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北议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北议和

 ①1911年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披着“中立”外衣居间“调停”,诱迫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12月初,双方达成武汉地区停战协议,18日在上海正式开始谈判。伍廷芳代表南方光复各省提出清帝退位、建立民主共和国体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倡言君主立宪以讨价还价。几经周折,初步达成“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的协议。随后,袁世凯在取得革命党人保证让与政权的条件下,于1912年2月12日逼清帝退位。13日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继任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告终。②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北洋皖系、直系军阀上台,挤走总统黎元洪,拒绝恢复国会。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9月成立护法军政府,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次年5月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辞职,护法军政府也沦为军阀割据政权。1919年2月,北洋政府徐世昌派朱啟钤,南方军政府岑春煊派唐绍仪,在上海开会议和。南北军阀政客都为各自地盘、权利而争,和会毫无结果。
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Nanbei yihe

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南方11省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与袁世凯的代表在上海举行的和平谈判。武昌起义后,由于帝国主义、军阀势力和内奸的联合进攻,革命党人中妥协的思想占了上风,错误地把袁世凯视为可以争取的第三种势力,主张与他停战议和。1911年12月7日,袁世凯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12月9日,11省革命军政府公推伍廷芳为总代表。从12月18日起,双方代表在上海英租界举行谈判。除讨论军队停战的具体措施外,主要争论的焦点是实行君主立宪,还是实行民主共和。孙中山回国后,曾经表示“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但是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下,在立宪派、旧官僚和革命党人妥协势力的包围下,孙中山放弃了反对议和的主张,于1912年1月22日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自己就立即辞职,让袁世凯当大总统。袁世凯从革命派那里取得了让与政权的保证后,便策动军队和官吏胁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25日,内阁总理唐绍仪到南京组织新内阁,随即接受南京临时政府。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布解职离任。4月2日,临时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从此,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南京临时政府被北京临时政府所代替,袁世凯窃夺了全国政权。

☚ 军政府   中华民国 ☛
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

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诱胁下南方革命势力与袁世凯反革命势力的谈判活动。1911年11月,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取得清政府军政大权后,即迫使南方革命势力接受停战议和。12月18日,伍廷芳代表南方独立各省与清政府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开始谈判,在帝国主义压力和立宪派影响下,革命派表示,只要袁世凯承认共和,清帝退位,即可举袁为大总统。不久,孙中山明确表示履行诺言,袁世凯便立即策动军队和官吏胁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15日临时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而告失败。

☚ 南京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南北议和

❶辛亥革命期间,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代表与南方各军政府的代表举行的“和平谈判”。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二十八日 (12月18日),南方代表伍廷芳与袁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全国范围的和谈。十一月初一日(12月20日),英、美、德、俄、日、法六国以同文照会的方式,敦促南北双方迅速达成和平协议,实则是压迫革命党人向袁妥协。和谈前后十四天,共举行会议五次,主要讨论了停战、“国体”、召开国民会议等问题。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南方革命派被迫作出让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赞成共和,就可选举袁为大总统。袁在得到革命派这种保证后,1912年2月12日,迫使清帝溥仪退位。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以袁篡夺政权告终。
❷1917年,北洋军阀废止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后孙受排挤去职。1919年2月,北洋政府徐世昌派代表朱启钤与南方军政府代表唐绍仪在沪开会议和。由于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

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南方革命政权与袁世凯之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政府以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全权对付革命党人,袁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武力威胁革命党人的同时,又企图利用和革命党人谈判的谈判机会,逼迫清帝退位,攫取个人的权力。此时的南方革命党人,在内外压力下,也希望通过谈判,尽快使清帝退位。1911年12月28日,南方代表伍廷芳与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了南北议和谈判。和谈前后14天,共举行五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停战、“国体”、召开国民会议、清帝退位的八项优待条件等问题。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胁迫下,南方革命党人被迫做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保证后,即逼迫清帝溥仪于2月12日退位。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被批准。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南北方统一便宣告完成。

☚ 南方军务院   南向政策 ☛
000016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