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枢密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枢密院辽官署名。辽太宗会同元年(938),灭后晋,沿晋制设枢密使统领汉军兵马,称汉人枢密院。世宗时又立契丹枢密院以统领契丹兵马,又称“北枢密院”。汉人枢密院则称“南枢密院”。圣宗以后,汉人官员和契丹官员均可任南枢密院使,但统领的兵马仍是汉军。另外,契丹北面官又分南、北院,其北枢密院视同兵部,掌兵机、武铨、群牧等军政事务;南枢密院视同吏部,掌文铨、部族、丁赋等民政事务,如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南衙不主兵”是也。参见〔北枢密院〕。 南枢密院辽军事机构名。又称汉人枢密院。辽制,分北、南面官。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太祖时,为“汉儿司”,由韩知古总领。会同元年(938年),辽灭后晋,太宗入汴(河南开封),以晋降臣李崧为枢密使。沿中原王朝官制,设统领燕云地区汉人兵马的军事机构。天禄元年(947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改为汉人枢密院。初兼领尚书省、类兵部,但不可与军事权力重心之北枢密院相比。设枢密使、知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等官职。 南枢密院辽军事机构名。又称“汉人枢密院”。辽制,分北、南面官。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太祖时, 为“汉儿司”, 由韩知古总领。会同元年(938年),辽灭后晋,太宗入汴(河南开封),以晋降臣李崧为枢密使。沿中原王朝官制,设统领燕云地区汉人兵马的军事机构。天禄元年(947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改为汉人枢密院。初兼领尚书省、类兵部,设枢密使、知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等官职。 南枢密院辽代机构,即汉人枢密院。总契丹王朝治下汉人、渤海人一切军政事宜。辽初,阿保机即设“汉儿司”统治汉人。耶律德光灭后晋,因其制度,改为枢密院。世宗即位后,始分设契丹枢密院与汉人枢密院。 南枢密院辽代南面官中的宰辅机关,俗称汉人枢密院。辽在形成南面官系统以前,即已有枢密使之设,实由于辽初笼络汉人,袭用南人旧街。太宗入汴,因后晋旧制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事,初兼尚书省事。世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九月,设立南枢密院,始为南面官中的最高机关,总掌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南枢密院政务繁冗,《辽史·杨遵勗传》记杨遵勗拜枢密直学士,后改枢密副使,“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勗一目五行俱下,剖决如流,敷奏详敏。上嘉之。”设枢密使、知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副使事、枢密直学士;属官有枢密都承旨、枢密副承旨、吏房承旨、兵刑房承旨、户房主事、厅房(即工部)主事。南枢密使初设时尽以汉人充任,后亦间用契丹人,其僚属则大多为汉人。参见“北枢密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