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州 华州州名。西魏置,治所在华山(今陕西华县) 。北宋时华州属陕西永兴军路,辖上郑、下邽、蒲城、华阴、渭南等五县,治所在今华县。 ☚ 黄钺 大名府 ☛ 华州【同义】总目录 华州三峰 华州渤海建置。为率宾府所辖三州之首州。州治与府治同,在今苏联滨海省尼古里斯克,即双城子。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大城子古城。领县不详。 华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置。治所在李润堡,故址在今蒲城县洛河东岸永丰乡境内。永平三年(510)迁置华阴县(后改名武乡县),故址即今大荔县城。孝昌二年(526)以后领武乡、澄城、白水3郡,辖区约为今大荔、澄城、合阳、韩城、蒲城、白水6县地。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同州,而将东雍州改名华州,治所在郑县,故址即今华县城,领华山、延寿2郡,辖区约为今华县、华阴、潼关3县市及渭南市渭河以北地区。隋初改领郑、华阴、下邽3县,大业三年 (607) 撤销,唐武德元年(618)复置,领郑、华阴、下邽、栎阳4县。宋、金时期领郑、华阴、下邽、渭南、蒲城5县。元代领华阴、渭南、蒲城3县。明代领华阴、蒲城2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 降为散州。民国二年 (1913)改设华县。 华州 华州关中重镇。故址在今陕西华县。因临太华山、少华山而得名。秦时为郑县治,后魏改为华州郡。元复称华州。后代因之。1913年改为华县。境内有唐李元谅碑刻等古迹。 ☚ 渭南 华阴 ☛ 华州 华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元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华州:上,辅。隋京兆郡之郑县。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割京兆之郑县、华阴乃置华山郡,因后魏郡名。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华州,割雍州之谓南来属。五年,改谓南还雍州。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割同州之下邽来属。二年,改为太州。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名。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华州。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十二月,改为太州,华山为太山。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复为华州。旧领县2……天宝领县3(郑、隋、华阴),户33187,口213613,在京师东180里。” ☚ 虎林厅 华阴郡 ☛ 华州huá zhōu《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神农本草经名例(1)。地名。今陕西华县西。 华州 华州(一)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于郑县(今华县)置东雍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为华州,治所郑县,领华山、白水二郡。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销华州,郑县入京兆郡。隋末到唐代屡次兴废,辖境时有变迁, 唐圣历以后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及渭北的下邽镇一带。元废郑县入华州,清不辖县, 1913年改华州为华县。(二)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华州于李润堡(今大荔县境),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徙州治于华阴县 (今大荔县境), 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徙州治于华阴县(今大荔县境),领华山郡、澄城郡、白水郡。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华山郡为武乡郡, 西魏废帝三年 (公元554年) 改华州为同州。 ☚ 华山郡 宁秦 ☛ 华州渤海王国置。为率宾府依郭州。治所故址在双城子(前苏联沿海州乌苏里斯克);或说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旧有说在鸭绿江支流佟家江(今浑江)流域。辽灭渤海后废,其民疑在辽世宗时被迁至今辽宁北镇县一带,改置康州,隶显州(治所在今北镇县西南北镇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