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袁相根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袁相根硕 袁相根硕亦题《剡县赤城》、《赤城仙居》、《剡县民》。东晋志怪小说。陶潜撰。原载《搜神后记》卷一。《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录载。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顾之京等《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皆选录。是一篇神仙洞窟故事。描述:剡县民袁相、根硕,进山打猎,发现有六七只山羊,两人追逐之,穿过一座窄险的石桥,迎面一赤壁绝立,名曰赤城。石壁上有瀑布流下,小路上有个门样的山洞。二人进入,里面地势平坦宽阔,草木皆散发出香气。有间小屋,住着两个容色甚美的仙女。她们见二人来到,非常高兴。于是结成了两对夫妇。过了些日子,两个仙女出门为其同伴得婿贺喜。两人心里想家,趁机踏上归程,即被两仙女追回。旋即又放了他们,并赠根硕一手囊。两人即回。小说通过袁相、根硕二人入仙境而遇仙女,并结为夫妇的故事,反映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魏晋时代,社会动乱,灾祸频仍。人们特别希望能过上安定幸福生活。本文就体现这种思想倾向。这是有一定认识意义的。但作品中写根硕归家后,最终蜕而仙去,表现了神仙出世思想,则是消极的。小说塑造人物,栩栩如生。袁相、根硕是两个普通百姓,为了谋生,追逐猎物,跋山涉水,不惜入险境,足见他们吃苦耐劳之本性。与仙女结合后,虽然生活美满,但仍然“思归”,而其尘心未断的行为,则显出了他们勤劳的品性。随着腕囊的打开,小青鸟自由飞上蓝天的情节的发展,根硕最终仙去,这则是时代“出世”风尚在他身上的投影。描写人物所不足的是,没有写出袁相的完整形象,没有明其结局。俞樾就曾指出:“此与刘、阮事相似,惜不叙袁相所终耳。”(《茶香室丛钞》)而两位仙女的形象刻画得颇为生动传神。两位仙女自有其仙气,能“曳履于绝岩上,行琅琅然”。但她们身上主要表现的则是人间少女那样的性格特征。她们住的是“小屋”,而热情大胆,充满着青春的活力,燃烧着爱情的火焰。行文道:“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著青衣。”逼真的素朴少女形象,没有过去描写仙女是“霓裳冰颜,艳质与人殊别”的富贵气。当袁相、根硕误入其居处时,她们高兴地说:“早望汝来!”性格爽直,热情友好,“遂为家室”,毫无人间闺阁少女那种娇态。两仙女自己得了佳婿,幸福美满,听到同伴又有得佳婿者,忙赶去庆贺。说明她们的善良重情谊。袁相、根硕与她们分手时,她们并不悲泣,而是相赠含义深刻的礼物,一方面表现了她们的浓厚感情,同时也表现了她们通情达理及高洁的思想境界。作品文笔清峻淡雅,于叙述中夹带景物描写,且善用短句,带有散文笔法。那白白羊群,那小径石桥,那悬崖绝壁,那瀑布山洞,那“平敞,草木皆香”的仙居,写得层次分明,形象逼真,活脱出一幅崇山峻岭中的田园风俗图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玉烛宝典》卷八引《志怪》云:“囊似莲花,中有青鸟。”可见《志怪》亦记此事,惜不见全文。入仙窟事,《列仙传·邗子传》已有之,然遇仙女则以《拾遗记》的《洞庭山》为早,但那仅为凡人与仙女欢悦事,并无婚恋结合之事。本文所写入仙窟且与仙女结合之事,生活现实感比较强,已经改变以前志怪小说中人仙相爱那种神秘虚幻的思想内容,这是中国志怪小说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 ☚ 仙馆玉浆 剡县赤城 ☛ 袁相根硕 袁相根硕中国古代神话。《学津讨原》本卷一:“会稽剡县民袁相、根硕二人猎,经深山丛岭甚多,见一群山羊六七头,逐之。经一石桥,甚狭而峻。羊去,根等亦随,渡向绝崖。崖正赤壁立,名曰赤城。上有水流下,广狭如匹布,剡人谓之瀑布。羊径有山穴如门,豁然而过。既入,内甚平敞,草木皆香。有一小屋,二女子住其中,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著青衣。一名莹珠,一名□□。见二人至,忻然云: ‘早望汝来。’遂为室家。 ☚ 桃都山 壶公 ☛ 袁相根硕忽二女出行,云复有得婿者,往庆之。曳履于绝岩上行,琅琅然。二人思归,潜去归路。二女已知追还,乃谓曰:“自可去。”乃以一腕囊与根等,语曰:“慎勿开也。”于是乃归。 后出行,家人开视其囊。囊如莲花,一重去,复一重,至五尽,中有小青鸟,飞去。根还知此,怅然而已。后根于田中耕,家依常饷之,见在田中不动,就视,但有壳如蝉蜕也。 《袁相根硕》载《搜神后记》卷一,是一篇内容上属洞窟神仙一类的故事,与其他这类故事的不同之处是它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的色彩。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它都有独到之处。 魏晋时代,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人们往往把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鬼神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志怪小说中不少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作品,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袁相根硕》通过人神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对宁静幸福的追求,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袁相、根硕是两个以猎为生的普通人,为追逐六七头山羊而步入仙境,巧逢二仙女。在小说中,两位仙女除能“曳履于绝岩上行,琅琅然”外,其他都与普通人无异。她们所居之处的仙境不过“内甚平敞,草木皆香”,“有一小屋”而已,完全是按照人间的模式来筑造的。两位仙女不是象其他志怪小说中从天宫福地降临人间,而确确实实是生活在人世间的仙女。尤其是两位仙女的形象刻画朴素逼真:“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著青衣”,一改过去描写仙女必是“霓裳冰颜,艳质与人殊别”的富贵气,富有人间气息。小说对仙境与仙女的描写,缩短了袁相、根硕与仙女人神爱情间的距离,为他们之间的结合作了有力的铺垫。 袁相、根硕与仙女结合后,虽过着美满的生活,却仍然“思归”,“潜去归路”,这是现实生活在他们身上的投影,难以摆脱。二仙女对袁相、根硕感情真挚,这不仅表现在两位仙女与普通猎民的结合上,而且表现在两位仙女与袁相、根硕别离的时刻。袁相、根硕尘心未断,二仙女并不强留,仍能以诚相待,“自可去”三字,表现了二仙女的豁达大度。生离死别之际,二仙女以“腕囊”相赠,并谆谆相嘱“慎勿开”,使二仙女对袁相、根硕的感情在特定的离别环境下达到高潮。 在小说中,根硕最终仙去了,人们所见的,只剩下象蝉一样蜕下的皮壳。在这里,仙女所赠“腕囊”起了很大作用。“囊如莲花,一重去,复一重,至五尽,中有小青鸟,飞去。”这段描写囊中有小青鸟飞去的文字,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小青鸟自由飞上蓝天,根硕也最终使灵魂永脱苦海,走上了自由的新天地。文中所不足的是没有介绍袁相的结局,清代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说:“此与刘阮事相似(指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惜不叙袁相所终耳。” 《袁相根硕》在艺术上颇有传神之笔。尤其两位仙女形象刻画尤为生动。两位仙女见袁相、根硕二人来,高兴地说:“早望汝来!”热诚友好,“遂为室家”,毫无娇揉造作之态。描写二人性格爽直,情态宛然,跃然纸上。两位仙女自己得了佳婿,幸福美满,听说别人又有得佳婿者,忙赶去庆贺祝福。袁相、根硕与仙女分手时,她们也并不悲啼号泣,哭天怆地,而是相赠了一份含意深刻的礼物,以寄托她们的深厚感情。 小说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清峻淡雅,多用短句,有散文笔法。开头一段写羊群、石桥、绝崖,瀑布、山穴,层次鲜明,形象逼真,这深山峻岭中的田园风俗画面,使人如身临其境,心向往之。这一段与陶渊明《桃花源》故事相仿佛,其用笔细微、文辞清丽,在志怪小说中并不多见。小说就其内容来说也是桃花源式的,在表现神仙出世思想的同时,体现了人民希望社会安宁、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如果说《桃花源》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话,那么《袁相根硕》则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世外仙源”,而且是一个极富人间情趣的“世外仙源”。 《袁相根硕》摆脱了幸福靠天帝赐予的传统观念,发展到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幸福的新思想。这改变了以往志怪小说中神人相爱可望不可及的内容,增强了生活现实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