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卖炭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卖炭翁 卖炭翁唐诗篇名。七古。白居易作。见《白居易集》卷三。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之一。诗前小序云:“苦宫市也”。宫市,唐代王室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弊政,中唐时尤甚。韩愈《顺宗实录》卷二云:“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贞元末,以宦官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此诗即通过“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宫市”的罪恶,反映人民受欺压剥削的痛苦。诗中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真切生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或状卖炭翁悲苦之形貌,或写人物矛盾之心态,均逼肖传神,为传诵人口的名句。全诗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唐宋诗醇》卷二○评曰:“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着一断语。”是《新乐府》中最著名的诗篇。 ☚ 新丰折臂翁 长恨歌 ☛ 卖炭翁白居易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②。卖炭得钱何所营③?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⑤。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⑥。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⑦。手把文书口称敕⑧,回车叱牛牵向北⑨。一车炭重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⑩。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1)。 【解题】 此诗为《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之三十二,作于元和四年(809),时白居易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新乐府序》称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也就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此诗小序云:“苦宫市也。”宫市是当时朝廷公开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制度,就是派宦官到市上,看见需要的东西,只要说一声“宫市”就运走,给很少钱,甚至不给钱。此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具体形象地揭露了统治阶级掠夺人民财物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诗中对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真切,感染力极强。 【注释】 ①薪:作燃料的木材。南山:指终南山,在长安南。②苍苍:形容头发花白。③何所营:谋求什么? ④二句极写老人的复杂心态。⑤冰辙(zhe):车轮在结冰的地上辗轧过的痕迹。⑥唐代工商贸易区称“市”,长安有东市、西市,贸易都在市内进行,每日中午打鼓开市,傍晚敲锣散市。此句意谓时间尚早,市场未开门,只得在市的南门外泥地上歇息等候。⑦翩(pian)翩:得意忘形貌。骑(ji):指骑马的人。黄衣使者:穿黄衣的宦官,当时称为“宫使”。白衫儿:受宦官指使的爪牙,在市场上左右张望、白拿货物、不给本价,故名“白望”。⑧敕(chi):皇帝的命令。⑨此句意谓吆喝着牛将车转过来牵向北行。唐代长安城市场在南,皇宫在北。叱(chi):呵喝。⑩宫使:即指宦官。将:语助词。(11)二句意谓将半匹红绢纱和一丈绫绢,挂在牛头上就充当一车炭的价钱。唐代商品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作货币使用。当时丝织品很低贱,半匹红纱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钱相差极远,这是宫使强夺老翁炭的行为。直:同值,价值。 卖炭翁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浪淘沙六首 下一篇:长相思 → 诗词简介: 这是作者《新乐府》的第32首,标明写这首诗的旨意是“苦宫市也”。宫市,就是皇宫派人在市上采购货物。初始由官吏办理。德宗时派宦官(“黄衣使者”)采购,任意压低价格。德宗末年,派出数百人在东、西市热闹处观望,遇有可买的东西,便说皇帝要买,人们只好拱手送给,实际是公开掠夺。人们称这种人叫“白望”。有一次一个农夫卖柴,宦官只给他几尺绢,并强迫他送进宫去。农民气急了,痛打了宦官一顿。诗人对宫市早已不满,写这首诗进行谴责。 在诗中作者怀着强烈的感情,向读者描摹出老翁长年伐薪烧炭被烟薰火燎所形成的外形特点,叙述老翁卖炭只是为了身上衣、口中食的最低生活,形象地反映出百姓被欺压的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爪牙的罪恶。“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绘老翁矛盾复杂的心理,十分细腻,感人至深。全诗只叙故事,未加议论,感染力却十分强烈。正如《唐宋诗醇》卷20所云:“……直出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确为《新乐府》中的上乘之作。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伐薪(xīn):砍柴。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苍苍:灰白。 营:经营,用处。辗(niǎn):轧。辙(zhé):车轮轧过的痕迹。翩翩 (piānpiān):轻快的样子。骑:指骑马的人。黄衣使者:身穿黄衣的太监。 白衫儿:太监的爪牙。把:拿着。敕(chì):皇帝的命令。叱(chì):吆喝。 宫使:出皇宫采办东西的太监。绫(líng):一种丝织品,像缎子而比缎子 薄。直:即“值”。价钱,代价。 【大意】卖炭的老翁,整日在终南山上,辛辛苦苦地砍柴烧炭。高大的炭窑喷 射出火光,热浪灼人;随着滚滚的浓烟,飞散的烟灰落满了老人的身上, 日子久了,就呈现出烟熏火灼的肤色。他灰白的鬓发散乱着,反衬出黝 (yǒu)黑的手指,引人注目。卖炭得来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全家穿 衣、吃饭都指望着它啊! 老人穿的衣裳又破又薄,根本抵挡不住冬日凛 冽的寒风;可是因为担心天气转暖,木炭卖不出好价钱,可怜的老人却情 愿天气冷一些,再冷一些! 终于,一夜的鹅毛大雪使城里城外积雪盈尺。抱着满怀的希望,天 刚蒙蒙亮,老人便驾着满载木炭的牛车,在冰雪上辗出车辙,匆匆地赶往 长安城。经过长途跋涉,日头已高,拉车的老牛、驾车的老翁都已疲惫不 堪,便随意歇息在南门外集市的泥泞中。忽然,一阵“嘚嘚”的马蹄声传 来,商贩们慌慌张张地四散奔逃,热闹的集市顿时一片混乱。“那两个得 意洋洋、骑着高头大马的家伙是谁啊?”老人正在疑惑地想着,只见马背 上穿着黄衣的太监带着穿着白衫的随从们,已耀武扬威地拿着文书,来 到了老人的面前。他们口中宣称着“这是皇帝的命令”,一面厉声吆喝着 老牛,命令老人将炭车赶往北边的皇宫中去。满载的一车炭,估摸有一 千多斤吧?太监们驱赶着牛车毫不可惜。老人实在心疼,却不敢不照 办。最后,半匹薄红纱,一丈粗绫罗,不值多少铜钱,被系在牛角上,充当 “收购”那车炭的价钱。今年的衣食怎么办啊?老人绝望地踯躅(zhízhú) 在寒冷的街市上…… 卖炭翁[1]白居易于元和四年在长安任左拾遗时,创作新乐府诗五十首,总题《新乐府》,以揭露社会矛盾和政治弊端为总主题,都播诸乐章,便于演唱,通俗易晓。本诗是第三十二首,原序“苦宫市也”。宫市,是中唐以后实行的宫廷用品采买制度,即由皇帝派遣宦官到市上直接“选购”物品,实际是宦官到市上直接或变相掠夺财物。 [2]烧炭:古代取暧主要用木炭,即木材在不通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所得到的无定形碳。加热需烧大量烧柴,所以叫烧炭。南山:终南山,在西安城南五十里。 [3]“满面”二句:苍苍,形容黑白两间的鬓发。二句描写卖炭翁的外貌。[4]晓:拂晓。辗,同“碾”。冰辙:天寒地冻,路上雪凝成冰,车从上面碾过,形成冰上的车辙。 〔5〕“黄衣”句:指宫中宦官,穿黄衣的是品级较高的太监,穿白衣的是无品级的小太监。因自称是皇帝所派,故称“使者”。 〔6〕文书:公文。敕:皇帝的命令。回车:将车掉头。牵向北:皇宫在长安城北部,东西两市都在城的南部。 〔7〕“一车炭”句:一本作“一车炭,千余斤”。驱将:被赶走。惜不得:心中可惜而无可奈何。 〔8〕绡:生绢,生丝织成的薄绸。绫:带斜纹的丝织物。唐代商品交易,绢帛可作货币使用。半匹即二丈。直,通“值”。两丈红绡一丈绫,便是太监付给的一车木炭的价钱。 本篇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露宫市对人民的掠夺。这是当时的实事。《新乐府》五十首一题一事,都是感事而发,揭露时弊,其创作精神,如作者《新乐府序》所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欲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五十首诗都从该诗第一句取题,是学习《诗经》标题之法;每诗题下有一句话的小序点明题旨,是学习《毛诗序》之法。本篇艺术上的突出之处,是用简朴的口语作生动具体的叙述,成功地描绘了卖炭翁的形象,通过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表现了这个老人的辛劳和对这一车炭所寄予的希望,把他遭遇的过程生动地描写出来,突出了宫市给他带来的灾难。 卖炭翁 卖炭翁唐白居易新乐府之一。其《序》曰:“苦宫市也。” “宫市”是中唐以后实行的一种制度,宫中派人采购,随便给点钱物就硬将东西拿走,实际是掠夺。诗中写在终南山伐薪烧炭的卖炭翁,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冒着“夜来城外一尺雪”的严寒,驾车往市南门外卖炭。谁料穿黄衣的宦官和穿白衫的“白望”骑马而来,“手把文书口称敕”,千余斤的一车炭被迫送进皇宫,最后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韩愈《顺宗实录》卷二和《资治通鉴·唐纪·德宗纪》均有类似记载。此诗所写不仅有事实依据,而且是较普遍的现象。它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就是“宫市”残酷掠夺本质的形象化显现。 ☚ 杜陵叟 阴山道 ☛ 卖炭翁 卖炭翁唐白居易新乐府之一。其《序》曰:“苦宫市也。” “宫市”是中唐以后实行的一种制度,宫中派人采购,随便给点钱物就硬将东西拿走,实际是掠夺。诗中写在终南山伐薪烧炭的卖炭翁,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冒着“夜来城外一尺雪”的严寒,驾车往市南门外卖炭。谁料穿黄衣的宦官和穿白衫的“白望”骑马而来,“手把文书口称敕”,千余斤的一车炭被迫送进皇宫,最后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韩愈《顺宗实录》卷二和《资治通鉴·唐纪·德宗纪》均有类似记载。此诗所写不仅有事实依据,而且是较普遍的现象。它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就是“宫市”残酷掠夺本质的形象化显现。 ☚ 杜陵叟 阴山道 ☛ 《卖炭翁》mai tan wengThe Old Charcoal Seller→白居易 (Bai Juy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