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scarlet kadsuraKadsura japoni-ca,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常绿藤木。染色体数2n=2x= 14。藤长2.5~4m。单叶互生,革质,稍厚而柔软,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常有透明腺点,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紫色而有光泽;雌雄异株,花单生叶腋,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具芳香,径2~3cm,花期6~7月;浆果深红至暗蓝色,球形,果期9~12月,种子肾形或肾状椭圆形。产中国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多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山谷及溪边阔叶林或灌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繁殖,也可于5月行扦插繁殖。南五味子枝叶繁茂,夏有香花、秋有红果,是庭园和公园垂直绿化的良好树种。 
南五味子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川五味子、西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的果实。分布陕西、甘肃、江西、四川、云南等地。性味功用与北五味子相同而力弱。参阅五味子条。本品含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还含戈米辛U、华中五味子酮、安五脂素、挥发油等。油内含罗汉柏烯等。五味子酯甲经临床验证,对迁延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较好的降低作用;五味子酯乙、丙和丁,经实验性小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模型试验及临床初步观察,表明均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见五味子条。 南五味子nánwǔwèizǐ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ehisandrasphenonthera Rehd. et Wils.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湖北、陕西、山西及华中、西南等地。酸, 甘, 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煎服: 1. 5 ~6 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