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千烦;千翻;迁翻;牵翻;签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千烦;千翻;迁翻;牵翻;签翻tɕ‘ian55fan55qian55fan55调皮捣蛋。清光绪五年《定远厅志》卷五《地理志六·风俗》:“无故嘈扰曰千烦。”又作“千翻”。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义虎祠》: “出门去莫千翻又莫㗖人。”又: “那些弟子出门, 再不千翻。”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 (467条): “昭人谓小儿顽皮曰千翻。”亦作“迁翻”。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二《巧姻缘》: “开口切莫把人啳,莫与儿童去迁翻。”又《白玉扇》: “莫迁翻莫作孽莫乱开口。” 民国二十六年《犍为县志》卷二《居民·言语·方言》:“童子戏弄曰迁翻。”或作“牵翻”。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卷四《人事部·方言》: “好弄曰牵翻。” 民国三十二年《沿河县志》卷十三《风土志·方言》: “小儿淘气曰牵翻。”又记作“签翻”。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二《吃得亏》: “母曰: ‘儿去看戏,须要早回,切莫签翻。’”又《假先生》: “在馆中论学规全无半点,任徒弟去作孽打骂签翻。” 以上“千烦”、“千翻”、“迁翻”、“牵翻”、“签翻”均为记音。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 (467条) 谓: “其本字不易得。近日思之,恐当作千般,言小儿变诈难捉摸也,音变如翻耳。”如其所言,则当作“千番”,变诈千番,当然难以捉摸,亦无需以“音变”为说。又,《川方》作“愆翻”,或可从之。《说文·心部》:“愆,过也。”徐灏注笺: “过者,越也。故引申为过差。” 《玉篇·心部》: “愆,过也。”此指过失、过错。今蜀方言之“愆翻”,有越常规而犯错的意思,因此作“愆翻”较有理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