏曼殊、马君武、宁调元、周实、吴梅等。其中当推柳亚子成就最高且始终坚持革命立场。柳亚子推崇辛弃疾、明末陈子龙等人,反对晚清占文坛主导地位的同光体、常州词派和桐城派。他的诗清新朴实,为南社少有的始终随中国革命前进的爱国诗人。

☚ 诗界革命   湘乡派 ☛
南社

南社Nanshe

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由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发起。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南社1909年成立于苏州。活动中心在上海。早期社员多为同盟会会员,以后社员总数多达千余人。1923年南社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南社的主要作家,有柳亚子、高旭、陈去病、苏曼殊、马君武、宁调元、周实、吴梅、黄节等。南社的机关刊物为《南社丛刻》,简称《南社》。发表社员的诗、古文、词创作。共出版22集。另有《白门悲秋集》、《南社小说集》。各分支组织也曾出版过刊物,如 《越社丛刊》、《南社湘集》等。南社文学以诗歌为主。辛亥革命前,主题多为批判清朝统治、谴责专制、呼唤民主,号召人们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斗争。风格慷慨豪壮。辛亥革命后,主题转为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斥责袁世凯称帝丑剧,抒发理想破灭的悲哀。风格低沉愤郁。有的甚至流为靡靡之音。在文学思想上,南社作家大都受当时国粹主义思潮影响,虽有要求光大民族文化,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一面,但不能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吸收外来进步文化和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之间的关系。“五四”时期,不少人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反对者。记述南社历史的著作有柳亚子所著的 《南社纪略》 (1940年); 杨天石、刘彦成的《南社》(1980年)、郑逸梅的《南社丛谈》1981年。

☚ 柳亚子   林纾 ☛

南社

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学团体。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后期发展至千余人。于反清革命中起过积极作用,辛亥后成员政治上颇多分化。1909年成立于苏州,1923年停止活动。出版社员所作诗文词为《南社丛刻》二十二集。

南社

南社

著名的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成立,由同盟会成员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发起。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活动中心在上海。以文学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民国初期,南社得到了顺利发展,在诗歌创作上影响很大。1910年至1923年将社员著作分文录、诗录和词录三部分,辑办《南社丛刻》,共22集。1917年出版有《南社小说集》。其主要作家有苏曼殊、马君武、周实、宁调元等。南社社员遍布于全国各地的许多报馆,总数达1180余人。其政治思想面貌趋于复杂,随着革命的发展,少数人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少人则投靠了北洋军阀和反动的政治派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1923年停止活动。同年5月,柳亚子、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等8人组织新南社。其中邵力子和陈望道当时是共产党员。1924年出版了《新南社社刊》1期,采用白话文发表了沈玄庐、刘大白等人的著作。1940年柳亚子写了记述南社历史的著作《南社纪略》,后有杨天石、刘彦成所著《南社》和郑逸梅的《南社区谈》。

☚ 南国社   春柳社 ☛
南社

南社

近代进步文学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为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以民族气节相号召,鼓吹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大力提倡戏曲,小说、诗歌,以适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需要。早期社员二百余人,多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增至一千多人,政治态度和思想面貌日趋复杂。随着革命的发展,内部逐渐分化,少数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多数人投靠北洋军阀和反动政治派系,遂于1923年停止活动。社员所作诗文词由社刊《南社丛刻》刊载,自1910年至1923年共出版二十二集。所作小说另衰为《南社小说集》一册。作品多体现反清宗旨,但有的流于感伤颓废。

☚ 中晚唐诗派   现当代文学 ☛

南社nan she

South Society (a poetry and writing club founded in Suzhou in 1909,it was founded by Chen qubin,Liu Yazi and Gao Xu who were also members of Revolutionary Alliance)

南社

台湾古诗社。1906年由连横、赵云石、蔡玉屏等创立。赵、蔡先后任社长。以“互相勉励”,“希延汉学于一线”,“维系斯文于不坠”以及用聚会喝和,发抒胸臆,打发侘傺无聊的日子为宗旨。其活动时间长达20余年。1930年9月,与春莺吟社联合创办《三六九小报》,发行400余期。

南社

辛刻革命时期成立的资产阶级进步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天梅(旭)等发起。清宣统元年十月初一日(1909年11月13日)成立于苏州虎丘。为显示该社反对北京清政府统治的思想,名之为“南社”。以所创作的诗文,进行民主爱国思想的宣传,反对异族统治。建立之初,入会者仅十七人,后扩展至千余人。辛亥革命后,部分成员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社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共二十二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