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吕]四块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吕]四块玉关汉卿 别 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此曲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上,都有值得称道处。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但送别的当时已觉“难舍”,过后思量,自有不能平静者。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却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离别情绪的缠绵的一面,此强调其沉重的一面,更合别后情形,以真切动人。藕(偶)断丝(思)连,便是指的这种状况。“凭栏”一句兼有三重意味:首先点明了相思季节,乃在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或许含有“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那种意味;再就是点明处所,有“栏干”处,应在楼台;第三点明了女主人公这时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她在楼头站了很久,以致杨花扑满衣襟,须时时“袖拂”之。“杨花雪”这一造语甚奇异,它比“杨花似雪”或“雪一般的杨花”的说法,更有感性色彩,差近温庭筠“香腮雪”的造语。 末三句分明是别时景象,与前四句在承接上有一种不确定的关系。可作多重解会:一种是作顺承看,前既说“凭栏”,此既写遥望情人去路黯然神伤之态。“溪又斜,山又遮”是客路迤逦的光景,“人去也”则全是痛定思痛的口吻。这种理解,造成类乎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的意境。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腾挪,先写相思,再追忆别况,便不直致,有余韵。小山词所谓“从别后,忆相逢”,此法近之。以上两解还可融合,因为倒叙也可以看作女主人公在望中的追忆。这种“多义”现象包含着一种创作奥秘。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欣赏是一种补充性的确定活动,读者须用自己的想象填补作品的未定点和空白。此曲之妙,就在于关键处巧设了这样的空白,具有多义性、启发性,令人百读不厌。 曲味与词味不同,其一在韵度。曲用韵密,而一韵到底。韵,是较长停顿的表记,如此曲短句虽多,但每句句尾腔口均须延宕,读来有韵味悠扬之感。结尾以虚字入韵,为诗词所罕有,而曲中常见(别如马致远《夜行船》套“道东篱醉了也”。而“人去也”这个呼告的结尾,尤有风致,使人不禁想起“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那一《西厢》名句。 [南吕]四块玉马致远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马致远令曲中有一组咏史怀古的[四块玉],此即其一。“巫山庙”的来历,见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古人诗文中说到巫山云雨,主要有两种寓意,一以言男女欢爱,一以刺帝王淫佚。 此曲即咏襄王梦遇神女一事,却反复在“云”、“雨”、“空”三字上做文章,意旨极为空灵,可说是归趣难求。前二句一“迎”一“送”,可见暮雨朝云,说实有也实有;三句却又说“去无踪”,可见云雨之为物,说虚幻也虚幻。这就兴起下句言楚襄王梦神女之事,用一个“谩说”、两个“空”字予以冷峻的否决,言好梦不长,难与巫山十二峰的存在较量。这些仅是字面意义,其象征意蕴却是扑朔迷离的。见仁见智,可因人而异。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索解:一、发思古之幽情;二、有现实的感讽;三、寓人生无常、欢爱难久的感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言,作者的本意以第三解可能性较大;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言,则可各得其解。“空灵”者,不是什么玄虚之义,乃是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空白较多,而读者想象的余地较大,故尔灵动。这正构成此曲的一个显著特色。 在语言上,相应也具有一种扑朔迷离感。这首先在于“暮雨”、“朝云”的离合翻弄,先分后合,最后又以“云”、“雨”单字形式重复一次,给人形式上幻化多变之感。对于“去无踪”,又以“空”的单字形式重复两次,加以补充阐发,从而强调了虚无的感觉。末三句本是三字句,分别在其中和句首加了“也是”、“怎捱”等衬字,使曲词富于口语色彩,增加了咏叹意味。“也是”的重复,更添了一分缠绵之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