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半夜雷轰荐福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半夜雷轰荐福碑【天下乐】 这世里难乘驷马车,想贤也波愚,不并居,我干受了漏星堂半世活地狱。(范仲淹云) 你积攒下些甚么囊箧。(正末唱) 我浑攒下到六七斤家麻,四五斗家粟,几时能勾播清风一万古? 【那吒令】 当日个结交,有周瑜、鲁肃; 当日个量宽,有王阳、贡禹。今日个义让,无管仲、鲍叔,则我这运未通,时难遇,枉了狂图。 【鹊踏枝】 我如今带儒冠,着儒服,知他我那命里有公侯也伯子男乎?我左右来无一个去处,天也则索阁落里韫匮藏诸。 【寄生草】想前贤语,总是虚。可不道“书中车马多如簇”,可不道“书中自有千钟粟”,可不道“书中有女颜如玉”。则见他白衣便得一个状元郎,那里是绿袍儿赚了书生处。 【幺篇】 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则这有银的陶令不休官,无钱的子张学干禄。 【六幺序】 我想那今世里真男子,更和那大丈夫。我战钦钦拨尽寒垆,则这失志鸿鹄,久困鳌鱼,倒不如那等落落之徒。枉短檠三尺挑寒雨,消磨尽这暮景桑榆。我少年已被儒冠误,羞归故里,懒睹乡闾。 【幺篇】 则这寒儒,则索村居,教伴哥读书,牛表描朱。为甚么怕去长安应举?我伴着夥士大夫,穿着些百衲衣服,半露皮肤,天公与小子何辜?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我平生正直无私曲,一任着小儿簸弄,山鬼揶揄。 此故事本于宋代笔记小说。是说范仲淹在鄱阳为官时,有一穷书生前来献诗,受范赏识。当地荐福寺有欧阳询碑文一通,拓本值一千钱。范为助书生,备下纸墨,拟拓一千份,以济其贫。一切就绪,不料碑被雷轰碎。就此,当时有谚曰: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 《荐福碑》。”马致远据此改编成杂剧,剧中范仲淹是穷书生张镐旧友,知他贫乏,给他三封推荐信。张持信去求前程,谁知其中二人已病死。他自觉命苦,不敢去投第三人。其时,范已举荐张为官,派使官去告知。因张镐不在家,被同村张浩冒名顶替,前去上任。途中巧遇张镐,为灭口,浩派人去行刺。幸亏此人知情后,出于义愤,放走镐。他困居寺中,僧人拟拓寺内 《荐福碑》,卖钱助镐上京。但在半夜,碑被雷轰毁。镐走投无路,要自尽,恰遇范仲淹,范带他上京。镐考中状元,杀了张浩,并被宋公序招为女婿。 此剧结构紧凑,情节跌宕有致,曲文豪放而有激情,富于文采。尤其是作者借张镐之口,悲愤地揭露社会黑暗、仕途险恶,不分贤愚,道德沦丧。这实际上是元代社会中黑暗腐败的曲折反映,所以虽是历史剧,现实感却很强。马致远对张镐寄于很大同情,因为他自己就曾有过“困煞中原一布衣”,“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 《南吕·金字经》)的沉痛感叹。元初,长期停止科举,后虽恢复,也分蒙古、色目人科与汉人、南人科,且仕出多途,汉人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那些有才能的人沉沦下僚极为普遍,张镐的郁郁不得志,反映的正是这样的事实。 【油葫芦】、【天下乐】 两曲是感叹读书无用,历代文人都是 “学得文武才,货于帝王家”,因此,才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俗谚。但是张镐却无人提携,生活困难。他激愤地说,孔圣书只是养蠹鱼而已,没什么用。“冻杀我”、“饿杀我” 两句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读书误儒冠的情况。便是懂得河出图,洛出书,学富五车,倒不如 “水牛背上乔男女”。当范仲淹问他有何积蓄时,他说自己只有六七斤麻、四五斗粟。当然,这只是说自己贫穷,数字只是个大概,本意是说贤愚不并居,他虽贤,却难乘驷马车。 【那吒令】、【鹊踏枝】 两曲,叹自己没有结交到好朋友,而且时运未通。这里用了三个典故: 周瑜、鲁肃; 王阳、贡禹; 管仲、鲍叔。周鲁,管鲍人所熟知,不细述。王、贡事见 《汉书·王吉传》。王吉字子阳,与贡禹为好友,才能也相当,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同时进退。后来果然同时被汉元帝征聘。张镐叹息今日无管鲍,使自己 “阁落里韫匮藏诸”,其实盼望着有朋友推荐提携,因为失意已久,所以措辞尖锐,感慨很深。 【寄生草】 复述 “前贤” 之语,说是书中自有车马、千锺粟、颜如玉,要是得个状元,便一切都有了。他指出,这是鼓励读书人苦读的虚话,是 “绿袍儿” 的追求,“赚了书生”,叫你白首穷经,最后一事无成。【幺篇】 是这一折中重要唱词,对官场腐败作了深刻揭露,也是对“赚了书生处” 一句作具体的阐述。休说读书人不能尽数金榜题名,毕竟朝廷取士有名额限制。即便真是栋梁之才,要想实现胸中大志,照样很难。“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这是现实社会普遍的人为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复杂,在政治比较清明的年代,可能会好一些,却也不能排除; 而在纲纪混乱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社会顽疾。其结果便是 “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当然 “聪明” 是指有才而不懂钻营的人; “痴呆”是指功夫在才识之外的人。“有银的” 以下两句,指出现今做官的只知搜刮民财。陶令即陶渊明,子张是孔子的门人,这里反用典故,用来讽刺那些昏庸的贪官。清人梁廷枏《曲话》 评论“越聪明” 至 “无钱的” 几句,说道: “此虽愤时嫉俗之言,然言之最为痛快。读到此,不泣数行下者,几稀矣。” 可见这一曲使历代士子都产生共鸣,有很强生命力。 【六幺序】 与 【幺篇】 是对自身处境的不平之鸣。像他这样的 “真男子”、“大丈夫”,就像 “失志鸿鹄”,“久困鳌鱼”,不如那落落平凡之徒。只落得废居荒村,教“伴哥读书,牛表描朱”。因为贫穷,他还不敢去京城应试,“穿着百衲衣,半露皮肤”,又怎能伴士夫? 这两曲中,张镐的诉说十分痛切,不但生动地描写了他困窘的生活状态,而且痛快淋漓的发泄对世道不公的批评,写得很动情。如 “枉短檠三尺挑寒雨,消磨尽这暮景桑榆”,直把穷读书人在如豆的灯光下,无望地读书消磨长夜的情景,写得如此凄凉。“短檠” 出自韩愈诗《短灯檠歌》,一般指读书人用的简陋的灯。又如 “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值钱也者也之乎。” 把怀才不遇的怨愤和少年已被儒冠误的自怨自艾,写得如此真切,《长门赋》用汉代司马相如典故。 一般认为马致远是“豪放” 派的代表作家。的确,读他的作品,首先被他曲中的气势所折服,这首先是由于他倾注了充沛的感情,才使词句如滚滚江水,一泻无余。其次他用的词语,不拘一格,既有本色语,也有经过雕琢的词藻,甚至搬用儒家经典中语,却揉合恰当,自然流畅。如 “子张学干禄”,“韫匮藏诸” 是《论语》中言,“六七斤家麻,四五斗家粟” 是口语,“失志鸿鹄” 两句则是经过斟酌的词语。他又能熟练地掌握曲律,运用曲体的特殊体式,如衬字、对偶法,加以铺叙,使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如 “越聪明” 以下三句即是。其三,音调谐和,朗朗上口。以上几曲比较充分地表现了这些特点,读者可以细细体会。 半夜雷轰荐福碑【上小楼】 这雨水平常有来,不似今番特煞。这场大雨,非为秋霖,不是甘泽;遮莫是箭杆雨,过云雨,可更淋漓辰霭。(带云)我今夜不读书。(唱) 看你怎生飘麦。 【幺篇】振乾坤雷鼓鸣,走金蛇电影开。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 【满庭芳】 粉碎了阎浮世界,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将一统家丈三碑霹雳做了石头块,这的则好与妇女捶帛。把似你便逞头角欺负俺这秀才,把似你便有牙爪近取那澹台。周处也会除三害,我若得那魏徵剑来,我可也敢驱上斩龙台。 张镐路经龙神庙,因求签得下下签,怒而题诗,冲撞龙神。龙神一路赶来,要为难张镐。镐寄居荐福寺,长老为助张镐,特备纸千张,墨数锭,拓《荐福寺碑》,卖钱充作张镐上京路费。龙神知后,当夜布雨,雷电交加,轰碎石碑。以下五曲是张镐就此事的唱词。五曲可分两个段落: 前三曲写大雷雨; 后两曲因见石碑被毁,大骂龙神。 【红绣鞋】 写张镐推门看雨,他本待看到的是沐浴在金色夕照下的清凉境界,即寺庙,谁知看到的却是黄公的水墨楼阁画。这两句写景词句优美,前者是张镐想象中的图画,但是,很快就被现实的景象所代替,即一幅水墨画。“霎时间” 点明雨下得突兀,出人意料。黄公应是指五代画家黄筌,雨景比作水墨画,想象新颖,将黑云白雨,及笼罩在雾气中的楼阁,形象地勾勒出来。“黄河” 以下三句形容雨势奇大,而他的手法不在描绘雨点怎样大,怎样密,却用一种很夸大的想象: 天帝差遣蛟龙将黄河、东海搬过来,倾倒下来了。这是很简约的写法,只两句就写出大雨滂沱,非同小可,而且富有想象力。 如果说 【红绣鞋】 是宏观地描写雨景,那么 【上小楼】 及 【幺篇】 则比较细致地写雨和雷电。写雨,指出它不是秋霖,更不是甘泽,看其势头,像是会出些灾祸。“箭竿雨” 应是当时称某一类型雨的俗语,形容雨来势凶猛,雨点似箭,又粗又急。陆游诗《夜雨》: “滚云如泼墨,急雨如飞镞” 正是这种境界。“过云雨” 即阵头雨,雨云黑而厚,雨水暴泻。看来,张镐似乎有些预感,因此说这雨 “今番特煞”。他马上想起后汉高凤漂麦的故事。高凤字文通,虽出身农家,而专心诵读。一天,妻去农田,因晒麦于庭,嘱高凤看场赶鸡。凤持竿读书,天下暴雨,雨水浸泡了麦子,他却浑然不觉。张镐以为,一个贫穷的读书人,能惹什么祸? 最多也只是专心读书,忽略了某些事情。所以他说,今夜不读书,看这大雨能闹什么事。他万万没有想到,今番龙王要打碎他的饭碗。 【幺篇】 首二句对偶,前写雷,后写电。“雷鼓”,古人以为雷声是雷公击鼓的声音 (见 《论衡》),古人还有 “雷车” 的故事,总之,这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在文艺作品中,作家们也常以鼓声比喻雷声,唐人张仲甫《雷赋》: “阴阳相荡,感成雷乎,号曰天地之鼓。” 即以隆隆雷鸣,比作擂鼓声。“振乾坤” 则形容其声振耳欲聋。“金蛇” 比喻闪电,如陆游诗《南桥遇大雨》: “千群铁马云屯野,百尺金蛇电掣空” 即是。从色彩到形状,以及它一窜即逝的动作特征,用以比喻闪电,确实很生动。“电影开” 是说闪电似乎把天空划开了。“他那里” 以下数句,已将矛头直指龙神,骂龙神为 “孽畜”,说他肆无忌惮地翻江倒海,卖弄其神通,竟然在寺庙的佛头顶上耀武扬威。 正在张镐看着这雷电交加大暴雨,心中惴惴不安的时候,雷劈碎了一通丈三石碑,那石碑碎成的石块,无法修复,只好让妇女洗衣捶帛。他又惊又怒,在 【满庭芳】、【快活三】 两曲中满腔悲愤,似决堤的大水迸发而出,大骂龙神倒行逆施,甚至要像魏徵那样,上斩龙台,直欲与龙神拼一死活。张镐两次投书,都没有结果,其间还遭遇刺客,对于这样的命运,他一忍再忍,到了最后的希望被龙神摧毁后,他已彻底绝望了。“逞头角”、“有爪牙” 是对龙很不客气的攻击。这里用了三个典故: 澹台子羽曾在渡江时杀了蛟龙。周处,晋人,少年时无行,家乡人将他与山中虎、江中蛟并称 “三害”。后来他射虎、斩蛟,自己改过自新,除了 “三害”。魏徵斩龙事出自民间传说,是说老龙犯天条,当斩,行刑人是人间大臣魏徵。老龙求唐太宗救命,太宗应允。为此,他邀魏徵下棋,使他错过时辰。魏徵在下棋时睡着,太宗不忍叫醒他,谁知他却在梦中斩了老龙。这三则典故为曲词增色不少,若是用语词反复表达对龙的气愤,固然可以,也能写出好文章,但是,用典有用典的好处,可以打开想象空间,使人联想起很多事情,表达丰富的情感。事实上用典也符合像张镐那样饱读诗书的文人的思维特征,他们在某种境遇下,会不由自主地与古人比附。在此,张镐对龙神痛恨之极,手刃龙神是他的愿望,却又是无法实现的奢望,只能借助古人的壮举为自己泄愤。但是,张镐的性格却由忍而转为激烈的反抗,可算是个合理的发展。 半夜雷轰荐福碑即《荐福碑》全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